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用多目标优化(MCO)技术提高基于先验知识自动计划(KBP)模型的计划设计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5例已完成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每个病例都采用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随机选择40个病例的调强放疗计划作为训练集1,通过多目标优化技术对训练集1中的放疗计划进行预处理,构建新的训练集2。将初始训练集1和处理后的训练集2作为样本,分别训练得到传统的KBP模型和多目标优化技术精炼后的MCO-KBP模型。在剩余15个病例中随机选择5例作为验证集,其余10例作为测试集。验证通过后用测试集对初始的人工计划以及传统KBP模型和MCO-KBP模型生成自动计划的计划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统KBP模型和MCO-KBP模型生成自动计划的靶区剂量(D95%)均能满足临床要求,适形性指数与均匀性指数基本一致(P>0.05),且MCO-KBP模型生成的自动计划中重要危及器官的剂量比传统KBP模型更低(脑干Dmax平均偏低2.13 Gy,左、右腮腺Dmean分别平均偏低1.39、1.59 Gy,左、右视神经及垂体的Dmax分别平均偏低1.42、1.16、1.88 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KBP模型相比,精修后的MCO-KBP模型设计的调强放疗计划对危及器官的保护具有明显优势,利用MCO技术提高KBP模型的计划设计质量是可行的。
简介:摘要:本文聚焦于医院资源配置中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旨在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解决当前医疗资源分配中存在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及患者满意度不高等问题。首先,文章深入分析了医院资源配置的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明确了资源配置的多目标体系。随后,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设计并实现了适用于医院资源配置的优化模型,选择了合适的优化算法,并进行了数据收集与预处理工作。通过选取典型医院进行案例分析,将模型应用于实际资源配置中,展示了优化结果,并对优化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能够显著提升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平衡各目标之间的冲突,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最后,文章总结了研究成果,指出了模型的优势与贡献,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与实践应用前景。
简介:目的研究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在刺五加根提取工艺条件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利用Maflab2009a外挂SGALAB工具箱beta5008完成遗传算法的寻优;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MOGA优化后,刺五加根及根茎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的提取率的平均水平能达到0.104%、0.086%,提取工艺的最优提取条件为10倍的76%的乙醇、提取时间2.3h、提取次数3次。结论在保证多个目标都最优的前提下,MOGA搜索的Paret0非劣解比较理想,为刺五加根提取最优条件选择提供了合理的方法,可推广到其他药物的最优条件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病区护理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排班模型,达到人力、物资协同高效调度,并为计算机排班提供算法基础及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力优化调度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定性访谈法了解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护理人力调度中面临的挑战及存在问题,并结合疫情期间轻症病区护理人员排班实际运作情况,在满足不同班型人数需求及患者救治所需的前提下,以最大限度减少护理人力资源和防护用品的消耗为目标,确立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及相应的参数,通过MATLAB软件建立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并运用CPLEX求解器求解。结果结合访谈结果和实际运作情况,确立了2个目标函数、3个硬约束条件、2个软约束条件及相应的参数。通过构建的模型计算得出,28天所需总人数最少为62人,污染区最少需要52人,其中重症医学科护士、传染科护士和呼吸科护士各7人,能综合考虑且满足疫情救治所需。而疫情期间,轻症病区2020年2月手工排班所需护理人员总数为69人,污染区所需为61人,且不能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结论通过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能够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疗救治中班型较多、不同班型护理人员需求不同、人员结构复杂等排班问题,且节约人力和物资,能够为人力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目标性监测,了解ICU发生医院感染及侵入性导管相关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入住ICU>48h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共监测住院患者440例,发生医院感染34例、38例次,感染率7.73%、例次感染率8.64%,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12.44‰,导尿相关泌尿道感染率1.52‰,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0。感染患者中,标本送检46份,检出病原菌41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1株),居前4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6株)、鲍氏不动杆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大肠埃希菌(3株)。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侵入性导管相关感染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应重点进行分析评价,并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综合ICU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10月所有收住综合ICU的患者进行监测,重点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和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及分析。结果108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72例,调整日感染例次率为6.56‰。医院感染中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共104例,构成比60.47%,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6例,占呼吸道感染的53.85%。其次为尿路感染,共28例,其中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24例,占尿路感染的85.71%。病原菌中鲍曼氏不动杆菌占首位,其中89%为泛耐药的鲍曼氏不动杆菌。结论呼吸机、泌尿道和中心静脉等导管的使用是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需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动态,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了解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分析监测结果,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结果2013年7月-2014年6月入住重症医学科超过24h患者共854例,发生医院感染9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4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86.74%,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9.7%,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最为常见。结论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根据目标性监测结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要求,持续4年的目标监测与持续整改有效降低了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率,保障病人安全。方法按照规范与指南要求制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对我院产科所有住院手术病人开展目标性监测,通过认真有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在监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施持续改进。结果对2011年~2014年监测结果汇总进行对比分析,2014年手术切口感染率下降了46.3%。结论通过目标监测使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感控管理在向规范化、程序化发展,达到了以监测促改进的目的。对保护母婴安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