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药物治疗管理服务(medicationtherapymanagementservice,MTMs)培训项目在美国有成熟的培训体系,但是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来。本文旨在探索和实践MTMs教学本土化体系,以培养成功的MTMs实施者为教学目标。与中国药师实际工作状态和目前的专业水平相契合,从MTMs理念建立、教材编写、教学方式与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创建MTMs落地到中国的培训体系,并且实践了该培训体系。建立了适合中国医院药师MTMs的培训课程,编写了MTMs的培训教材,创建了MTMs培训项目的教学方法与学员考核方法,举办了首期MTMs培训班,成功培养了首期73位学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MTMs的培训体系,为培养我国合格MTMs人才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 培训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临床上引发药物性肝炎的常见原因、临床分型及对药物性肝炎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本院88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临床分型及预后,用相对数来描述定性资料。结果本文导致药物肝炎的原因以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最为常见,占29.5%;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占56.8%。结论抗结核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主要原因,药物性肝炎的主要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伤型。

  • 标签: 药物 药物性肝炎 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3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诊断、治疗后,受损肝脏均获得一定修复,疗效较满意。结论对药物性肝病患者早期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获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涉及药物。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药物性肝损伤治疗的患者共100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按照肝损伤疾病类型将患者划分为A组(肝细胞型肝损伤)、B组(胆汁淤积型肝损伤)和C组(混合型肝损伤),应用回顾性分析的办法,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主要涉及的药物。结果10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诊断分型肝细胞损伤型55例(55%)、胆汁淤积型20例(20%)、混合型25例(25%),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纳差、乏力、上腹不适、黄疸、尿黄、呕吐等。疾病治疗中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32例(32%),使用镇痛解热类药物治疗44例(44%),使用其他药物治疗24例(24%),其中单一用药29例(29%)、联合用药71例(71%),且联合用药2种药物30例(30%)、联合用药3种及以上药物41例(41%)。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疾病无明显的临床特异性,在临床治疗中,要加强对患者的疾病诊断,根据肝功能检测和诊断分型分析,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药物治疗 疾病特征 肝功能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咨询在药学服务中的意义。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0月200例接受药物咨询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200例未接受药物咨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药学服务满意度;药物作用机制知晓率、药物用法知晓率、药物配伍知晓率、药物副作用知晓率;用药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药学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作用机制知晓率、药物用法知晓率、药物配伍知晓率、药物副作用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咨询在药学服务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关于药物机制、用法、配伍和用药差错发生率等方面的知晓率,有效减少用药差错的发生,促进患者用药满意度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药物咨询 药学服务 意义
  • 简介:摘要在药学服务过程中,人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因此加强药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尤为重要。患者和药师之间建立良好沟通能够促进良好医患关系有效形成,使得药学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并且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 标签: 药患沟通 药物咨询 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相关情况。方法将2016—2017年收治的临床采用抗菌药物接受治疗病例资料完整的135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抗菌药物使用1890次。比较统计患者感染分布,抗菌药物分类,联合用药情况。结果本次研究1350例患者中,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59.78%(807/1350),较比临床其他感染发生率有明显差异,(χ2=26.89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分布例次中,头孢菌素类占50.37%(952/1890),青霉素类18.57%(351/1890),喹诺酮类15.98%(302/1890),较比其他抗菌类使用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头孢菌素类应用较大,目前主要为单独抗菌药物使用。

  • 标签: 医院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1例,两组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治疗,对照组采用高剂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及治疗后患者激素水平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血雌二醇(E2)、孕酮(P0);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SH、LH、E2及P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安全性更高,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缩小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不同剂量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妇科子宫肌瘤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45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22例患者采用丹那唑进行治疗,实验组23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与肌瘤的体积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啊混着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差异不大,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缩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丹那唑,米非司酮在妇科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子宫与肌瘤的体积,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妇科 子宫肌瘤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药物的治疗问题及临床药学对策。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肿瘤药物治疗的临床药学干预(干预组),与2018年1月前实施的肿瘤药物治疗常规管理(常规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各收治80例肿瘤患者进行观察,分析两组肿瘤患者实施肿瘤药物治疗管理的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接受肿瘤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管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率、辅助、预防用药不规范发生率及患者治疗依从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给予临床药学优质干预管理的效果明显,能规范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

  • 标签: 肿瘤药物 治疗问题 药学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药物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 方法: 于 2016 年 8 月 --2017 年 7 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所有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药物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并总结相应应对措施。 结果: 患者使用药物后会对临床检验指标造成一定影响,导致须接受一些无必要的检查,导致医疗费用增加,造成患者经济负担。 结论: 临床检验过程中要注重患者的服药情况,在检验与治疗的过程中要明确药物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进行相应的筛选和应对,最大限度降低药物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

  • 标签: 临床检验指标 药物 影响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试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方法对临床试验的管理中现存的问题加以研究,分析其加强管理的要点,再从问题出发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结果通过加强试验管理组织以及申报平台的改进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试验的质量。结论要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其试验过程控制和管理,把控好药物临床试验的各个环节,来实现最终的试验目标。

  • 标签: 药物临床试验 质量控制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师药学服务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在我院开出的2000张处方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根据药师药学服务开展作为分界线,将2000张处方划分为干预前与干预后干预前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后由要是采取药学服务。统计并对比两组处方在用药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之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97份),干预之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数据差异突出,统计学结果显示达到统计标准(P<0.05)。结论药师药学服务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应用效果突出,意义显著,能够有效的提升药物临床使用合理性,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药师药学服务 药物不良反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144例患者分为各72例的试验组与参考组;参考组患者接受传统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状况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各自72例患者的两组中,5例试验组患者治疗无效,14例参考组患者治疗无效;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06%显然高于参考组患者的80.56%,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83.33%显然大于参考组患者的5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联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能够更加有效杀死幽门螺杆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抗菌药物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联合治疗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自2012年,我院开始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通过整治,药物使用情况有所改变,本文对药物使用情况做出统计及分析。方法以我院2012年以来的患者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专项整治前后的门诊病人、急诊病人、住院病人做出统计分析,比较其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以及计量,研究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比率等数据。结果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大部分指标已达卫生部规定标准。结论通过专项整治,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但是今后对于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管理需增强。

  • 标签: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收治4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采取护肝治疗与合理护理等综合措施,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药物性肝损害重在预防,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物性肝损害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有效的临床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30例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分析。结果临床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临床症状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不良应发生率低。结论消化性溃疡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药物中,奥美拉唑、法莫替丁比较常见,临床奥美拉唑治疗效果优于法莫替丁且不良反应少,副作用轻微,是安全、经济有效的溃疡治疗药物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检验指标中药物的干扰因素分析。方法从我院2017年01月至2018年01月期间的临床检验患者选择出4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临床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给予积极的对策。结果存在诸多的药物对检验指标的影响明显,一种药物可能会影响多项指标,一项指标可能会受到几种药物联合使用的影响。对检验指标的影响大小,因患者所用药物的剂量和种类有关。结论临床中的药物对检验指标的影响非常大,在临床中应当注意此问题,检验员与医生、医生与患者必须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将这种影响降低,以保证检验指标的真实性、可信性。

  • 标签: 临床检验指标 药物 干扰因素
  • 简介:摘要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降脂类药物,近年来大量的的基础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强大的降脂作用,还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

  • 标签: 临床治疗 他汀类药物 进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