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互画像法在麻醉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见习的北京大学201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8名学生采用交互画像法进行培训,对照组14名学生采用传统方法培训,见习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随堂技能测试及问卷调查结果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19.43±2.84)分和(18.71±1.81)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P=0.094);试验组学生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8/18,椎管内麻醉成功率为18/18;对照组学生分别为12/14和14/14,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在独立画出喉镜解剖[(9.72±0.56)分比(6.79±2.81)分]和完成椎管内穿刺操作[(8.67±1.29)分比(5.93±2.60)分]2方面的自评分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麻醉见习教学中使用交互画像法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麻醉科基本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并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交互式教学方法在肿瘤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肿瘤科护理实习生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实施交互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操作评分、理论成绩;带教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操作评分、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实习生(P<0.05);带教前,两组护理实习生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P>00.5),带教后,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实习生(P<0.05)。结论:肿瘤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交互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有效提升教学成绩以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妇接受责任亲情交互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20.5-2021.5收治的7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责任亲情交互护理干预。对比母乳喂养情况、喂养方式、母亲角色适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情况、喂养方式、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环芳烃DNA加合物、端粒长度改变在胎停育发生中的贡献性大小及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至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确诊的胎停育患者和同期同科室正常妊娠但自愿选择人工流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本次妊娠情况等,并收集流产绒毛组织,检测多环芳烃DNA(PAH-DNA)加合物含量、端粒长度(TL)。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胎停育的关联因素;R epiR包、mediation包分析PAH-DNA 加合物和TL对胎停育的作用和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29.92±5.69)岁。PAH-DNA加合物M(Q1,Q3)为453.75(404.61,504.72)pg/ml。TL的M(Q1,Q3)为1.21(0.77,1.72)。病例组PAH-DNA加合物含量高于对照组(Z=-2.10,P=0.036),而TL低于对照组(Z=-4.0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PAH-DNA加合物低、中、高水平(OR=3.17,95%CI:1.41~7.14;OR=2.85,95%CI:1.25~6.52;OR=2.46,95%CI:1.07~5.64)、TL长、中、短水平(OR=2.50,95%CI:1.11~5.63;OR=3.32,95%CI:1.45~7.56;OR=3.22,95%CI:1.42~7.26)均为胎停育的危险因素。PAH-DNA加合物中等水平者TL缩短是最低水平组的2.76倍,但未发现TL在PAH-DNA加合物与胎停育的关系中有中介作用。分层分析结果显示,TL水平较长(>1.21)时,PAH-DNA加合物的低、高水平与胎停育相关(均P<0.05);TL水平较短(<1.21)时,PAH-DNA加合物的中等水平与胎停育相关(P=0.025);PAH-DNA加合物水平较低时,未观察到TL对胎停育的影响;而PAH-DNA加合物水平较高时,端粒长、中和短水平与胎停育强关联(OR=7.50,95%CI:1.95~28.82;OR=6.04,95%CI:1.54~23.65;OR=9.05,95%CI:2.34~35.04)。交互作用分析显示,PAH-DNA加合物与TL交互作用归因比AP=0.72(95%CI:0.46~0.99),交互作用指数SI=5.21(95%CI:2.30~11.77)。结论PAH-DNA加合物高水平和TL缩短可能增加胎停育的发病风险,且两者对胎停育的影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简介:摘要急性疼痛是由伤害性感受器激活引起的一种保护机体的反应,相比之下,慢性疼痛通常作为炎症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出现,逐渐发展为中枢敏化或外周敏化。目前普遍认为免疫系统对慢性疼痛的发生与维持有重要影响。神经损伤后,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与痛觉感受器进行双向通信在疼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组织常驻巨噬细胞的增殖、外周巨噬细胞的浸润以及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炎症介质的产生。文章重点介绍了介导初级感觉神经元与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 DRG)内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以及近期出现的治疗痛觉敏化新靶点,如P物质(substance P, SP)、血管紧张素Ⅱ受体(type 2 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AT2R)、微RNA(microRNA, miRNA)以及外泌体,为痛觉敏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简介:摘要: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和知识的构建。中医经典教学是中医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传统中医经典教学存在着学生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在中医经典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可以解决上述传统中医经典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中医经典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中医人才。