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眼内炎是临床上严重的感染性眼病。对视功能及眼球组织损害严重,预后差,常引起视力丧失,眼球萎缩严重后果。常见原因为眼球穿透伤后感染的微生物侵入眼内生长繁殖引起。内源性少见,是由身体内其他部位微生物扩散眼内引起。糖尿病是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代谢疾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糖尿病基础病变是微血管痉挛,容易并发各种感染。眼内炎临床特点:病变发展快,眼痛、头痛、视力严重下降,球结膜高度水肿、充血,角膜水肿、角膜混浊,前房渗出或积脓。玻璃体混浊或脓肿形成。内源性眼内炎,因无眼外伤病史,早期不容易引起重视。因发病急,就诊晚,伴有糖尿病患者,病情更重,须引起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避免眼部产生严重损害。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胃癌相关竞争内源性RNA(ceRNA)网络,探索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生物芯片技术测定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的信使RNA(mRNA)、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应用R软件中的edgeR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绘制火山图,基于miRNA-lncRNA在线预测工具lncBase数据库和miRNA靶基因预测数据库预测mRNA、miRNA和lncRNA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胃癌lncRNA-miRNA-mRNA ceRNA网络,根据cytohubba计算各节点degree得分筛选关键基因(hub基因)。运用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在OncoLnc数据库中,选择肿瘤基因组计划(TCGA)数据集的胃癌项目,输入hub基因,以标准化后基因表达量中位数为界值,将样本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筛出差异表达的mRNA 766个,miRNA 10个,lncRNA 110个,其中90个mRNA、6个miRNA和4个lncRNA构成ceRNA网络,20个hub基因中有2个与患者预后有关。经TCGA胃癌数据库验证,LncRNA MAP3K20的反义RNA 1(MLK7-AS1)、分泌性磷酸化糖蛋白(SPP1)、硫酸酯酶1(SULF1)hsa-miR-1307-3p等基因在胃癌组织生物芯片中高表达,金属硫蛋白2A(MT2A)、金属硫蛋白1X(MT1X)等基因低表达,与TCGA胃癌数据库一致。生物学功能和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主要在生物学过程(BP)和矿物吸收的通路中显著富集。在TCGA胃癌数据中,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1(CHST1)和miR-183-5p均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CHST1表达量越高患者生存时间越短,而miR-183-5p表达量越高患者生存时间越长。结论胃癌ceRNA网络的构建有助于深入了解胃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CHST1和mi-183-5p可作为胃癌预后的预测指标。
简介:摘要先天性白内障是严重影响婴幼儿视觉发育的常见眼病,约30%有遗传因素。随着分子遗传学尤其是基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位点被证实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有关。已报道的基因主要有晶状体蛋白基因、膜蛋白基因、转录因子调节基因、细胞骨架蛋白基因等。目前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遗传研究主要集中在晶状体蛋白基因上,但近几年开始逐步重视膜蛋白基因的致病机制。主要内源性蛋白基因属于膜蛋白基因的一种,其编码的主要内源性蛋白在成熟晶状体内含量最丰富,约占细胞膜蛋白总量的50%。现已发现的主要内源性蛋白基因中有二十几种突变位点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有关,这些突变是如何影响细胞生物功能从而进一步导致白内障发生?本文回顾了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对与遗传有关的先天性白内障主要内源性蛋白基因的研究进行综述。(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86-392)
简介:摘要竞争内源性RNA(ceRNAs)是基于共享微小RNA(miRNA,miR)反应元件构建的转录调控体系,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环状RNA(circRNAs)及假基因均被证明可作为ceRNAs参与ceRNA网络的构建,上述ncRNAs可竞争结合miRNA,影响靶基因的翻译或稳定性,从而实现转录水平的基因调节。结肠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常见及第二位肿瘤致死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eRNAs、miRNAs的异常表达与CR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lncRNA、circRNA及假基因分别作为ceRNAs在ceRNA网络中同miRNA及mRN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参与CRC增殖、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迁移、侵袭及放化疗抵抗等过程,以更好地了解ceRNA网络在CR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讨论了目前关于ceRNA研究的不足及其作为CRC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期不同疗程高压氧(HBO)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室室管膜下区(SVZ)、海马齿状回(DG)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05只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S)、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缺血再灌注模型后1 d HBO治疗组(IR1d+HBO)、缺血再灌注模型后7 d HBO治疗组(IR7d+HBO)、缺血再灌注模型后14 d HBO治疗组(IR14d+HBO)和缺血再灌注模型后28 d HBO治疗组(IR28d+HBO)。造模后第2、4、6、8周分别采用免疫荧光BrdU/Nestin双标法检测SVZ、DG区内源性NSCs。