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VSD治疗慢性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12例慢性骨感染患者,采取抗生素骨水泥联合VSD治疗,分析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炎症指标和疼痛评分、治疗优良率。结果:治疗后炎症指标和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住院时间平均为10天,治疗优良率达到100.00%。持续负压引流7~10d,平均8天,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0个月~18个月,平均(10.6±3.2)个月。所有患者创口均愈合,无出现分泌物,且感染症状消失。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VSD治疗慢性骨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炎症,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直径≤3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均为2017年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的患者,采用数字分组法,平均分成相同人数的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水平、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等相关数据。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值相似,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水平及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再诊断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通过常规CT扫描以及低剂量的CT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主管评分、图像噪声、辐射剂量(剂量长度的乘积、有效管球剂量、CT溶剂剂量指数),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CT征象差异进行分析。结果: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共85枚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共20枚,恶性结节共65枚。两种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图像噪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低剂量CT扫描,获得的剂量长度乘积、有效管球剂量、CT溶剂剂量指数低于常规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扫描后的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和常规CT扫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CT扫描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混合磨玻璃结节、毛刺征、分叶征、空泡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胸膜凹陷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良性结节的纯膜玻璃结节、血管集束征的扫描比例,低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径<2.0cm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通过低剂量CT扫描,能够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临床征象明显,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ALBC)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IBD)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长骨IBD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ALBC治疗,观察组给予ALBC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性结果优良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观察组功能性结果优良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66.67%,20/30),P<0.05。两组对线不良率、延迟愈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骨IBD治疗中应用ALBC联合Ilizarov技术,相比单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可提高骨性结果与功能性结果,且不良事件少。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感染(DFI)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情恶化、截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住院和医疗费用增加的常见原因。在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全身应用抗生素、彻底清创、定期换药、局部使用特殊敷料、负压封闭引流、减压治疗等方法治疗,创面较大者还需适时进行植皮或皮瓣移植手术。载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领域广泛应用,利用诱导膜技术修复大段长骨缺损,发挥持久的局部抗感染作用,同时在骨水泥周围形成生物诱导膜,近年来逐渐应用到DFI创面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文采用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DFI创面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其产品研发、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的认识,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60岁男性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深部胸骨伤口感染,行载抗生素骨水泥联合低负压吸引治疗术。手术分2期进行,Ⅰ期:彻底清创,使用载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填充创面,同时低负压吸引,创面愈合良好。Ⅱ期:Ⅰ期术后6周拆除骨水泥,彻底清创后缝合切口。术后30天创面完全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延迟外踝上穿支筋膜皮瓣治疗糖尿病足(DF)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延迟外踝上穿支筋膜皮瓣治疗DF 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5~67岁,平均56.2岁。右足4例,左足2例。创面均位于足背,面积为2.4 cm×5.0 cm~6.5 cm×10.0 cm。深度:3例达肌腱层,3例达跖骨,其中2例合并跖骨骨髓炎。患者Wagner分级:3级4例,4级2例。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6.0 cm~8.0 cm×11.0 cm。经创面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应用、加味三黄汤熏洗和外踝上穿支筋膜皮瓣延迟术,术后患肢以石膏托外固定并抬高,密切观察皮瓣颜色、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反应,术后2周拆线,行患肢康复训练。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供区及受区瘢痕、皮瓣成活状态、外观,以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OFAS)评分表评价足踝部功能。结果6例DF经上述治疗后,创面感染未见复发,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区及受区有线形瘢痕存留。出院后随访,平均6(3~1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明显臃肿,足踝功能活动接近正常,均可完全负重且恢复正常行走;AOFAS评分81~95分。结论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延迟外踝上穿支筋膜皮瓣治疗DF,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能较快控制创面感染,保存了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生素骨水泥联合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荣军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清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细菌培养呈阳性人数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3 d、入院6 d、入院9 d细菌培养阳性率(37.50%、15.6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62.50%、40.62%、12.50%)(χ2=4.00、4.95、4.27,均P <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次数[(3.63±0.69)次比(2.96±0.38)次]明显少、留院时间[(45.18±2.41)d比(34.74±3.03)d]、溃疡创面愈合时间[(72.69±11.21)d比(58.23±10.12)d]明显缩短(t=4.81、15.25、6.06,均P < 0.001)。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疗效突出,可有效改善溃疡创面感染情况,减少手术次数,从而缩短留院时间。
