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自我效能及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10例普外科住院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自我效能及手术配合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SE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配合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减轻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提高自我效能与配合度。
简介:摘要我院以等级评审为契机,主动改变护理工作模式,提升了护理管理能力,完善了护理规章制度,科学地制定了质量评价体系并进行评价,确保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落实了护理分层培训,提升了护理人员素质。此外,利用网络信息化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完善了服务体系,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规范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相关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管理自我效能感测评量表,对福州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38例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管理自我效能感得分为(109.77±14.0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院次数、文化程度、负性情绪、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和创伤后成长是肺癌患者术后康复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可解释40.1%的变异。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管理自我效能感水平有待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时要注重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改善其主观幸福感,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为精神科护士培训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将山东省17个省辖市根据地域特征划分为6个自然层,整群抽取每层内一个精神病医疗机构,共对6所精神病专科医院的813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工具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结果: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国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程度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成正相关(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P〈0.01),并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开展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性措施,探索有效的培训方式和适宜的培训内容,重视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影响冠心病出院患者自我效能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出院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收集病患的各项资料进行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自我效能调查,以调查询问的方式分析影响冠心病出院患者自我效能因素。结果100例病患的自我效能调查得为(79.97±7.42),得分指数为(0.58±0.12),本组病患的疾病认知和自我效能水平较为低下;经研究发现影响冠心病出院患者自我效能的因素主要为运动锻炼、教育水平、年龄、居住地及经济水平等。结论冠心病疾病患者的自我效能相对低下,收集病患的各项资料对病患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后发现,病患的自我效能主要受到运动锻炼、教育水平、年龄、居住地及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需要根据病患的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的措施进行有效改善,从而有效的提升病患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肺癌患者,讨论实施心理干预对患者情绪的影响,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13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的方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对照组患者躯体化评分为1.8±0.5分;强迫症状评分为1.8±0.6分;人际关系评分为1.8±0.5分,抑郁评分为2.2±0.5分,焦虑评分为2.3±0.7分。观察组患者躯体化评分为1.4±0.3分;强迫症状评分为1.4±0.4分;人际关系评分为1.5±0.3分,抑郁评分为1.7±0.3分,焦虑评分为1.7±0.4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十分明显。结论肺癌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多数患者偏向于悲观情绪。通过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以医生的权威视角来劝导,可以让肺癌患者的心理情绪趋向于稳定,病情较轻患者在心理情绪上则偏向于积极,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及身体康复,都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心理干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