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8月我院乳腺肿瘤外科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加用延续性护理。出院前、术后第30天、术后第90天,测量2组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角度,并且在术后第90天发放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出院前,2组研究对象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第90天,观察组患侧肩关节上述6个动作的角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SLNB)与腋窝淋巴结清扫 (ALND)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障碍及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 86例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 SLNB 组 ( n = 43) 和 ALND 组 ( n = 43) 。结果与 ALND组手术优良率 79.07%对比, SLNB组手术优良率 97.67%较高( P< 0.05), ALND组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 8例, SLNB组发生 1例。与 ALND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18.60%( 8/43)对比, SLNB组发生率 2.33%( 1/43)较低( χ2=4.6527, P< 0.05)。与 ALND组术前肩关节功能对比, SLNB组最大外展角、 Neer评分均未表现明显差异( P> 0.05);与 ALND组术后肩关节功能对比, SLNB组最大外展角、 Neer评分均较高( P< 0.05)。结论 与 ALND相比较, SLNB对于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疗效更优,可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改善患侧上肢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纹状体内囊梗死(SCI)后患侧感觉运动区(SMC)在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纳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经严格筛选的17例初次发病的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于发病1周内、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通过SPM8软件观察患侧SMC激活情况。通过Xjview软件对BOLD-fMRI相应脑激活区进行激活并观察,并同标准脑激活区行动态比较。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UL)对入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于发病1周内、发病1个月及发病3个月时在fMRI扫描前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对照组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显示主要脑激活区位于对侧SMC及双侧辅助运动区。17例患者初次BOLD-fMRI均可见患侧SMC存在激活表现,但激活强度存在明显差别。根据患侧SMC激活时程及与标准脑激活区强度比较结果,将试验病例分成3组:组1共6例患者,其发病初期患侧SMC激活强度即强于标准脑激活区;组2共5例患者,发病1个月时患侧SMC激活强度强于标准脑激活区;组3共6例患者,发病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强度逐渐增强,但仍未超过标准脑激活区。组1患者初次、1个月及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体素值为3 570.2±1 125.9、1 205.8±328.2及1 121.5±407.5,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P=0.001);组2患者患侧SMC激活体素值分别为556.2±171.7、648.6±177.3及993.2±182.9,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P=0.018);组3患者患侧SMC激活体素值分别为520.0±375.9、573.5±375.0及680.9±359.8,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10.0±3.3)分、(52.3±4.6)分、(63.7±2.9)分,组2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10.6±5.7)分、(36.6±2.4)分、(59.2±3.1)分,组3患者对应的3次FM-UL评分为(9.2±4.0)分、(12.5±3.0)分、(13.3±5.0)分,组1、组2 FM-UL评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48.4、183.6,均P<0.001),组3 FM-UL评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初次FM-U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及3个月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91.7、304.5,均P<0.001)。结论脑梗死后患侧SMC的留存是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先决条件,其早期激活并不能预测临床预后,但患侧SMC激活强度动态增强同患肢康复速度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胸科围手术期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诊的48例胸科围手术期患者,常规护理24例为对照组,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24例为观察组。分析两组临床指标。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上举、后伸、外旋角度均较大,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结论 对胸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排气,促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可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悬吊患侧上肢联合使用移动式C型臂在下肢骨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下肢骨科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悬吊患侧上肢联合飞利浦BV Libra 移动式C型臂X光机透视系统对下肢骨科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患者76例,手术平均时间(74.39±14.5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2.33±20.14)ml,住院平均时间(16.28±4.33)d,患者平均愈合时间(14.28±5.19)周;76例患者中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无骨折明显移位、骨皮质不连续及肢体短缩的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在手术过程中图像均满足医师要求,无图像不清晰现象,所有患者6个月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完全愈合,均有大量骨痂生长。结论:下肢骨科手术中采用悬吊患侧上肢联合使用移动式C型臂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满足医师对手术部位全景图像的要求,提高手术质量,为下肢骨科手术提供有力的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Bobath治疗、手功能训练等;BA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则在BAT组干预基础上辅以CIMT治疗,同时限制健侧上肢活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FMA)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评估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结果经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BAT组上肢FMA评分[(42.55±11.04)分]和UEFT评分[(76.11±8.8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上肢FMA评分[(57.64±10.57)分]、UEFT评分[(89.72±9.07)分]及MBI评分[(86.73±12.21)分]均显著优于BAT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T疗法与CIMT疗法联用能进一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对其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具体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预防性护理。将两组患者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以及上肢功能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肩手综合征发病率为10.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37%(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疼痛以及水肿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ugl-Meyer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其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侧上肢功能尽快恢复,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双侧上肢训练,观察其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方法:2019年1月--2022年6月为观察时间段,将60例患者分组对比,组别为训练组和刺激联合组,训练组采用双侧上肢训练,刺激联合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双侧上肢训练,对比两组效果情况。结果:训练组和刺激联合组上肢FMA评分对照中,治疗前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14天后训练组评分为34.62±2.84(分),刺激联合组评分为45.03±3.17(分),(t=13.628,p=0.008),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双侧上肢训练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同时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0)。两组均进行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T)治疗,其中诱发主动运动训练时,对照组健侧上肢及手被束缚,而研究组健侧上肢及手进行和患侧相同的镜像性运动。治疗持续4周。两组训练前后患侧各测评1次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test,UEFT),将得分提高值看作评价患侧上肢功能改善情况的标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侧UEF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8,P=0.489)。治疗后,两组患儿患侧UEFT评分均显著提高(对照组t=1.729,P=0.049)、(研究组t=2.101,P=0.041),且研究组得分提高更为显著(t=1.833,P=0.043)。结论OT治疗中诱发主动运动训练时,与限制健侧肢体活动相比,进行双侧同时训练能更好地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
简介:(广东省东莞市常平医院骨外科广东东莞511700)摘要目的探究骨折患者上肢抬高量化对患肢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骨科单侧上肢骨折并符合项目设计要求的患者共56人,随机分组进行不同角度肢体抬高,分别为30°、60°、90°,采用单盲方法,由护士在特定时间(900及1600)对固定部位进行上肢肢体周径测量及肿胀程度的评估并记录,并且专人汇总统计数据,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得出观察结果。结果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消除上肢肢体肿胀速率最快的抬高角度为60°。结论抬高患肢60°和进行量化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患肢静脉回流,减轻患肢的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