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在体外复制烟曲霉的生物膜模型,研究绿原酸(chlorogenicacid,CRA)、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acid,IRC)对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烟曲霉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将菌株分为空白对照组、CRA实验组(1024mg/L、512mg/L、256mg/L),IRC实验组(1000mg/L、500mg/L、250mg/L),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1aserconfocalscanningmicroscope,CLSM)定性观察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生物膜量。结果37℃培养24h烟曲霉形成早期生物膜,48h形成成熟期生物膜。SEM及CLSM观察到实验组烟曲霉生物膜均较其相应空白对照组空洞、稀疏,但菌丝未见明显减少,死活菌数也无明显差别。CRA、IRC实验组早期结晶紫半定量结果为1.05±0.19、1.14±0.26、0.99±0.14、1.39±0.06、1.41±0.06、1.60±0.04,均少于空白对照组1.91±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CRA、IRC实验组晚期结晶紫半定量结果为2.25±0.05、2.27±0.05、2.31±0.03、2.26±0.02、2.27±0.02、2.29±0.04,少于空白对照组2.36±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A、IRC对体外烟曲霉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
简介:摘要细胞外基质大分子透明质酸被酶解后变成生物活性透明质酸片段,生物活性透明质酸片段与细胞外CD44和TLR4受体结合,促进皮肤粘膜分泌防卫素2和抑制皮肤粘膜炎症。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活性透明质酸片段迅速抑制了咽喉炎症,是一种使用安全细胞外基质片段治疗咽喉炎症的有效制剂。
简介:背景: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此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诊断往往延迟。目的:探讨EG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EG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内镜、影像学和治疗的资料。结果:10例EG患者的平均年龄41.9岁,4例有过敏史或哮喘史,起病至确诊时间平均25d。临床均表现为腹痛,伴腹胀、腹泻或呕吐;8例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CT示7例胃和小肠壁广泛水肿,分层状肠壁增厚或腹腔积液。内镜检查发现6例胃窦、十二指肠或空肠黏膜充血糜烂。所有病例经胃肠黏膜活检和(或)腹水检查明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7例患者予泼尼松治疗有效,1例停药后复发。结论:EG可能并非罕见,腹痛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腹痛患者CT发现胃肠壁均匀水肿或分层状肠壁增厚,或伴腹水,需考虑EG,多部位包括十二指肠降部多点活检行病理学检查发现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确诊的主要手段。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和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简介:摘要目的将磷酸肌酸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中,强化预充液和心肌保护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改善心功能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方法在心脏直视手术时,将磷酸肌酸加入体外循环预充液(浓度为1g/L)。主动脉阻断后,将磷酸肌酸加入心脏停搏液中,浓度为每2.5g/L(等于10mmol/L),在4℃温度时,输入冠状动脉,开始剂量为15ml/kg,然后每30min,以10ml/kg的剂量输注直至动脉开放,开放升主动脉后,在预充液中再加入磷酸肌酸浓度为1g/L。结果全组病例无任何不良反应,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出非用磷酸肌酸患者,而心律失常极少发生。术后未出现1例低心排,所需正性肌力药物剂量明显减少,监护时间缩短。结论磷酸肌酸通过直接提供能量和稳定细胞膜而发挥重要的心肌保护作用,是一种高效的心肌保护剂,具有卓越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氟哌吨美利曲辛(黛力新)、胶体酒石酸铋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9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0例单用马来酸曲美布汀200mg口服,3次/d;治疗组200例马来酸曲美布汀200mg口服,3次/d,黛力新1片口服,2次/d(早、中饭后),胶体酒石酸铋胶囊165mg口服,3次/d。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及抑郁焦虑症状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8%,差异显著(P<0.05);经4周治疗后对组照SDS及HAMD评分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SDS及HAMD显著下降(P<0.01)。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黛力新、胶体酒石酸铋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能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消除或减轻患者消化道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芬那酸丁酯膏治疗冬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冬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外涂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每天2次;对照组外涂炉甘石洗剂,每天3~6次。两组患者均口服左西替利嗪胶囊(5mg),每天1次,赛庚啶片(4mg),每晚2片。治疗组好转或痊愈后,巩固外涂氟芬那酸丁酯每周2次,疗程为2周。治疗结束后评价有效率。治疗结束2个月后评价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24例,好转8例,无效0例,有效率84.00%;对照组46例,痊愈8例,显效18,好转17例,无效3例,有效率56.5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6,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跟踪随访2个月,治疗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0例,两组复发率分别为6.00%、21.74%(P<0.05)。结论氟芬那酸丁酯膏治疗冬令瘙痒症疗效优于炉甘石洗剂,且能显著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