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减少中药调剂的差错发生,更好的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增加患者对中药调剂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本院发生的30例中药调剂差错,对这些调剂差错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对中药调剂差错的预防措施进行总结、探讨。结果30例中药调配差错中,有8例是由于审方发生错误,6例是由于调配差错,6例剂量出现错误4例没有交代清楚出现患者之间拿错药,5例由于医生处方错误。结论预防中药调剂差错的发生可以更好的保障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简介:目的:调查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报的242例老年患者用药错误报告,探讨保障老年患者用药安全、防止用药错误的对策。方法:根据北京积水潭医院安全用药监测网上报老年患者(≥65岁)用药错误报告,对错误发生场所、错误因素、差错内容、患者原患疾病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用药错误内容主要以用量(18.22%)、适应证(13.77%)、禁忌证(11.34%)为主;导致用药错误(medicationerror,ME)发生的因素主要为知识欠缺(18.72%)、疲劳(18.58%)及培训不足(14.86%);涉及的药物中以抗感染药物、内分泌系统用药及心血管系统用药为多,按剂型大多为片剂及注射液。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老年用药相关知识的学习,药师应着重审核老年患者用药中的用量、适应证及禁忌证,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慢病管理制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相关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某三甲医院上报的223例护理不良事件作为观察对象,其中80例(35.87%)为用药差错,其中无一例对患者发生伤害,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80例用药差错中输液瓶接错21例(26.2%),药物名字相似和剂量输入错误18例(22.5%),静脉注射药物配伍错误、药物外渗各11例(13.8%),药物错发或服用方法告知错误8例(10%),未遵医嘱按时执行6例(7.5%)、护士转录错误5例(6.2%)。结论明确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的具体原因,强化药品监督管理,积极落实相关管理制度,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尽可能减少用药错误,保证患者用药和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通过对1起自体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交接错误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通过鱼骨图、PDCA方法对此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实施后连续6个月进行追踪检查,无一例护理差错出现。规范使用PDCA循环,可以让护理管理者清晰的分析和处理问题,保障护理安全。这次采用PDCA方法对该次的护理不良时间进行追溯和分析,制定流程,完善制度,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先报道如下。
简介:目的运用根本分析法探究护理用药错误的根本原因,从系统层面制定改善措施,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方法按照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causeanalysis,RCA)的4个步骤和程序,对护理用药错误事件进行管理,立足于组织系统探究护理用药错误事件的根本原因和改进措施,并保证改进措施得以有效落实。结果实施RCA后,护理用药错误少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患者对护理用药的满意率由实施RCA前的90.00%提升为实施后的9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4,P=0.040)。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能够有效减少护理用药错误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当前本院门诊药剂师药品调剂错误现状,并分析错误的具体原因,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方法选择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902586张处方,统计分析药品调剂错误情况。结果902586张处方中共发现68张处方存在调剂错误,调剂错误发生率为0.075%,其中数量错误36张(52.94%)、规格错误8张(11.76%)、药名错误24张(35.29%);主要因素为药师因素、医师因素、患者因素、生产企业因素。结论通过改进采购流程、提高药师职业素养、增强患者自我鉴别能力并加强处方规范化,可有效减少药品调节错误的发生,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精神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查对错误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减少精神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查对错误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对就诊流程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后口服给药查对错误发生率目标达标率为123.5%。进步率为74.8%,均达到预期目标。口服给药查对错误由开展前的(10.5±2.34)件,降到开展后的(2.1±1.14)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9.5%,提高到开展后的96.2%,显著高于实施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减少精神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查对错误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