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DSA影像表现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7
/ 2

原发性肝癌DSA影像表现的分析

姚峰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010010

摘要:目的:探讨 DSA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辅助肝动脉灌注、栓塞,并结合 CT、甲胎蛋白等检查结果,对不同类型的 DSA造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DSA的早期症状有4种:27例患者在手术后恢复正常。肝动脉和门脉在局部切除后发生了变化,肝脏的残余动脉形态较为规整,末梢血管数量增加,在切缘处出现条片或环状染色。血管并发症:10个。并有肝动脉-门静脉瘘,可见门静脉分支或主干的早期显影。肝内肿瘤的复发/转移:10例.切缘肝动脉末端再发多见杂乱无章,有团块或串珠样的肿瘤染色;肝内的复发/转移以单一或多个结节或团块的形式出现。经碘油乳剂栓塞后,血管紊乱消失,碘油沉淀明显。疑似复发/转移:3名患者。结果显示,肝动脉末梢增加的杂乱无章,碘油未见显著沉淀。DSA对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96.8%.结论:原发性肝癌手术后早期 DSA表现多样,能更好的区分术后的正常改变、血管并发症和复发、转移,从而为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DSA影像;分析

引言: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也很高,肿瘤切除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但是50%以上的肿瘤在5年内复发,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病人的生存率。所以,对于肿瘤的残余或复发,应及早进行早期的诊断与治疗。虽然常规的 CT、 MRI等影像学手段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随访,但因早期手术区域结构复杂、形态复杂,对术后的正常反应及异常变化无统一的影像学诊断标准。许多学者将肝动脉造影 DSA及化学栓塞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以发现肿瘤的早期复发灶,并进行局部治疗。探讨不同类型的肝细胞癌术后早期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一、原发性肝癌DSA影像表现的分析策略

(一)分析资料

收集2021年至2022年住院、肝胆外科、肿瘤科、肝胆外科确诊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均为22~65岁。手术前临床表现:39例有慢性乙型肝炎,2例为丙肝,32例为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其中38例患者中, AFP均为 AFP,其中28例为大于400 ug/L。肝脏的Child-pugh评分:41个 A,4个 B。CT或 MRI显示,28例为巨大块,6例为肝叶状,17例为结节型;2级以上门脉分支肿瘤栓塞8例。术后42例经病理检查,其中2例为混合型,1例为胆管细胞型,23例为镜下癌栓。

(二)DSA诊疗及影像判断方法

手术后6~8周,病人接受 DSA治疗,并签订了相应的介入治疗和治疗方案。对一些患者,在手术后2~4个星期内进行介入治疗。应用 Philips V 5000或 SiemensArtis Z Ceilingp血管造影仪进行常规的腹主动脉造影,并将其延迟到门脉期。在肝动脉中发现有肠系膜上动脉的情况下,应进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两名资深介入医生在做完血管造影后,达成共识,将术后 DSA图像分成四种类型:术后正常、血管并发症、肝内复发、肝内复发、肝内复发、转移。对术后恢复正常的患者,只给予局部化学治疗或少量碘油乳液灌注;对于术后并发症,比如小动脉瘤、动静脉瘘,尽可能选择超选的微粒栓塞+化学治疗;对肝内复发或有转移的患者进行化学治疗+碘油乳剂栓塞,直至病灶血管完全消失;怀疑有复发或转移的病人,首先进行化学治疗,再用3-5 ml碘油乳剂进行辅助检查。如果有明显的碘油沉淀,可能是有复发的可能,如果没有,4-6周后再做 CT检查。第一次 DSA检查为阴性的病人,每3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对疑似或有明确复发的病人进行复查。1.3—随访6个月,随访6个月, DSA对肝移植患者复发、转移的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三)结果

正常变化:27个。肝有肝节段或肝叶切除的征象,术侧肝动脉和门静脉分支的缺损;肝动脉的残余分支可以有规律的、弯曲的、与切缘或大面积的肝动脉末端相接近的,在中、后期和实质期,有条片或弓形的着色带,且持续时间较长;手术后2~8周,切缘染色区变厚,肝组织变大,染色面积逐渐缩小直至完全消失,6个月内可见少量条状染色区。肝动脉门静脉瘘(PS),有肝动脉期的门静脉分支提前显影。按瘘口区和分流情况可划分为外周性低流量和中央中高流量。到了中后期,肝脏切缘动脉仍然有薄片样染色。3名疑似肝内复发或转移。肝脏切缘动脉末梢呈杂乱无章的簇状,有一种类似于团的染色或肝脏中的可疑结节。肝内复发和转移10例。临床上可分为切缘复发和肝脏残肝转移两种类型。切缘再发以切缘动脉末梢血管紊乱,可见节状或成团染色;残肝内有一种或多种大小不一的小结节。所有病人都得到6个月的追踪,并进行2-3次 DSA治疗。DSA对肝内复发和转移的诊断准确率为92.8%.结果发现:1例患者在手术后3个月内有1例患者发生了肿瘤血管、结节病,3个月后4例发生了肝内转移。APS 5例,其中3例消失,2例缓解,1例有广泛的肝脏转移。3例疑似复发的病例中,1例 CT中有明显的碘油沉淀,诊断为复发和转移。本组病例经介入治疗后,有8位患者病情好转,2位患者病情稳定。

二、讨论

肝癌的外科手术方法有:局部切除、大肝癌肝段或联合肝段切除、巨大肝癌半肝或联合肝段切除。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术后应及早进行肝动脉造影和化学栓塞(TACE),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残余微小病变或复发转移,通常在4~8周,最早2~6周。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因感染、残肝充血、脓肿、胆汁外溢、包膜下积液等原因,导致术区的结构紊乱,这对术后的正常改变、血管并发症、早期复发、转移有一定的难度。CT及超声检查能初步了解肝切除后上腹部及相邻胸腔的变化,而对微小的复发转移则需要 CT、 MRI或 DSA检查。DSA在早期复发、转移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然而,关于 HCC术后早期和超早期 DSA的其它影像学特征的研究还很少见。这些患者都是临床上被诊断为有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危险,或者是手术中怀疑肿瘤没有完全清除。在病情稳定后,再进行 DSA和介入治疗,建议在手术后2周内进行。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将肝内肿瘤术后的影像学特征归纳为4种:术后正常、血管并发症、可疑肝内复发、肝内复发、肝内转移。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局部切除是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典型变化,肝动脉的主干分支很细,门脉也很畅通。DSA发现,在超早期(周)切缘肝组织,由于充血性改变,导致切缘外残区的肝动脉末梢血管数量增加,但走行更有规律,到了中后期,可见到条片或环状染色,且持续时间较长,与 CT增强 CT及门脉期的强化范围相吻合。随著时间的延长,切缘肝组织增生,肝动脉末梢血管数量减少,呈规律性,染色面积逐渐缩小,直至完全消失。

结论: DSA在原发性肝癌手术后的早期影像学表现非常丰富,能准确地判断肿瘤的病理变化和早期复发、转移,并能清楚地显示出其它影像学检查不到的血管并发症,从而进行适当的介入治疗。

参考文献:

[1]徐海,王代忠,陈新河. 原发性肝癌肉瘤影像表现分析(附6例报道)[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22,31(01):54-58.

[2]陈枫,赵晶,李宏军,王欣欣,齐石,赵大伟. 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影像表现及比较分析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38(08):1418-1422.

[3]徐国斌,易广新,鲁植艳,丁勋,周军,龙清云,吴光耀. 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DSA影像表现[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08):1155-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