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廖可斌教授的一位研究生,在一次会上问我:佛经题签上常有一个标识,标识着什么意思?当时,匆匆难以畅所欲言。今姑据所知,略作说明如下:这个标识,有的佛教护符上也有。

  • 标签: “以”字 研究生 标识
  • 简介:口舌的“舌”,在《广韵》系统中属船母薛韵,其上古韵部古音学家一般都归月部。从《诗》韵来看,《大东》篇“舌”“揭”为韵,《抑》篇“舌”“逝”为韵,《熏民》篇“舌”“外”“发”为韵,“舌”归月部显然没有问题。不过,在字书中“舌”声系的却明显地分成两个不同的语音系列,很值得注意。现先据大徐本《说》将有关字条录出,再略加讨论。

  • 标签: 《广韵》 《大东》 《说文》 古音学 《诗》 《抑》
  • 简介:由于史料的匮乏和清朝文献的隐讳,从金国建立到清朝入关前这一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谜团。譬如,天命八年(1623)发生的乌尔古岱,就是一桩迄今尚未完全弄清的扑朔迷离的疑案。乌尔古岱1是海西女真哈达部末代首领猛骨孛罗的长子,其家世背景十分显赫。万历中期,哈达部为建州女真灭亡,猛骨孛罗被杀,乌尔古岱被努尔哈赤收为女婿,羁留于建州。金国建立后,乌尔古岱成为金国的一员战将,征战沙场,立下了战功,先后被授予副将、总兵官之职。

  • 标签: 补释 建州女真 家世背景 努尔哈赤 入关前 金国
  • 简介:摄影离不开光,因为影是光的产物,没有光就没有影,没有光和影就看不到物象的立体、空间、形态、颜色以及质量和数量,又何谈摄取影像.

  • 标签: 摄影造型 字法 影像
  • 简介:众所周知,竖立于陕西唐乾陵司马道东侧的"无字碑"乃为武则天所立。但由于此碑无,加之后世史书无详细记载,故此碑是何人所立、何时所立,均无确切答案。当然更因"无字碑"无文字而无内容可叙,后世的推测即成无据之辞。故而,我们亦无法从文字内容去解读"无字碑"的复杂内涵,"无字碑"迄今仍为未解之谜。然而,"无字碑"庞大的体量,超高的尺寸,至今仍然清晰明确的纹饰,以及超越当时制度规定的碑刻形制,密码般地保留了大量历史信息。于此,本文通过对"无字碑"的形制与当时碑碣制度的比较,及其现存各种纹饰的考证研讨,解读"无字碑"所蕴含的复杂的政治、社会及历史内容,由此,意蕴鲜明丰富的"无字碑"就再也不能以无而简单衡之了。

  • 标签: 武则天 无字碑 碑碣制度 形制 纹饰
  • 简介:愁锁河湟,泪溢山湾。呜呼吾父,遽然而逝,身披孝服,跪父灵前。苦於孤子,留母孤单,悲於死别,痛於家难。天胡不吊,夺我慈父,儿辈悲痛,至於此极!农历甲戌,吾父诞生;出身农家,长于乡邻。求学上进,追求真理;解放之初,投身革命。公社文书,青年干事,省县团委,务实践行。一九五九,远赴果洛;无念缺氧,不畏艰难。

  • 标签: 追求真理 悲痛 实践 无念
  • 简介:琉球问题是清末中日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自日本觊觎和擅自强行吞并琉球以来,清政府不断地与日本进行琉球的交涉。清政府拒签"分岛改约"草案的关键原因,是其从根本上不愿意放弃对琉球的宗主权,以极力维护宗藩体制,并有保住东南屏藩以兼顾中国海防及整个国防安全之意。甲午战前中日关于琉球的进一步交涉中,清政府起初仍以"存球祀"为目标。朝鲜"壬午兵变"之后,尤其是中法战争及"甲申事变"之后,清政府希望把琉球问题与朝鲜问题互为条件地一并解决,但都没有实质性进展。由清方档案可见,在日本于1879年把琉球"废藩置县"之后,甚至在1895年因甲午战争而签订《马关条约》之后,清政府对琉球遭风难民救济抚恤的政策都没有改变,而且仍一如既往地称其为"琉球国",这是清政府根本没有承认琉球被日本吞并的明证。琉球是清末中日双方反复交涉而最终并没有解决的历史悬案。

  • 标签: 清末 琉球案 中日关系 分岛改约 悬案
  • 简介:2007年2月1日,南京古城一个严冬的日子,我来到了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的一户人家,采访一位已94岁高龄的抗战老人。他身材不高,穿着平常,但十分精干,手脚灵活,头脑清晰,谈吐不俗,一点儿也看不出是已近百岁的老人,更看不出他就是曾在抗战期间,在日伪统治下的沦陷核心区南京城里,凭着一腔杀敌复仇的爱国热血与勇敢机智的行动,制造了震动海内外的惊天事件——“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毒酒”的传奇人物。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詹长麟。

