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面对东汉末风俗日益败坏的局面,应劭在《风俗通义》中对风俗和政治的关系作了一些新的思考。其一,应劭首次提出以“为政之要,辩风俗,最其上”为宗旨的风俗观念,极大提升了人们对风俗在政治生活中重要地位的认知。其二,应劭更注重对下层民众风俗和时俗的认知,使得风俗概念更加具体化,更加切近现实政治,也更易为人们所理解。其三,应劭提出风俗存在两种形式——“本俗”与“俗”,进一步丰富了两汉风俗观念的政治文化内涵,也为其“辨风俗”提供了阐释与拓展的空间。

  • 标签: 应劭 辩风正俗 政治文化
  • 简介:《史记》在不同篇章以完全重复或大致相同的简洁之言错综重复某些人事,运用了"迭见"。司马迁运用"迭见"重复记载人事,其目的在于寄寓褒善贬恶之义,解决"并时异世、年差不明"的叙事难题,以及展现时代精神与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服务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史宗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礼崩乐坏,社会各阶层都卷入了称霸争雄的竞争,人的智慧与力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历史撰写的重心于是从以礼义原则褒贬人事转移到记述生动活泼的人物事件与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以"迭见"重复记事应运而生。《史记》运用"迭见"记载人事既强调文事相符、实录其事,又寓褒贬于人物的个性、意志、品性以及时代精神与历史发展趋势之中;这不仅缓解、克服了《春秋》编年之"体"(变化的历史进程)与褒贬之"义"(固化的道德评判)之间的张力与矛盾,而且起到联络本纪、世家乃至表、书、列传的作用,集中展现了《史记》的义例体系及其特点。

  • 标签: 司马迁 《史记》 迭见法 义例体系
  • 简介:楚国有三种纪年方法,即序数纪年、岁星纪年和大事纪年。大事纪年较多见于楚简和铜器铭文,于是许多专家认为大事纪年始于楚人。但根据西周青铜器铭文资料,西周早期就有以大事纪年的方式,因此大事纪年并非始于楚人。齐国铜器铭文和陶文中也有不少大事纪年资料。楚国和齐国都继承了周人的大事纪年方法。

  • 标签: 大事纪年法 西周 楚国 齐国
  • 简介:二、技术性技术性是指人们处理或制造某种事物的技术含量或技术水准。对于摄影的技术性而言,随着现代高科技数码照相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进步,如果不使用大画幅手动技术型照相机,可以说需要人来操作的技术已经简化多了。但是,无论多么简化,它仍然是摄影艺术造型的基本保证。如何掌握和提高技术性呢?1.越是常识越要扎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拿着单反照相机却使用"傻瓜"自动模式拍摄,不使用半自动优先模式,更不会运用自定义模式,实在是浪费。

  • 标签: 艺术造型 摄影术 自动模式 字法 技术水准 摄影作品
  • 简介:杨凝式(八三七年-九五四年),字景度,五代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居洛阳,官至太子少师,后人又称“杨少师”。长于诗歌,擅书笔札,相传他“遇山水胜概,辄流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若与神会”(马宗霍《书林纪事》卷二).

  • 标签: 杨凝式 神仙 马宗霍 后周
  • 简介:辽代的纪时建立在中原历法基础之上,由于史料缺略,其记载多见于金石文字中,但其种类繁多、错误不断,究其原因,是碑志铭记的作者多为下层知识分子。辽代的纪时由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四部分组成。纪年主要是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还有十二辰纪年、太岁纪年和生肖纪年;纪月分为:四季纪月、序数纪月、十二支纪月、干支纪月、律吕纪月、专名纪月及其他异名纪月;纪日法共分为干支纪日、蓂荚纪日、月相纪日和五行纪日;纪时有三种:地支纪时、特殊的天干纪时和干支纪时。对碑志铭记中的纪时进行研究,对了解辽代“纪时内容”作用巨大,也能纠正因碑石残泐而产生的误释现象。

