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研究单节段L4/L5椎间盘突出引起单纯单侧感觉或运动异常时突出髓核在MRI上的分布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2例单节段L4/L5椎间盘突出并单侧单纯感觉或运动异常的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分为运动异常组(A组)和感觉异常组(B组),分别将2组突出髓核的的外侧缘、内侧缘、突出最顶点在横向位上赋值,将突出最顶点在矢状位上赋值,比较2组间赋值的差异。结果B组突出髓核的外侧缘及突出最顶点,突出髓核的最内侧缘较A组更偏向有症状侧,2组之间有明显差异,B组突出最顶点的矢状位赋值较A组的大。结论感觉异常患者较运动异常患者的突出髓核更偏向受压迫的神经根,且突出髓核在矢状位上更大。
简介:目的探讨患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健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远端创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患肢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对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9例小腿中远端创面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为20~43岁,平均33.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2个月,平均6.3个月.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3cm×6cm~33cm×11cm.术中切取股前外侧皮瓣面积为15cm×7cm~35cm×13cm.术中采取患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小腿受区血管蒂,其伴行静脉作为皮瓣的回流静脉,并桥接健侧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进行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全部成活.9例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质地、色泽及厚度恢复满意,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和瘢痕挛缩,供区大腿活动及肌肉力量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2~25mm,平均17.3mm.所有患者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末次随访时按照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标准评定修复效果:得分为7~10分,平均8.9分;患者对术后治疗效果均表示满意.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健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小腿中远端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材质的硬膜外导管置入长度对导管置入血管及导致患者感觉异常的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腰椎-硬膜外联合阻滞的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40例,年龄23~36岁,体重55~75kg,ASA分级Ⅰ或Ⅱ级。足月妊娠且无妊娠期并发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60例,普通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组(A)、进口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组(Arrow公司,美国)(B组),其中A组又分为A1组(硬膜外腔导管置入长度3cm),A2组(硬膜外腔导管置入长度10cm);B组又分为B1组(硬膜外腔导管置入长度3cm),B2组(硬膜外腔导管置入长度10cm)。于侧卧位下行L2-3间隙硬膜外腔穿刺术,头向置入硬膜外导管。后连接注射器回抽,各组产妇如回抽血液通畅说明发生导管置入血管的并发症,置管过程中如产妇自诉有腰腿部、背部等触电般发麻疼痛等刺激症状视为感觉异常。结果与A1组比较A2组置入血管及置管时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1组、A2组比较B1、B2组置入血管及置管时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与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及引起感觉异常的不良并发症方面,导管置入长度不是主要原因,但进口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在减少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及引起感觉异常方面优于普通硬膜外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