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确诊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表现。其中女性9例,男性12例;年龄26~80岁,中位年龄53岁。4例行CT平扫检查,17例行CT平扫+增强检查。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无特殊临床表现,无特殊年龄段分布,3例为糖尿病患者,2例为癌症患者,余无特殊,病灶在肺叶分布无特异性,CT表现:病变大部分位于肺实质内,单发或多发,呈不规则实性肿块、实性结节、不规则空洞结节或片状,少部分病灶为支气管扩张伴结节,部分结节伴坏死,强化程度为无强化、轻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大部分病灶见浅分叶,边界模糊伴长毛刺、晕征、胸膜下糊墙征、鬼脸征、空气半月征、近端支气管扩张征象 。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部分病例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正确识别特征性影像对肺部真菌感染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肺转移瘤、 细菌性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进行鉴别 ,从而提高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DSA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辅助肝动脉灌注、栓塞,并结合 CT、甲胎蛋白等检查结果,对不同类型的 DSA造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DSA的早期症状有4种:27例患者在手术后恢复正常。肝动脉和门脉在局部切除后发生了变化,肝脏的残余动脉形态较为规整,末梢血管数量增加,在切缘处出现条片或环状染色。血管并发症:10个。并有肝动脉-门静脉瘘,可见门静脉分支或主干的早期显影。肝内肿瘤的复发/转移:10例.切缘肝动脉末端再发多见杂乱无章,有团块或串珠样的肿瘤染色;肝内的复发/转移以单一或多个结节或团块的形式出现。经碘油乳剂栓塞后,血管紊乱消失,碘油沉淀明显。疑似复发/转移:3名患者。结果显示,肝动脉末梢增加的杂乱无章,碘油未见显著沉淀。DSA对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96.8%.结论:原发性肝癌手术后早期 DSA表现多样,能更好的区分术后的正常改变、血管并发症和复发、转移,从而为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DSA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辅助肝动脉灌注、栓塞,并结合 CT、甲胎蛋白等检查结果,对不同类型的 DSA造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DSA的早期症状有4种:27例患者在手术后恢复正常。肝动脉和门脉在局部切除后发生了变化,肝脏的残余动脉形态较为规整,末梢血管数量增加,在切缘处出现条片或环状染色。血管并发症:10个。并有肝动脉-门静脉瘘,可见门静脉分支或主干的早期显影。肝内肿瘤的复发/转移:10例.切缘肝动脉末端再发多见杂乱无章,有团块或串珠样的肿瘤染色;肝内的复发/转移以单一或多个结节或团块的形式出现。经碘油乳剂栓塞后,血管紊乱消失,碘油沉淀明显。疑似复发/转移:3名患者。结果显示,肝动脉末梢增加的杂乱无章,碘油未见显著沉淀。DSA对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96.8%.结论:原发性肝癌手术后早期 DSA表现多样,能更好的区分术后的正常改变、血管并发症和复发、转移,从而为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肌肉内粘液瘤的超声影像表现,研究超声影响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已经通过病理确诊为肌肉内黏液瘤的病人有关临床以及超声波检查后的有关影像资料。结果20例病人都是单发,病灶好发于人体的大腿肌肉(7/20),病灶不会突破肌肉的外模。通过超声影像可以发现病灶一般是不均匀低回声的表现,而且病灶的边界非常得清楚。病灶的特征主要为长轴的两端呈现“亮帽征”(18/20)和病变周边的“亮边征”(16/20)。结论肌肉内粘液瘤通过超声波拍摄影像,影像显示具有一定的特点,通过超声影像能够发现肌肉组织中都是单发结节,并且可以发现结节的周围有“亮帽征”和“亮边征”特点就可以确诊为肌肉内粘液瘤。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例鳃裂囊肿癌变的影像学表现。患者男,55岁,偶然发现颈部无痛性包块1年。CT示右侧颈部下颌角与舌骨间、胸锁乳突肌前缘类圆形囊实性肿块,囊壁厚薄不均,可见分隔,增强后实性成分及分隔强化。病理诊断为鳃裂囊肿癌变。术后2个月复查MRI示肿瘤复发。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垂体大腺瘤的CT、MRI影像特征,分析并总结主要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而影像误诊的病例,总结其CT、MRI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12例病例中,男性7例,女性4例。本组的垂体大腺瘤误诊的原因包括:1. 因年龄及钙化、囊变误诊为颅咽管瘤(n=4);2. 因以累及斜坡骨质误诊为脊索瘤(n=3);3. 因“脑膜尾征”误诊为脑膜瘤(n=3)4.因囊变较大误诊为Rathke囊肿(n=2)。结论:垂体大腺瘤因影像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颅咽管瘤、脊索瘤、脑膜瘤、Rathke囊肿等,需要结合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诊断。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垂体大腺瘤的CT、MRI影像特征,分析并总结主要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而影像误诊的病例,总结其CT、MRI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12例病例中,男性7例,女性4例。本组的垂体大腺瘤误诊的原因包括:1. 因年龄及钙化、囊变误诊为颅咽管瘤(n=4);2. 因以累及斜坡骨质误诊为脊索瘤(n=3);3. 因“脑膜尾征”误诊为脑膜瘤(n=3)4.因囊变较大误诊为Rathke囊肿(n=2)。结论:垂体大腺瘤因影像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颅咽管瘤、脊索瘤、脑膜瘤、Rathke囊肿等,需要结合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