简介:摘要黄斑裂孔直径大小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直径>400 μm者为大裂孔,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眼内填充能够有效地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牵拉,是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FTMH)手术治疗的经典方式。然而,对于大直经、复发性FTMH效果欠佳。为获得理想的大直径FTMH解剖愈合和功能恢复,新的手术治疗策略,如视网膜内界膜(ILM)翻转、扩大ILM撕除范围、不同组织瓣膜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等,一直是眼底病领域研究者探索和讨论的热点。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大直径FTMH治疗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就大直径FTMH的ILM翻转术、扩大范围的ILM剥除术,不同组织瓣膜移植术,生物材料等辅助技术等手术方式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选择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直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73例(146眼)。所有患者均通过术前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各项眼前节指标,如水平可见虹膜直径(HVID)、水平前房直径(HACD)、前房深度(ACD)等,综合这些指标应用STAAR公司提供的ICL计算软件结果来选择ICL直径。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采用Friedman M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手术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UDVA)较术前提高(x2=156.08,P<0.001)。术后各时期有效指数、安全指数均大于1。术前和随访期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ACD、房角宽度(ACA)术后均较术前减少(t=4.63、31.17、23.57,均P<0.001)。术后拱高为(483±231)μm,其中理想拱高眼数占比83.6%;将理想拱高眼的指标纳入回归分析,得到公式:ICL直径(mm)=6.474+0.43×HVID(mm)+0.299×ACD(mm) (R2=0.44,F=36.23,P<0.001)。所有患者未出现白内障及房角粘连、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选择的ICL直径在治疗高度近视方面安全、有效。通过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获得的HVID、ACD值可作为ICL直径选择的重要参数。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1年复发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07月—2021年06月,纳入符合标准的100例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入队列。对纳入队列的100例行NSCLC根治术患者为其1年的随访工作,每2月随访一次。进行维生素DNA受体基因多样性检测、血清1,25(OH)2D3浓度水平测定,结果:两组患者VDR基因Bsm1、Apal、TaqⅠ位点多态性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两组患者Bsm1、Apal基因型频率分布以及相应的B、b等位基因频率和A、a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两组患者T、t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肺癌是常见的癌症之一,小细胞肺癌(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治疗和预后上有显著差异。SCLC的肿瘤细胞可表达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NET)标志物,其中关于嗜铬粒蛋白A(CgA)与突触素(Sy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与SCLC的相关研究较多。CgA、NSE及Pro-GRP水平均与SCLC的分期有关,广泛期患者其水平显著高于局限期患者,且其表达与较低的生存率显著相关。Syn作为SCLC的辅助诊断指标时敏感度高于CgA,且在SCLC与低分化鳞癌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NSE是目前临床上SCLC中使用最多的肿瘤标志物;Pro-GRP在SCLC与NSCLC的区分上具有强于CEA和NSE的诊断优势。尽管这些NET标志物均不是SCLC的特异性标志物,但它们联合运用或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与CT联合使用或许能提高对SCLC的鉴别诊断水平,且它们在疾病的分期上有一定的价值,而疾病分期对SCLC治疗策略的制定十分重要,它们的检测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80例)为研究样本(2021年1月-2021年12月),以盲抽签方式将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行铸造金属桩,观察组行纤维桩,观察两组患者口腔修复效果。结果:修复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对比性(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后各项牙齿健康状况指标(GI、牙齿松动、BI)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显著(P<0.05)。结论: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口腔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促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CSVD患者共97例,其中男56例、女41例,年龄65~85岁,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分为CSVD认知正常组(50例)、CSVD认知障碍组(47例),另选取同期健康老年人群作为对照组(30例),收集3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和测定血清25(OH)D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CSVD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与25(OH)D水平的关系。结果CSVD认知正常组[(23.36±2.10)μg/L]、CSVD认知障碍组[(15.66±1.47)μg/L]25(OH)D水平较对照组[(34.03±2.17)μg/L]降低(F=13.764,P<0.05),且CSVD认知障碍组的25(OH)D水平明显低于CSVD认知正常组水平(P<0.05);此外,CSVD认知障碍组在视空间与执行、注意力及计算力、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力评分和MoCA总分方面较CSVD认知正常组、对照组下降(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25(OH)D水平是老年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OR=0.491,P=0.005)。CSVD认知障碍组患者中25(OH)D水平与MoCA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回忆、定向力评分呈正相关(r=0.74、0.63、0.59、0.74、0.53,均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降低是老年CSVD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低25(OH)D水平者认知障碍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