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医院急诊科护士的DID模型模块化岗位胜任培训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护士30例作为本次研究核心,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岗前培训,观察组实施DID模型模块化岗位胜任培训,对比两组核心岗位胜任力与综合素质。结果:观察组核心岗位胜任力与综合素质较之对照组,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医院急诊科护士的DID模型模块化岗位胜任培训,可以提升其核心岗位胜任力与综合素质,为护理工作的正常且有效开展提供必要支持。

  • 标签: 急诊科护士 DID模型模块化岗位胜任 培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脏器多期增强CT扫描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90例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配合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配合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进行检查时,不仅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而且还有对患者针对特殊的心理问题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的检查效果,而且还能够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CT增强扫描 腹部 临床分析 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 配合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I多期增强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影像特征的预测模型术前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13例,均为女性,年龄24~78(51±10)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接受常规乳腺MR检查。根据术后病理Ki-67表达不同分为高表达组(Ki-67≥20%,153例)和低表达组(Ki-67<20%,60例)。从动态增强扫描第2期(CE-2)和第7期(CE-7)图像提取乳腺癌病变的影像组学特征,将所有病例根据MR检查时间先后顺序以7∶3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首先采用方差分析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选出具有显著分类性能的特征值,随后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法回归模型的方法,筛选出最佳特征值。同时对临床信息及常规影像学特征[包括腺体分型、背景实质强化程度、是否多灶/多中心、病灶位置、病灶形态、病灶长径、病灶短径、T2WI信号特征、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特征、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腋窝是否伴有短径>1.0 cm淋巴结]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参数筛选。随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Ki-67高低表达状态的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进行评价。结果由CE-2和CE-7图像分别提取1 029个影像组学特征,经过筛选分别得到9个及7个最佳特征值,并将两组特征值组合共16个特征值构成CE-2+CE-7图像影像组学最佳特征值。临床影像特征筛选得到5个有价值的参数分别为病变位置、病变短径、DWI信号特征、ADC值、是否腋窝淋巴结短径>1.0 cm。由CE-2和CE-7图像影像组学特征所得SVM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预测Ki-67表达状态的ROC曲线下面积均较高(>0.70)。将CE-2、CE-7、CE-2+CE-7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分别联合临床影像特征构建模型预测Ki-67表达状态的效能较单独使用CE-2、CE-7、CE-2+CE-7图像影像组学特征所得模型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CE-2+CE-7+临床影像特征模型预测效能最佳,其在训练集中预测Ki-67表达状态的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95、84.6%、87.9%、76.2%;在测试集中分别为0.822、70.3%、76.1%、55.6%。结论基于MRI多期增强影像组学特征的SVM模型能有效预测Ki-67表达状态,将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影像特征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效能。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Ki-67 影像组学 预测模型
  • 简介:AbstractBackground:Obesity is a fundamental factor in metabolic disorders such as hyperlipidemia, insulin resistance, fatty liver, and atherosclerosis. However,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still lacking.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different surgical protocols for removing partial adipose tissue before the onset of obesity and determine whether, and by which protocol, preliminary adipose removal could exert potent preventive effects against diet-induced metabolic disorders.Methods:Mal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 knockout (KO)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nd subjected to epididymal fat removal (Epi-FR) surgery, subcutaneous fat removal (suQ-FR) surgery, both subcutaneous and epididymal fat removal (Epi + suQ-FR) surgery, or sham-operation. After 1 week of recovery, all mice were given a high-fat diet (HFD) for 10 weeks to induce metabolic disorders.Results:In the Epi-FR group and the sham-operated group, the mean numbers of the residual subcutaneous fat were 28.59 mg/g and 18.56 mg/g,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relative genes such as Pparg, Cebpa, Dgat2, Fabp4 and Cd36 in the residual subcutaneous fat increased 2.62, 3.90, 3.11, 2.06, 1.78 times in the Epi-FR group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ham-operated group. Whereas in the other fat-removal groups, the residual fat depots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either size or gene expression,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sham-operated group. Plasma lipid and glucose levels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as detected by the glucose tolerance tes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lleviated in the three fat removal groups. Liver mass or lipid content was not attenuated in any of the three fat removal groups. The atherosclerosis burdens in the entire inner aorta and aortic root did not decrease in any of the three fat removal groups.Conclusions:Our data suggest that removal of epididymal adipose or subcutaneous adipose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before the onset of obesity did not protect against hyperlipidemia, insulin resistance, fatty liver, or atherosclerosis in LDL-R KO mice fed with a HFD. Hence, adipose removal possibly does not represent a potential approach in preventing obesity-related metabolic disorders in the obesity-susceptible population.

