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失吸的发生率、发生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行SMILE时术中发生失吸的患者16例(16眼),对其发生率、眼别、性别、失吸部位、失吸发生时眼球转动方向、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眼别、性别构成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共纳入行SMILE患者1 698例(男517例,女1 181例),3 365眼(右眼1 692只,左眼1 673只),术中发生失吸16例(16眼),发生率为0.46%。其中右眼9只(9/16),左眼7只(7/16),男5例(5/16),女11例(11/16)。不同性别(χ2=0.005,P=0.944)、不同眼别(χ2=0.229,P=0.632)失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吸位于激光扫描直径(3.62±2.55)mm处,多在直径2 mm内。按失吸部位分为:透镜底层失吸4眼(1/4),其中2眼当即改为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另2眼当即改为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透镜边切失吸1眼(1/16),当即改为LASEK;透镜上层失吸10眼(5/8),其中8眼当即重吸并继续行SMILE扫描上层及做小切口,分离并完整取出透镜,1眼3周后重新行SMILE并完整取出透镜,1眼当即重吸并继续行SMILE,但发生再次失吸而在2周后改行LASEK;上层边切失吸1眼(1/16),直接用5 ml注射器针头划开上层边缘并完整取出透镜。按失吸发生即刻眼球转动方向分为:鼻上2眼(2/16)、颞上9眼(9/16)、鼻下2眼(2/16)、颞下2眼(2/16)、正下1眼(1/16)。所有失吸病例术后3个月均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SMILE术中失吸的发生率低,多发生于扫描透镜的上层和近瞳孔中央区。Bell现象为失吸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失吸部位和状态应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经过合理的处理后仍可获得良好的术后远期视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低住院患者误吸率品管圈护理总结。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112例),选取时间-2015年2月1日至2016年3月2日,将住院患者(112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56例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56例实施品管圈护理)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评分(90.15±1.24)分、护理模式评分(89.27±2.1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分(81.27±1.16)分、护理模式评分(70.15±0.27)分(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的误吸率8.93%低于对照组误吸率17.86%(P<0.05)。结论通过对住院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能降低患者误吸率,促进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误吸护理干预对误吸高危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的降低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误吸高危老年患者87例纳入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对象均为误吸高危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2组研究,对照组(4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43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误吸护理专项干预,对两组患者研究期间的吞咽障碍率、误吸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吞咽障碍发生9例,占28.13%,胃内容物反流发生7例,占21.88%,误吸发生5例,占15.63%,吸入性肺炎发生3例,占9.38%。实验组吞咽障碍3例,占9.68%,胃内容物反流发生4例,占12.90%,误吸发生2例,占6.45%,吸入性肺炎发生1例,占3.23%。经比较,实验组经误吸口腔专项护理后,患者吞咽障碍率、胃内容物反流情况、误吸发生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误吸高危老年患者实施误吸专项护理干预,可以使得患者再次发生误吸概率降低,降低临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在临床中应用有着一定的价值。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我国≥15岁吸烟人群复吸情况,分析影响复吸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个区/县的400个居委会/村,以面对面调查的方式收集≥15岁居民吸烟和复吸的相关数据。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和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复吸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共完成个人问卷19 376份,应答率为91.50%。2018年我国≥15岁吸烟者中复吸率为66.05%,其中男性66.59%,女性55.79%;15~24岁年龄组复吸率最高(82.6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5~24岁年龄组(OR=4.618,95%CI:1.981~10.763)、现在使用电子烟(OR=9.782,95%CI:3.139~30.490)、过去30 d看到过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OR=1.710,95%CI:1.291~2.265)人群的复吸率较高;与家中室内允许吸烟或没有规定相比,完全不允许吸烟(OR=0.562,95%CI:0.439~0.719)和部分允许吸烟(OR=0.487,95%CI:0.366~0.647)的人群复吸率较低。结论中国吸烟者的复吸率较高,尤其是年轻人。建议针对本研究发现的影响因素开展相应的干预以降低复吸率,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既定的控烟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脑梗死患者误吸率的影响,以选择更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降低误吸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采用传统营养支持途径,实验组采用新的营养支持途径。结果:实验组误吸事件发生率为3.5±0.2,低于对照组的10.3±0.5;误吸导致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实验组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5.1±0.0;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为87.5±0.2,高于对照组的75.3±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特定的营养支持途径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误吸率和误吸导致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有限等局限性,未来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误吸风险分层的护理干预对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误吸发生率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重症肠内营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将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的5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的50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误吸风险分层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误吸情况、营养指标以及热卡达标率。结果实施基于误吸风险分层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热卡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误吸风险分层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误吸发生率,提高营养水平和热卡达标率,为患者获取优质预后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进行现状调查,改善前调查脑卒中患者共88例次,不误吸70例次,误吸18例次,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为20.5%。结果2018年5月20日至6月2日进行效果确认,调查脑卒中患者共80例次,不误吸77例次,误吸率由改善前的20.5%降低到改善后的3.9%。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的误吸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西安解放军323医院收治的住院老年患者250例(住院组),另选取同期在莲湖区西大街社区居住的老年人250例(社区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的误吸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不同量表的评分结果及近1年内的误吸发生情况,并对调查结果与误吸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样本的性别比例和个人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既往疾病史中,心脑血管疾病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各个量表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组近1年的误吸发生率(24.40%)高于社区组(9.60%),两组样本近1年的误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41,P<0.05);患者年龄、异常进餐、进餐体位改变、各种既往疾病和4种量表的评分结果与误吸的发生明显相关(P<0.05)。结论住院老年人的误吸发生率较社区老年人高,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充分考虑多种危险因素,避免误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