结果DG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在造模后2周时,SS组21.20±2.58,IR组56.40±4.51,IR1d+HBO组82.80±7.19,IR7d+HBO组70.00±5.09;4周时SS组21.00±2.92,IR组37.20±3.27,IR1d+HBO组70.60±5.12,IR7d+HBO组57.20±3.56,IR14d+HBO组45.80±4.32;6周时SS组20.20±1.92,IR组26.40±2.74,IR1d+HBO组48.00±3.16,IR7d+HBO组40.60±3.36,IR14d+HBO组31.60±2.41,IR28d+HBO组26.60±2.30;除第8周外,同期各组间DG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与SS组比较,各时间点IR组大鼠DG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均增多(P<0.05);除第8周外,各时间点IR1d+HBO、IR7d+HBO及IR14d+HBO组大鼠DG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均多于IR组(P<0.05);各组均在第2周/最初测量点时DG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达到最多(P<0.05)。SVZ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在造模后2周时,SS组25.20±2.86,IR组66.40±2.96,IR1d+HBO组90.40±6.50,IR7d+HBO组75.00±4.58;4周时SS组24.20±1.48,IR组49.80±4.32,IR1d+HBO组72.40±4.92,IR7d+HBO组57.80±6.46,IR14d+HBO组43.80±3.56;6周时SS组24.40±2.41,IR组28.80±2.77,IR1d+HBO组51.00±4.30,IR7d+HBO组42.00±3.39,IR14d+HBO组34.80±2.58,IR28d+HBO组31.30±3.41; SVZ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在同期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与SS组比较,除第8周,各时间点IR组大鼠SVZ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均增多(P<0.05);各时间点IR1d+HBO组大鼠SVZ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均多于IR组(P<0.05),在第2、4、6周,IR7d+HBO、IR14d+HBO、IR28d+HBO组大鼠SVZ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均多于IR组(P<0.05);各组均在第2周/最初测量点时SVZ 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达到最多(P<0.05)。结论脑梗死后越早时间开始HBO治疗,越能促进SVZ、DG区内源性NSCs的增殖;脑梗死晚期,HBO治疗对内源性NSCs增殖已基本无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eCB)及其代谢酶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关联,为A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就诊和在省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58名ASD儿童作为ASD组。按照性别、年龄1∶1匹配的原则,在黑龙江省抽取58名正常发育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空腹静脉血,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其外周血中内源性大麻素花生四烯酸乙醇胺(AEA)、花生四烯酸甘油(2-AG)、十六酰胺乙醇(PEA)、油酰乙醇胺(OEA)及其代谢酶花生四烯酸磷脂酰乙醇胺特异性磷脂酶D(NAPE-PLD)、酰胺水解酶(FAAH)、单酰基甘油脂酶(MAGL)和二酰基甘油脂酶(DAGL)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eCB与ASD儿童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SD儿童的AEA、OEA和PEA的水平[(10.10±2.60) nmol/L,(24.30±5.60)nmol/L,(15.92±2.28)nmol/L]均低于对照组儿童[(13.46±3.04 )nmol/L,(27.85±6.89)nmol/L,(17.87±2.67)nmol/L,t=-6.612,-3.089,-4.579,均P<0.01];ASD儿童FAAH和DAGL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3,3.840,P<0.05),而NAPE-PLD和MAGL mRNA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4,0.885,均P>0.05);ASD组PEA水平与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总分呈负相关(r=-0.288,P<0.05)。结论ASD儿童体内的eCB及其代谢酶可能存在代谢异常,且eCB水平与ASD的严重程度存在关联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nRha降调和非降调下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不同内源性促黄体生成素(LH)增高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行GnRha降调和非降调下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HRT-FET)且年龄≤35周岁以及基础LH水平<10 IU/L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 31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GnRha降调分为降调下HRT-FET组(225个)和无降调HRT-FET组(2 088个),再将无降调HRT-FET患者根据冻融胚胎移植中最高一次的LH水平分为3组:A组(LH<10 IU/L)、B组(LH 10~19.99 IU/L)和C组(LH≥20 IU/L)。比较无降调HRT-FET患者不同LH水平组间妊娠结局的差异和进一步比较无降调LH升高患者(≥20 IU/L )和降调下LH降低(LH<10 IU/L)患者妊娠率等结局的差异。结果A、B、C 3组患者的取卵年龄、移植胚胎数、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GnRha降调组较非降调组患者的妊娠率和种植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HRT-FET中出现LH增高对妊娠结局可能无不良影响,GnRha降调并不改善妊娠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源性β-雌二醇在七氟烷麻醉致新生大鼠远期行为学异常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新生SD大鼠45只,5日龄,体重10~1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5):对照组(C组)正常笼内喂养,不接受麻醉;七氟烷组(S组)2.1%七氟烷麻醉6 h;福美司坦组(F组)麻醉前30 min皮下注射β-雌二醇合成抑制剂福美司坦2 mg/kg。C组和S组于麻醉前30 min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出生后60 d时行高架十字迷宫(EPM)实验,出生后70 d时行前脉冲抑制(PPI)实验。结果与C组比较,S组EPM实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PPI实验前脉冲比降低(P<0.05);与S组比较,F组EPM实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升高,PPI实验前脉冲比增加(P<0.05)。