  • 标签: 南京市 制造者 领事馆 日本 兄弟
  • 简介:马来西亚失联航空牵动每一个华人的心,在为那些失联者祈福的同时,我们根据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总结出空难求生的6招法则,只要正确采取应急措施,至少有76.6%的乘客得以幸存。

  • 标签: 法则 空难 马来西亚 统计数据 运输安全 应急措施
  • 简介:在摄影造型实践中,画面色调的确定,要根据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内容、主体物象特征和要表达的感情等因素来考虑,色调不是五颜六色的平均对比,而是通过大与小或多与少而形成的色彩倾向,这种色彩倾向称为画面的“主调”,也叫“基调”。它的选择和确定过程就是所谓的画面“设色”。

  • 标签: 画面色调 摄影造型 字法 色彩倾向 思想内容 特征和
  • 简介:张綖是明代中期重要的词论家,著述甚丰,如《杜诗通》《杜律本义》《诗余图谱》等著作影响深远。其诗词作品收录在《张南湖先生诗集》,但散文未能都为一集,多已散佚,诚为憾事。现从多种传世文献中辑出张文计11篇,略加考证,以说明其出处、题旨和作意。这11篇文章多为序、跋、记,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社会观、人生观和文学观,对进一步研究其生平、思想、交游和文学创作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张綖 序跋 辑佚 考证
  • 简介:金源尚崇儒,从初期至海陵王统治时期,大致经历了述以文事、崇尚文物、尊儒重道几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期,即世宗即位后,提出了好儒恶吏的主张。章宗承此,发扬光大。与前此相比,这个时期,金源的尚崇儒之风更加浓厚,兴学养士,科举选贤,使得具有本朝特色的国朝派迅速崛起;另一面,国朝派的崛起,也与统治者自身趣好及对士人的笼络与提携所产生的关联影响不无关系。国朝派是金朝以致治为其发展文化而建立的派,富有深厚的北方文化内涵,并不类同于一般而言的创作流派。

  • 标签: 金源 尚文崇儒 国朝文派 崛起
  • 简介:1934年,一宗颇为有趣的离婚案件成为北平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由家庭包办婚姻的妇女何氏上京向一位北大教授讨要妻子“名分”,而该教授并不承认此婚姻的有效性,于是闹到法庭试图解除婚约,但由于不赞成朋友离婚的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的出庭做证,该教授一度败诉。后来颇费一番周折后,该教授对何氏做了赔偿,婚约才正式解除。

  • 标签: 离婚案件 胡适 梁宗岱 北大教授 证人 包办婚姻
  • 简介:风起时,黄沙漫漫,迷幻了双眼,淹没着历史。天涯孤旅,只为真心朝圣,穿寻在苍茫的群山、无尽的戈壁、千年的丝路,搜寻着远古的遗迹,聆听着古老的故事;百年过客,刹那幻影如风,风干了你的容颜,剥蚀了你的画面,沉淀了你的灵魂,升华出你的精神。

  • 标签: 张宪文 丝绸行业 旅游 名胜古迹
  • 简介:甲骨有如下之:学界一般释作“秉持”之“秉”,如新近出版的《新甲骨编》《甲骨文字编》皆将这两个形体置於“秉”字头下①,可见一斑。然甲骨“秉”常见,作如下之形:

  • 标签: 甲骨文字 “采”字 字形 偏旁
  • 简介:“升官刘之协,败官刘第五”,是邻水民间流传的俗语,是家乡人民对廖寅为官一生的朴素总结。廖寅先祖是明朝德庆侯廖永忠次子廖德有,为大理寺少卿,随汤和伐蜀,迁居邻水。廖寅生于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殁于道光五年乙酉(1825),亮工,号复堂。

  • 标签: 述略 政绩 大理寺 明朝 先祖 道光
  • 简介:夫有"美食家"的雅号。所谓"美食家",就是爱吃爱喝的专家,爱喝茶和酒,爱吃美味佳肴。因为爱酒,陆夫留下许多生动的饮酒传说,也写出了许多与酒有关的文章。乡情篇陆夫酒量很大,为什么爱喝酒,源头在他的故乡。出身泰兴,这里是著名酒乡,酒坊很多,饮酒方便。至于泰兴缘何产酒,陆夫《壶中日月》说,因为乡亲们要养猪,它是财富来源。养猪需要饲料,便想到了酿酒的酒糟。"

  • 标签: 陆文夫 壶中日月 酒乡 酒坊 双沟 财富来源
  • 简介:清朝的翻译科举是八旗士子所专有的进身之阶,是传统中原王朝政制与满洲政治传统结合的范例。本文依托遗留性史料与记叙性史料,考察翻译科举体系产生的过程,并分析该制度对清朝满蒙官员群体形成的作用,进而在政治文化的视野下探讨翻译科举形成的整体背景及其与清朝中期政策走向的关系。

  • 标签: 翻译科举 八旗教育 满蒙官僚群体 同文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