  • 标签: Adipose removal Hyperlipidemia Insulin resistance Fatty liver Atherosclerosis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小肝癌患者诊断中CT、MRI多期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小肝癌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8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4月,实验对象共计88例。所选患者均确诊为小肝癌,且均接受CT、MRI多期增强扫描,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借助回顾性分析法对所选患者CT、MRI多期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CT诊断及MRI诊断结果进行比较,MRI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细致的分析,所选88例患者中CT诊断误诊人数共计8例,无患者漏诊,MRI诊断误诊人数共计1人,1例患者漏诊。结论:在小肝癌患者诊断中MRI诊断的应用价值高于CT诊断,其在提高诊断准确率方面表现优异。

  • 标签: 小肝癌 CT诊断 MRI诊断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多期CT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胰腺癌的CT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6例实性占位的胰腺癌的16排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26例胰腺癌CT平扫肿块呈低密度。增强CT影像特点显著,等密度及低密度肿瘤均得到显示。26例中,肿块直径3~6cm22例、1~3cm4例;动脉期扫描有不均匀强化,另有胰周脂肪层消失、胰管和胆管扩张、胆总管阻塞、合并胰腺囊肿、肿瘤侵及血管、腹膜的淋巴结转移等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胰腺癌能及早发现肿瘤,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胰腺癌 螺旋CT 多期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肝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肝占位患者,回顾性分析早期肝癌应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肝细胞癌33例,肝转移癌29例,肝血管瘤28例。结果在动脉期,肝细胞癌多表现为高密度强化,高于肝转移癌,在平衡期、静脉期,肝细胞癌多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较肝血管瘤、肝转移癌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早期肝癌患者,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为疾病诊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肝癌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期胰腺增强CT扫描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5年间的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胰腺癌CT资料,对其平扫和增强三期扫描的CT值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三期扫描对早期胰腺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45例早期胰腺癌中胰腺外形无明显变化者11例、胰腺外形出现异常者34例,其主要表现是胰腺外形增大、头体尾比例失调;肿瘤位于胰头27例、胰体5例、胰尾7例、胰体尾6例,胰头部位的发生率最高;22例肝内出现低密度结节,其中单发6例、多发16例;正常胰腺组织与肿瘤组织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胰腺期和门脉期正常胰腺组织与肿瘤组织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以胰腺期二者差异最为明显(P<0.01)。结论多期增强CT扫描能发现平扫时不能发现的胰腺癌病灶,特别是增强扫描胰腺期,对于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意义最为重大。

  • 标签: 早期胰腺癌 多期增强CT扫描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其扫描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3cm)在平扫和皮质期(动脉期和静脉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实性15例,囊实性1例,囊性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1例呈明显全瘤性强化,密度等于或稍高于肾皮质;4例呈轻中度强化,稍低于肾皮质;2例呈不均匀或分隔状或边缘强化。静脉期强化稍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肿瘤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肿瘤强化进一步减退。5例肿瘤边缘可见假包膜。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多数小肾癌动脉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呈更低密度,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加扫静脉期图像有利于观察小肾癌与正常肾皮质强化模式的区别,避免假阴性或假"驼峰肾"的出现。扫描计划应包括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

