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常合并脑转移,预后和生活质量较差。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常见NSCLC的敏感基因突变类型,与其他分子类型相比,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随着靶向药物的广泛使用,EGFR敏感突变NSCLC脑转移的预后及颅内外控制有很大提高。为了更好地认识EGFR敏感突变NSCLC脑实质转移的特点,本文从脑转移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发病部位、病灶数目及大小、发病症状、靶向治疗疗效和疾病转归等方面综述了EGFR突变阳性NSCLC脑实质转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为脑实质转移局部治疗的介入时机以及局部治疗技术选择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长春瑞滨(NVB)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培养完成后,按照实验设计分为空白组、HBO组、NVB组及HBO+NVB组,分别不作处理、0.2 MPa HBO处理、IC50浓度NVB处理及0.2 MPa HBO+IC50浓度NVB处理。利用CCK-8实验检测A549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A549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NVB对A549细胞的IC50值为13.68 μmol/L;空白组、HBO组、NVB组及HBO+NVB组的抑制率分别为0、4.10%、46.60%及68.40%,HBO+NVB组抑制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或P<0.01);各组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3.99%、7.63%、36.92%及56.49%,HBO+NVB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或P<0.01)。与其他3组相比,HBO+NVB组A549细胞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ad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各组抑制迁移细胞比例分别为0、8.90%、42.20%及59.40%,与其他3组比较,HBO+NVB组细胞迁移率最低(P<0.05或P<0.01);与其他3组相比,HBO+NVB组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N-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gp、MRP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HBO能够提高A549细胞对NVB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耐药、迁移及凋亡相关蛋白来实现的。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壮药扶正复方辅助治疗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型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6月-2020年5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120例晚期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s)治疗,观察组以壮药扶正复方辅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2组均治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时为治疗终点。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估生活质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50(CA50)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水平,计算CD4+/CD8+比值;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66.7%(40/60)、疾病控制率为81.7%(49/60),对照组分别为48.3%(29/60)、63.3%(38/60),2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3、5.06,P值分别为0.042、0.025)。观察组治疗后胸闷气促、痰中带血、神疲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72、5.02、5.47,P值均<0.001);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t=5.21,P<0.01)。治疗后,观察组CEA[(31.45±4.56)mU/L比(38.98± 5.71)mU/L,t=7.98]、SCC-Ag[(4.87±0.93)μg/L比(7.29±1.25)μg/L,t=12.03]、CA50[(58.27±7.14)U/L比(66.48±7.94)U/L,t=5.9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CD3+[(52.43±5.01)%比(48.56±4.87)%,t=4.29]、CD4+[(54.89±5.03)%比(51.09±5.22)%,t=4.06]、CD4+/CD8+比值[(1.95±0.28)比(1.65±0.27),t=5.97]高于对照组(P<0.01),CD8+[(28.12±2.70)%比(31.23±2.64)%,t=6.38]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13.3%(8/60)、对照组为8.3%(5/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P=0.378)。结论壮药扶正复方辅助EGFR-TKIs可降低晚期EGFR敏感型突变NSCLC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十二病区2021年度SAP患者的敏感指标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21年12病区收集的61例留置胃管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四个季度的发生率,对出现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敏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比采用连续性鼻饲喂养方式与间断性鼻饲喂养方式对SAP影响差异较小(P>0.05);但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及照顾者年龄及受教育水平、营养供给方式进行评估,对SAP影响较大(P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十二病区2021年度SAP患者的敏感指标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21年12病区收集的61例留置胃管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四个季度的发生率,对出现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敏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比采用连续性鼻饲喂养方式与间断性鼻饲喂养方式对SAP影响差异较小(P>0.05);但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及照顾者年龄及受教育水平、营养供给方式进行评估,对SAP影响较大(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EGFRm+)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2019年间符合纳入标准的NSCLC患者89例资料。将89例患者分为All、Part、None组,All组(32例)为所有病灶(原发灶和转移灶)均接受125I粒子植入+EGFR-TKI治疗,Part组(34例)部分病灶(原发灶或转移灶)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EGFR-TKI,None组仅EGFR-TKI治疗(23例)。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PFS)期、总生存(OS)期,Log-rank检验差异。结果All组、Part组、None组中位PFS期分别为15、13、12个月(P=0.002),中位OS期分别为37、33、31个月(P=0.012)。All组PFS长于Part组和None组(P=0.020、0.017),All组OS长于Part组和None组(P=0.020、0.012。Part组PFS、OS与None组相近(P=0.264、0.842)。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19/66),常见为气胸、咯血。3例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其余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好转,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发生。结论EG-FRm+的寡转移NSCLC患者在一线EGFR-TKI治疗无进展患者,对所有病变进行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延长PFS和OS。