结论内源性β-雌二醇参与了七氟烷麻醉致新生大鼠远期行为学异常的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外源性和内源性凋亡通路的作用。方法分离并扩增SD大鼠的BMSCs,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腺病毒转染BMSCs。采用Allen法构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并将30只脊髓损伤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只。实验组:将携带GFP基因的BMSCs注入大鼠脊髓损伤区域附近。对照组:以无菌生理盐水注射于大鼠脊髓损伤区域附近。BMSCs移植1,2,3周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携带GFP基因BMSCs的增殖情况,通过BBB评分观察大鼠行为能力变化,并采用TUNEL法观察脊髓损伤区域神经元凋亡状况。RT-PCR对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D95特异性配体(FasL)、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pase-8)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携带GFP基因的BMSCs在脊髓损伤区域增殖。实验组BBB评分第2,3周时分别为(9.3±1.2)分、(12.5±2.2)分,较对照组高[分别为(5.2±1.1)分、(5.6±1.1)分](P<0.05或0.01);实验组1,2,3周的BBB评分逐渐升高(P<0.01)。实验组凋亡神经元数目在第2,3周时分别为(23.9±1.7)个、(10.5±1.9)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3±2.0)个、(37.2±2.6)个](P<0.01);实验组凋亡神经元在1,2,3周逐渐减少(P<0.01)。RT-PCR结果表明,实验组在第2,3周时Bcl-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0±0.02、0.71±0.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23±0.02、0.21±0.01)(P<0.01);实验组Bcl-2的表达水平在第1,2,3周逐渐升高(P<0.01)。实验组第2,3周时Bax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1±0.02、0.33±0.03,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52±0.06、0.78±0.04)(P<0.05或0.01);实验组Bax的表达在第1,2,3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1,2,3周的Bax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实验组第2,3周Bcl-2/Bax的比值分别为1.62±0.06、2.16±0.27,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44±0.03、0.28±0.02)(P<0.01)。实验组第2,3周FasL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2±0.04、0.27±0.02,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62±0.04、0.60±0.04)(P<0.05);实验组第1,2,3周FasL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实验组第2,3周时caspase-8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8±0.01、0.16±0.02,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57±0.02、0.28±0.02)(P<0.05或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实验组第2,3周时caspase-8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8±0.06、0.26±0.05,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47±0.08、0.86±0.09)(P<0.05或0.01);实验组caspase-8蛋白的表达在第1,2,3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spase-8蛋白的表达在1,2,3周逐渐升高(P<0.01)。结论BMSCs移植至脊髓损伤区后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行为能力,而这与其增强受损脊髓组织Bcl-2的表达,下调Bax、FasL、caspase-8的表达,抑制外源性和内源性凋亡程序从而减少神经凋亡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放射性肠炎(RE)肠黏膜修复的途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将RE模型的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干细胞悬液1 mL(细胞浓度为1×106个/mL)]和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 d),每组10只。每日观察两组大鼠的活动量、进食和进水量、体质量变化等。1周后处死大鼠获取小肠标本,HE染色观察肠黏膜的修复情况,电镜观察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小肠隐窝Bmi-1阳性干细胞增殖情况,采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Bmi-1阳性细胞数量进行分析。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成功分离得到大鼠骨髓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CD29、CD90、CD34、CD45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98.6﹪、99.6﹪、0.56﹪、0.89﹪。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移植1周后,体质量增加(190.30 g ± 13.23 g比235.00 g±14.30 g);大鼠小肠黏膜上皮得到修复,绒毛高度增高(627.50 μm ± 40.55 μm比984.33 μm ± 61.80 μm);上皮细胞超微结构较完整、清晰,隐窝Bmi-1阳性干细胞增殖数量增多[(60.67±9.63)个/mm2比(87.33 ±5.47)个/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骨髓MSCs能促进RE模型的大鼠肠黏膜的修复,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小肠隐窝干细胞的增殖发挥。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LPS致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中的内源性保护作用及其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方法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2):对照组(C组)、LPS组(L组)、Con siRNA组和HO-1 siRNA组。