  • 标签: 小肾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以原发性肝癌为对象,探究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方法:研究起始阶段、研究终止阶段分别是2020.3、2021.3,研究疾病为原发性肝癌,选取该阶段在本院进行螺旋CT检查的患者50例进行研究,其中常规平扫设为对照组,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延迟期)设为观察组,患者均是50例,比较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组肝脏病灶CT显示率、阳性检出率明显更大(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进行常规平扫的基础上,进行螺旋CT多期扫描,可提升检出率。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螺旋CT 常规平扫 增强扫描 影像特征
  • 简介:Prostatic演算是普通的并且与前列腺的发炎被联系。最近,这发炎可以与前列腺carcinogenesis被联系,这被建议了。这研究的目的是在前列腺活体检视标本调查在prostatic演算和前列腺癌症(PCa)之间的关系。我们回顾地分析了经历了transrectalultrasonography(TRUS)和在2005年1月和2008年1月之间的前列腺活体检视的417个连续病人。基于活体检视调查结果,病人们被划分成良性的prostatic增生和PCa组。TRUS被用来检测prostatic演算并且测量前列腺体积。在PCa风险和年龄,浆液总数PSA层次,前列腺体积,和prostatic演算之间的关联被分析。耐心的年龄和PSA,以及在活体检视标本的prostatic演算的频率,在两个之间显著地不同这些组(P<0.05)。在PCa组,没有prostatic演算,格利森分数(GS)比在病人在有prostatic演算的病人是更高的(P=0.023)。用multivariate逻辑回归分析,我们发现了那耐心的年龄,浆液总数PSA和前列腺体积是为PCa的风险因素(P=0.001),但是prostatic演算的存在没与PCa的增加的风险被联系(P=0.13)。在结论,尽管prostatic演算的存在没被显示是为PCa的一个风险因素,prostatic演算在有PCa的病人是更普通的并且在这些人之中与更高的GS被联系。

  • 标签: 前列腺癌 结石 风险 Logistic回归分析 良性前列腺增生 癌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肿瘤行多排螺旋CT(MS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以2015年8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85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主体。先对其行MSCT平扫,而后给予增强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式的疾病检出率;并计算其诊断效果。结果MSCT多期增强扫描的疾病检出率为97.65%,MSCT平扫为81.18%,对比差异显著(P<0.05)。增强扫描对于血管瘤的诊断灵敏度为85.19%,原位癌为85.00%,脓肿为66.67%,转移瘤为96.30%,结节增生为80.00%。结论为肝脏肿瘤患者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的效果较佳,可有效诊断出病变组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肝脏肿瘤 多排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期相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经过影像诊断为肾癌的病例进行分析,且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通过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的36例肾癌中,皮质期能够发现并且诊断为肾癌的33例,实质期检出的36例。双期扫描能发现全部36例肾癌,因此可以得出多期相扫描在肾癌的诊断中有明显的优越性,能够提高肾癌的检出率,避免漏诊和误诊。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相扫描对于肾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多期相扫描 多层面重建 肾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S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小肾癌的患者124例,年龄41~75岁,平均(58.1±8.4)岁。分析患者术前肾脏SCT资料,比较不同病理亚型瘤体密度、各期CT值、强化程度和模式。结果平扫期,嫌色细胞癌瘤体密度均匀,乳头状癌和透明细胞癌瘤体密度不均匀。透明细胞癌皮髓期呈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快速下降,排泄期持续下降;乳头癌和嫌色细胞癌皮髓期呈轻度或中度均匀强化,实质期和排泄期呈持续强化。乳头状癌平扫期CT值显著高于透明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P<0.05),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排泄期、实质期和皮髓期CT值均显著低于透明细胞癌(P<0.05),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均匀强化的比率显著低于嫌色细胞癌(P<0.05)。结论SCT多期扫描是诊断小肾癌较理想的选择之一,其不同病理亚型具有特征性SCT表现。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肾肿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透明细胞肾癌在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时的表现特点,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透明细胞肾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CT检查,且在我院或转诊外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透明细胞肾癌患者23例,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皮髓交界期、实质期、排泄期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时,透明细胞肾癌在皮髓交界期明显强化或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下降,低于肾实质,呈快进快出特点。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很好反映透明细胞肾癌的强化特点,为术前诊断透明细胞肾癌及临床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多期扫描 透明细胞肾癌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腹部脏器多期增强CT扫描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实施腹部脏器多期增强CT扫描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0例,其中一组(对照组)实施检查期间的常规护理,另一组(观察组)实施检查期间的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造影剂渗漏率相比对照组更低(P

  • 标签: 腹部脏器 多期增强CT扫描 针对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