简介:摘要焦虑障碍是一类常见的精神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内感知敏感性,即机体对心率、呼吸、血压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反应敏感性,与焦虑障碍的易感性密切相关。了解内感知在焦虑障碍发生中的作用,对于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内感知敏感性在焦虑障碍的发病机制,内感知敏感性升高与杏仁核异常激活相互作用,导致病理性焦虑情绪的产生;此外,岛叶也可通过调节内感知调节情绪反应。同时,内感知还与基因及神经递质有关,这可能也是重要的焦虑障碍的生物标志物。基于内感知调节在治疗焦虑中的应用,可通过呼吸聚焦调节呼吸内感知、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调节内感知相关脑网络以及使用脑电内感知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改善内感知,从而缓解焦虑症状,起到治疗作用。综上,内感知敏感性异常在焦虑障碍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针对内感知治疗焦虑障碍的方法有多种,但相关治疗机制不清。所以,今后的研究需深入探索内感知在焦虑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探讨相关治疗的作用机理。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策略和效果,为临床提供质量监测工具。方法 有针对性的选取我院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模式,然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对于急诊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构建相对应的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严格按照相关指标内容有序推进各项护理工作,这样可以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因此这种护理模式值得急诊护理实践中有效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在重症医学科管理、质量、安全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研究期间对A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B组患者在护理敏感指标的监测下开展护理工作,并对护理成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期相关研究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发现由于患者自身因素以及科室因素的影响,两组中均有患者出现意外事件,但是组间数据对比提示B组意外事件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研究发现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健康状况往往不容乐观,但是由于患者症状表现等方面的客观差异,护理需求往往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应用敏感指标指导护理工作开展能够有效地减少风险因素的干扰,确保后续治疗的顺利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6月—2021年2月,在文献检索和内部咨询的基础上,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初步形成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后确立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内容。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1和0.910,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61~5.00分,变异系数为0~0.13,认同程度为88.30%~100.00%,最终形成17项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论构建的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涵盖了专科疾病护理的关键内容,临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能指导临床护理质量控制和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康复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从而有效的提升康复科护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之上,对体系构建所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两轮内部函询,从而进一步明确指标的关键部分和科学的监测方式。结果:构建起了科学有效的康复科专科敏感指标体系,两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都为0.902,权威性十分高,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均在0.3以下,敏感性维度评分均在4分以上,有着较高的可信度。结论:构建科学合理的康复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能够充分涵盖康复护理的主要部分,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对临床护理以及质量控制进行良好的指导。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敏感指标在基层医院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方法:2021年护理部给临床科室拟定护理工作目标值,每季度对各临床科室护理敏感指标目标值进行考核,并与护理质量挂钩,对发生的护理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积极调整护理措施,改善科室的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对呼吸内科中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重症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探究该干预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入住本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重症病人中使用统计学方法随机选择其中78人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病人,将其均分成两个小组。对普通组实施呼吸内科传统常规护理方法,对研究组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最后对比这两个小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 相比普通组病人,实施综合护理方式的研究组病人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更高。其中护理不当情况的出现率是5.13%,也显著低于普通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含义。结论 对呼吸内科的重症病人在治疗期间实施综合化的护理管理,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缓解过去护理不良问题的发生。该护理方式不仅对科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对病人疾病症状的缓解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