C组常规培养,余3组向培养基加入10 μg/ml LPS。Con siRNA组和HO-1 siRNA组于LPS加入前48 h时分别行Con siRNA和HO-1 siRNA转染。LPS处理24 h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激酶受体样内质网激酶(p-PERK)、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磷酸化的Ⅰ型内质网跨膜蛋白激酶(p-IRE-1)、磷酸化的应激活化蛋白激酶(p-JNK)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12(caspase-12)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余3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HO-1、GRP78、CHOP、p-PERK、p-IRE-1、p-JNK和caspase-12表达上调(P<0.05);与L组比较,HO-1 siRNA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HO-1表达下调,GRP78、CHOP、p-PERK、p-IRE-1、p-JNK和caspase-12表达上调(P<0.05),Con siRNA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 siRNA组比较,HO-1 siRNA组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HO-1表达下调,GRP78、CHOP、p-PERK、p-IRE-1、p-JNK和caspase-12表达上调(P<0.05)。结论HO-1产生内源性保护作用的机制与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LPS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凋亡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不同疗程高压氧(HBO)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侧大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情况。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05只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S),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造模后1 d HBO治疗组(IR1d+HBO),造模后7 d HBO治疗组(IR7d+HBO),造模后14 d HBO治疗组(IR14d+HBO),造模后28 d HBO治疗组(IR28d+HBO)。各组造模后第2、4、6、8周分别采用免疫荧光BrdU/β微管蛋白(β-tubulin)、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标法检测缺血侧大脑区新生的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双标阳性细胞。结果(1)BrdU/β-tubulin表达量在造模后2周时,SS组11.40±1.52,IR组36.60±2.51,IR1d+HBO组48.60±3.21,IR7d+HBO组42.60±2.30;4周时SS组12.20±1.92,IR组26.20±2.28,IR1d+HBO组39.80±2.17,IR7d+HBO组33.20±1.92,IR14d+HBO组29.20±1.48;6周时SS组12.40±1.67,IR组18.60±1.82,IR1d+HBO组30.20±2.49,IR7d+HBO组25.40±2.79,IR14d+HBO组21.40±2.50,IR28d+HBO组19.60±1.67;8周时SS组11.80±1.64,IR组16.40±2.07,IR1d+HBO组24.40±1.95,IR7d+HBO组21.20±1.48,IR14d+HBO组18.40±1.67,IR28d+HBO组15.60±1.82。各组间BrdU/β-tubulin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S组比较,各时间点IR组大鼠BrdU/β-tubulin表达量均增高(P<0.05);各时间点IR1d+HBO、IR7d+HBO组大鼠BrdU/β-tubulin表达量均高于IR组,而各时间点IR14d+HBO、IR28d+HBO组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SS组,其余各组均在2周时BrdU/β-tubulin表达量达到最高(P<0.05)。(2)BrdU/GFAP表达量在造模后2周时,SS组22.60±1.82,IR组59.00±3.67,IR1d+HBO组50.60±2.51,IR7d+HBO组55.20±2.58;4周时SS组22.20±1.48,IR组45.00±2.24,IR1d+HBO组35.80±1.64,IR7d+HBO组40.20±2.16,IR14d+HBO组44.60±2.51;6周时SS组22.80±1.64,IR组26.68±1.78,IR1d+HBO组27.40±1.67,IR7d+HBO组28.40±1.51,IR14d+HBO组26.20±1.78,IR28d+HBO组26.20±1.48;8周时SS组21.60±1.81,IR组21.40±1.14,IR1d+HBO组24.00±1.58,IR7d+HBO组24.80±1.92,IR14d+HBO组23.40±1.67,IR28d+HBO组22.20±1.30。BrdU/GFAP表达量在同期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S组比较,除8周外,各时间点IR组大鼠BrdU/GFAP表达量均增高(P<0.05);2周、4周时,IR1d+HBO、IR7d+HBO组大鼠BrdU/GFAP表达量均高于IR组(P<0.05),而6周、8周时,IR1d+HBO、IR7d+HBO组大鼠BrdU/GFAP表达量无差异(P>0.05);各时间点IR14d+HBO、IR28d+HBO组与S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在2周时BrdU/GFAP表达量达到最高(P<0.05)。结论早期及恢复期行HBO治疗可促进缺血大脑区NSCs向神经元分化,抑制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早期长疗程HBO治疗可维持缺血区NSCs向神经元分化较长时间。
简介:摘要1927—1949年国民政府时期至少颁布了74种涉疫法规,其中由卫生部、内政部、全国经济委员会等中央机构颁行的全国性法规38种,行业性法规5种,地方政府颁行的法规31种。这些涉疫法规使得民国的疫病防治从社会化逐渐向法制化过渡,从而奠定了中国近代防疫法制体系的基础,对中国防疫事业近代化的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民国涉疫法规还呈现出重视交通海港检疫、关注季节性防疫、加强偏远地区的卫生防疫、注重卫生防疫人员资质考核与保障、加大卫生防疫技术应用与研发的总体特征。然而,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医疗水平、战乱频繁和自然灾害的制约,国民政府时期颁布的涉疫法规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但涉疫法规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却对当今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防疫法规立法在人本主义原则、立法适应性、专业性和科学性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