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呼吸运动对中央气道径线值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3—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招募60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5~54(34.0±9.1)岁.志愿者均行胸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于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分别扫描全肺,薄层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使用特殊纵隔窗(窗宽500HU,窗位-100HU)在吸气末、呼气末时测量中央气道横截面积,计算塌陷指数,测量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夹角(隆突角,∠C)、右上叶-中间支气管夹角(∠RI)、右中叶-右下叶支气管夹角(∠RMI)及左上叶-左下叶支气管夹角(∠LUI),并观察吸气末、呼气末时中央气道的形态改变.结果深呼气末,中央气道横截面积均少于吸气末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气管塌陷指数为19.7%±8.6%;右主支气管、中间支气管、右上叶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和右下叶支气管塌陷指数分别为21.4%±9.6%、14.7%±6.2%、15.5%±5.7%、10.1%±3.6%、24.5%±9.1%;左主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塌陷指数分别为24.0%±9.4%、15.1%±5.0%、27.6%±10.7%.左侧中央气道中,各级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96,P〈0.05);其中左主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的塌陷指数较大,与左上叶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右侧中央气道中,各级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54,P〈0.05);其中右主支气管、右下叶支气管的塌陷指数较大,分别与右上叶支气管、中间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呼气末与吸气末时比较,∠C增大,∠RI、∠RMI、∠LUI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LUI吸气-呼气差值最大.深吸气末时,中央气道的轴位横断面多为类圆形或卵圆形.深�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X线胸片的摄影技术进行分析同时探究治疗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158例0-4岁患儿,均采用X线胸片进行摄影,分析摄片质量。结果本次研究中全部158例患儿有84例图像达到优秀标准,其余74例存在一定的图像质量问题,但是也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图像质量问题主要包括呼吸移动伪影、肩胛骨没有移出、患儿肺底部视野较差等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进行小儿X线胸片摄像过程中,相关的医护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准确的摄像时间,进而避免由于患儿依从性非常差造成的图像质量不理想问题。同时,为了保证在不影响诊断结果的同时尽量缩短曝光时间,需要选择合适的摄影参数,保证合理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结核诊断中放射线胸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院接受诊断的肺结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梳理病例资料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62例患者纳入研究序列,所有受试个体均采用放射性胸片进行临床诊断,通过对其影像学成像特点进行分析判断病情的发展状况并对病症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影像学分析,62例受试个体均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病症,其中32例患者的病症部位为肺上部,另外30例患者的病灶部位为肺中部;诊断结果表明,受试个体的病症类型较为广泛,其中有15例为空润影,18例为斑片清润影,10例为结节斑点影,3例为网状影,5例为纤维索条影,5例为胸膜增厚粘连,6例为钙化影。患者的并发症则集中为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肿。结论在肺结核病症的临床诊断中,放射性胸片检测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清晰的显像特点可精准对病灶部位进行定位,通过专业人员可对病症类型进行准确判断,不仅安全可靠性高,而且操作便捷,早期确诊率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肋骨骨折的x线胸片与螺旋CT表现,以期提高肋骨骨折诊断率。方法整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50例肋骨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常规X线胸片和螺旋CT等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本研究50例肋骨骨折患者(126根肋骨骨折)中,胸部X线确诊92根(73.02%;)胸部横断CT扫描确诊108根(85.71%);肋骨薄层横断倾抖扫描确诊126根(10.0%)。多平面重建和最大程度投影分别诊断116根(92.06%)和118根(93.65%)。经胸部X线确诊的92根肋骨骨折中,诊断前肋骨折符合率81.25%(26/32);诊断后肋骨折符合率87.5%(35/40);诊断腋段肋骨骨折符合率62.26%(33/53)。结论3D重建是诊断肋骨骨折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对提高诊断率和指导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放射线胸片诊断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放射性胸片检查,通过对检查结果显示的患者病情,对比分析放射性胸片对于肺结核的诊断效果。结果病灶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肺上部和肺中部,其中肺上叶29例,占比58%,肺中叶20例,占比40%。大多数患者的胸片,病灶位置中心表现高密度,周边表现为中等密度,并且边界通常都模糊不清;全部50例患者的诊断,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误诊,诊断正确率为96%。结论采用放射性胸片检查肺结核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且能够很好的对患者的病灶、淋巴结状况以及病灶周边状况有很好的反映,能够为患者的诊疗提供有效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线胸片对肺结核诊断48例分析,以期寻找到更加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的4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采用放射线胸片进行检查,观察胸片判断患者的病情与肺结核类型。结果经过放射线胸片进行检查,46例患者的病情诊断准确,2例患者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6.00%,漏诊率为4.00%。肺中部和肺上部是该组结核病患者的主要发病部位,大部分X线片主要呈现病灶中心高密度、周边中等密度且不均匀、部分病灶显示模糊、边界不清晰等特征,该特征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判断结核病的依据。结论采用放射线胸片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可以为后期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片结合体表与传统体表两种体外测量PICC置管长度方法的效果对比。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9月这期间在我病区经右臂置入PICC导管的66例肿瘤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传统体表测量法(横“L”法)以及胸片测量结合体表测量公式法两种测量方法,进行PICC置入长度的测量,置管后即摄X胸片判断PICC导管尖端位置是否到达上腔静脉下1/3。结果66例病人中采用横“L”体表测量法测量准确58例,准确率为87.88%;胸片测量结合体表测量公式法测量准确63例,发生率为95.45%;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文对比两种体外测量PICC置管长度方法,其中,胸片结合体表测量方法相比较于常规体表测量方法更加具有优势,提高了PICC尖端到达上腔静脉下1/3的准确率,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与DR胸片在筛查早期肺癌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肺癌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与DR胸片进行检查,并对两组患者的结节检出数目以及疾病检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的结节检出数目以及疾病检出结果均明显优于DR胸片检查,P<0.05。结论在肺癌高危患者当中应用低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并靶扫的检查效果明显优于DR胸片检查,有利于提高疾病早期筛查的准确率,促使患者尽早治疗,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与X线胸片放射诊断的方法鉴别良性肿瘤与肺癌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接收的良性肿瘤及肺癌患者90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电脑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45例,对照组患者行X线胸片诊断,研究组则接受CT检查,对两组诊断准确率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肺癌及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分别是44.44%和74.29%,研究组分别是90%和94.29%,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研究组分叶征或者边缘不规则、周围型孤立性结节状病灶、存在锯齿状或者毛刺和肺叶一侧或全肺不张表现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肺癌及良性肿瘤诊断期间,CT诊断效果较X线胸片诊断效果更优,其不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也可以将肿瘤状况清楚地显示出来,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肺结核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X线胸片技术诊断和低剂量螺旋CT技术诊断,对比其两组诊断符合率、误诊以及漏诊率。结果观察组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90.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肺结核患者误诊率6.00%、漏诊率4.00%,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使用低剂量螺旋CT技术诊断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提高检出率,值得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在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FEV1、FEV1/预计值以及FEV1/FVC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预计值以及FEV1/FVC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PaO2以及PaCO2均得到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以及PaCO2改善较对照组患者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以显著改善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情况,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