本文将从PBL教学法的概念、特点、应用现状、应用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教师课后的总结评价与反思在PBL教学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河北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与糖尿病家族史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方法为横断面研究。2018年10—12月利用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数据,采用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成年常住人口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血糖、血脂。采用复杂加权估算研究对象糖尿病患病率。使用相加模型分析河北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与糖尿病家族史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计算交互作用的相对超额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交互作用指数(SI),以评估加法量表上的相互作用效应。结果共纳入7 725例研究对象,糖尿病加权患病率为13.1%。相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脂异常且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是血脂正常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5.407倍(95%CI 4.306~6.790,P<0.001),RERI、AP和SI分别为1.224(95%CI 0.015~2.433)、0.226(95%CI 0.035~0.417)和1.384(1.012~1.89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且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且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5.398倍(95%CI 3.995~7.294,P<0.001),RERI、AP和SI分别为2.203(95%CI 0.710~3.696)、0.408(95%CI 0.231~0.585)、2.004(95%CI 1.361~2.951)。结论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家族史的暴露可能对糖尿病患病产生相加交互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新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用于实习护生临床教学的价值。方法:对2022年3月-2023年2月本院中实习的护生(n=4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20人,前者采取创新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法,后者行常规护理教学。对比考核成绩等指标。结果:关于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成绩,试验组数据分别是(92.01±3.26)分、(96.45±2.03)分,和对照组数据(81.47±4.29)分、(87.41±3.92)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教学质量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98.53±1.02)分,和对照组数据(89.34±2.57)分相比更高(P<0.05)。结论:开展创新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可显著提升护生的考核成绩及教学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转录激活因子6(ATF6)与需肌醇酶1-X-框结合蛋白1(IRE1-XBP1)在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中的交互作用。方法复制OGD/R损伤HT22细胞模型,观察OGD/R后不同时间点(0、3、6、12、24 h)内质网应激(ERS)、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变化。将对数生长期的HT2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ATF6激动剂AA147组、对照+IRE1抑制剂4μ8c组、OGD/R模型组、OGD/R+AA147组、OGD/R+4μ8c组(AA147组和4μ8c组于全程添加10 μmol/L AA147或16 μmol/L 4μ8c)。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HT22细胞ERS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需肌醇酶1(p-IRE1)、磷酸化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化caspase-3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ERS相关基因以及ATF6〔同型半胱氨酸内质网应激泛素样结构域1(Herpud1)、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家族成员4(Pdia4)、Lin-12样抑制子/增强子(Sel1L)〕和剪接型X-框结合蛋白1〔XBP1s,包括DnaJ热休克蛋白成员B9(Erdj4)、Sec24相关基因家族成员D(Sec24d)、信号受体序列3(Ssr3)〕介导的转录反应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采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活化caspase-3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RS相关蛋白p-IRE1和p-eIF2α的蛋白表达量分别在OGD/R 12 h、OGD/R 3 h升高(p-IRE1/β-actin:2.09±0.10比1.00±0.00,p-eIF2α/β-actin:1.39±0.11比1.00±0.00,均P<0.01),ERS相关基因ATF6、XBP1s、非剪接型X-框结合蛋白1(XBP1u)、转录激活因子4(ATF4)、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mRNA表达量在OGD/R后不同时间点也明显升高,表明ERS在OGD/R作用的HT22细胞中被激活。与OGD/R模型组比较,OGD/R+AA147组p-IRE1蛋白表达量无改变,但XBP1s和XBP1u的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XBP1s(2-ΔΔCt):0.76(0.71,0.92)比1.13(1.03,1.29),XBP1u(2-ΔΔCt):0.29±0.05比0.52±0.04,均P<0.01〕,而XBP1s介导的转录反应相关基因表达量无明显改变。与OGD/R模型组比较,在使用4μ8c后短链ATF6(sATF6)和GRP78的蛋白表达量无明显改变,ATF6介导的转录反应相关基因的mRNA也无明显改变。提示ATF6的激活能抑制XBP1s和XBP1u的mRNA表达,但ATF6与XBP1s介导的转录反应无交互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T22细胞活性在OGD/R 3 h时显著降低〔(44.64±5.12)%比(99.13±5.76)%,P<0.01〕,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比值和活化caspase-3/caspase-3比值分别在OGD/R 3 h和OGD/R 0 h显著升高(Bax/Bcl-2比值:6.15±1.65比1.00±0.00,活化caspase-3/caspase-3比值:17.48±2.75比1.00±0.00,均P<0.01),表明凋亡在OGD/R作用的HT22细胞中被激活。与OGD/R模型组比较,OGD/R+AA147组细胞活性显著下降〔(36.52±17.78)%比(69.90±9.43)%,P<0.01〕,Bax/Bcl-2比值和活化caspase-3/caspase-3比值明显升高(Bax/Bcl-2比值:2.06±0.31比1.10±0.25,活化caspase-3/caspase-3比值:3.35±0.59比0.55±0.09,均P<0.01)。结论在OGD/R损伤HT22细胞中,ATF6和XBP1s介导的转录反应无明显交互作用,但AA147激活的ATF6能抑制XBP1s和XBP1u的mRNA表达并促进应激HT22细胞中死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