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孔术后孔未闭的O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特发性黄斑孔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消毒空气填充而术后孔未闭的10例(10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4 d、10 d、3周的OCT图像特征。结果10例中,黄斑孔直径200~400 μm者1例,410~600 μm者4例,600 μm以上者5例。术前、术后4 d、10 d及3周黄斑孔最小径依次为(587.90±147.46)μm、(165.60±36.24)μm、(339.40±129.92)μm及(906.90±78.83)μm;基底径依次为(748.30±167.22)μm、(174.00±36.08)μm、(387.50±116.14)μm及(1 094.80±84.84)μm;孔高度依次为(641.00±28.99)μm、(233.80±82.61)μm、(325.30±27.92)μm及(674.70±32.04)μm。术后4 d、10 d及3周各参数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表现为接近愈合的黄斑孔的最小径和基底径重新拉长,边缘高度增高,视网膜内核层和(或)外核层的低反射空腔重新出现。结论特发性黄斑孔术后未闭合孔有逐渐增大增高的趋势,OCT有特征性表现。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采用二孔法行腹腔镜下胃造瘘术放置永久性胃造瘘管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和需要增加穿刺孔的情况,平均手术时间(60±15)min,术中出血量(10±5)ml,术后住院时间(8.0±3.2)d。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疼痛,主观舒适度高,无并发症发生。该术式具有手术方式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启用造瘘管早等特点,临床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治疗预后。结果1例外伤性泪道阻塞的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失败,改为鼻外径路手术;全部慢性泪囊炎患者均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其中3例患者同时行泪道置管,未置管患者中有1例在随访中发现造瘘孔不通,再次给予置管,3月后拔管造瘘孔通畅。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安全有效,且没有面部瘢痕,应该成为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首选,但应做好术前评估、术中泪囊准确定位和手术操作以及术后的密切随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