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应用反向点杂交技术(RDB)建立敏感、特异、简便的检测方法来同时检测17种不同的β-珠蛋白基因突变。方法应用反向点杂交技术对734例来我院做产前检查的高危患者进行检测,发生突变位点共68例,占92.6%。其中,654/N18例占2.45%,41-42/N31例占4.22%,22-28/N5例占0.6%,BE/N5例占0.41%,-28/N4例占0.54%,17/N4例占0.5%,14-15/N1例占0.14%,-29/41-421例占14%,71-72/N1例占0.14%。结论反向点杂交方法应用于进行β-地中海贫血的血液学筛查、基因诊断、携带者检出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的特点。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快速检测奈瑟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杂交检测方法。方法:选取靶基因16SrRNA基因和gD糖蛋白基因,设计2对通用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建立双重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以上4种病原体,并对其检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建立的杂交检测方法检测奈瑟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敏感性分别为1CFU、3IFU、6.7pg/μL、1CFU、1CFU;各特异性探针只与相应病原体扩增产物杂交,未见交叉反应;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比较,一致率达96.8%,并显示能检出沙眼衣原体和生殖支原体双重感染。结论: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并能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在性病的快速诊断和病因学筛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用PCR-LiPA可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一部分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株的rpoB、katG、rpsL、rrs、embB基因突变,可作为临床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辅助诊断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突变以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的效果。方法设计结核分歧杆菌rpoB基因引物,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40例结核杆菌临床菌株耐药性进行检测,对照由DNA测序法检测的标准结核分歧杆菌(H37Rv)rpoB基因,确定rpoB基因的变异情况,对PCR-反向点杂交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作出评价。结果40株临床菌株中有11株利福平敏感株的基因序列与对照的H37Rv相同,剩下的29株耐药株中检测到变异基因27株,其特异性为100%,阳性率为93.1%。结论rpoB基因本身高度保守,但由于rpoB基因突变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本研究使用PCR-反向点杂交法针对rpoB基因高突变区设计引物,此方法快速、简便、准确,能有效监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对临床早期诊治结核病有极大帮助。
简介:探讨霍夫变换(Houghtransform)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versedotblotting,PCR-RDB)检测基因突变结果的自动化判读中的应用。以凯普HMM-2I医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仪检测基因突变为例,建立一种通过霍夫变换进行图像识别的方法,以快速判读PCR-RDB的检测结果,并提出一套基于移动终端的检测结果后处理方案。利用开发的软件,对113份地中海贫血常见突变以及86份人乳头瘤病毒分型的PCR-RDB检测结果进行了自动读取,并同人工判读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的符合率均达100%。将霍夫变换应用于PCR-RDB检测图像的自动化判读符合实际需求,无需人工干预,可以降低肉眼判读的错误率并提高工作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实时荧光PCR法与PCR-反向点杂交法在HPV检测中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宫颈癌筛查的1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实时荧光PCR法与PCR-反向点杂交法对样本进行HPV检测,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在HPV检测中的阳性检出率、一致性以及性能评估。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阳性122例,阴性40例;实时荧光PCR法和PCR-反向点杂交法在HPV检测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99%和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符合率为90.74%,kappa值为0.78;实时荧光PCR法在HPV检测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均高于PCR-反向点杂交法(P<0.05)。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高度的一致性,均可广泛用于宫颈癌筛查;实时荧光PCR法在HPV检测中临床诊断价值更高,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操作更方便,检测用时更短,更适合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评估运用切除疝囊、组织分离、结合腹腔镜的杂交技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采用单纯开放手术及杂交技术治疗的巨大腹壁切口疝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动减容患者除外)。对比二种手术方法手术难度、安全性、并发症、术后恢复及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二种手术方法的时间接近。杂交组切口长度(8±4)cm明显小于开放组(15±5)cm。开放组和杂交组住院时间相当。术后随访6~48个月。二组并发症比较,开放组的浆液肿10例高于杂交组4例,均无术后死亡。开放组术后复发1例,杂交组无复发;复发患者均于术后2年内再次接受杂交技术治疗并治愈。结论应用杂交技术治疗巨大腹壁切口疝较开放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简介:目的探讨杂交手术在切口疝修补术中的优缺点和手术技巧。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进行的11例切口疝杂交修补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切口疝杂交修补术全部成功。杂交手术原因:腹腔镜下粘连分离出现肠破裂1例,8例因粘连严重,分离困难而中转;2例因疝囊巨大,需要整形转为杂交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70±4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6±30)m1;患者术后24、48和72h疼痛视觉评估评分为(5.9±1.8)分、(5.1±2.O)分和(3.4±1.3)分。术后住院3—9d,平均(5.3±1.8)d。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4±8)个月,术后浆液肿1例,无切口疝复发,无血肿、感染、肠漏及术后腹壁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运用杂交修补手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