  • 标签: 辽代纪时法 纪年法 纪月法 纪日法 纪时法
  • 简介:延续唐、宋之制,元代国家对涉及违律为婚和义绝的婚姻予以强制离异,但在具体规定上产生了明显变化,其解决婚姻冲突、救济婚姻双方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实践中,判决离婚并不是国家对民众婚姻的单方面干预,民众往往主动寻求官府对婚姻进行判决。作为司法者的官府,则希望在“厚风俗”的同时能够“免词讼”,通过法律宣传、民间调解以及提高司法效率等措施减轻诉讼压力。在具体的判决中,官府并不一定完全按照法律规定判离,有时会出于现实的考量断以“已婚为定”,体现出“法意”与“人情”的衡平。判决离婚所展现出的这一图景正是元代官、民法律实践的一个缩影。

  • 标签: 元代 判决离婚 违律为婚 义绝 法律实践
  • 简介:<>《五灯会元》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佛教著作,记录了两千多位来自国内各地的禅师的言语(口语),较全面地反映了唐宋白话的面貌,既是唐宋白话的重要语料,也是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特征的重要典籍。《五灯会元》的版本有宋宝祐本、宋椠本、贞治戊申和刊本、元至正刻本、明嘉靖辛酉刻本、明万历嘉兴藏本、明崇祯曹学俭刻本、日本续

  • 标签: 《五灯会元》 宋白 明崇祯 明万历 重要典籍 他校
  • 简介:津阪孝绰《夜航诗话》作为日本江户时代最重要的汉诗批评著作,讨论了大量的汉诗的"诗"问题,其对诗的重视程度甚至不亚于中国的批评家。津阪孝绰在《夜航诗话》中,通过汉诗格律中的用韵、对仗、平仄、炼、句法,及诗家礼法的文字辨析、典故考释字等诸多方面,来体现其对"诗"的问题的高度重视,并以此为标准来批评汉诗创作中的优劣,因而被其友人称为"诗家商君"。

  • 标签: 日本汉学 津阪孝绰 夜航诗话 诗家商君 诗法
  • 简介:白裤瑶婚姻习惯作为一项地方性知识,已经被民众普遍接受并成为其生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婚约、结婚、离婚等方面描述了传统婚姻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习惯与国家法冲突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并从观念层面、立法层面及司法层面提出建议,以期实现白裤瑶婚姻习惯与国家法之融合。

  • 标签: 冲突与融合 白裤瑶 婚姻习惯法 国家法
  • 简介:“二重证据”的提出推动了古史研究和考古学研究的发展,但是对此方法的滥用也招致了批评之声。对考古学学科特点和考古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梳理,可以证明“二重证据”应用于中国考古学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而有关西方考古学不使用历史文献以保持“纯洁性”的观点是一种误解。本文分析了考古学研究在使用“二重证据”过程中存在的“滥用”和“不用”现象,指出该方法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范畴和操作程序,认为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和严谨的态度采用包括“二重证据”在内的一切有效的方法,推进中国考古学的新发展。

  • 标签: “二重证据法” 考古学研究 反思
  • 简介:LarryM.Kushner先生,美国加州皮尔斯学院政法系的兼职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执业律师、摄影师。他曾是美国海军,也做过商人,是出色的新闻工作者,也是出版业的董事长兼总法律顾问,他的社会身份不计其数,人生经历也是丰富多彩。这一次,Larry带着他钟爱的摄影作品,以摄影师的身份,为我们介绍碘化银纸照相,带我们领略他镜头下的黑白世界以及中美两国的风土人情。

  • 标签: 照相法 碘化银 21世纪 世界 光影 复古
  • 简介:作为甲午中日议和的首度谈判,广岛谈判因日方宣称中方使节"全权不足"而破裂,令清政府陷入了相当被动的局面。参考国际著作可以发现,广岛谈判时中方的全权证书在形式与内容上都与国际惯例不符。其表层原因在于清朝官员不熟悉国际,深层原因在于清廷高层不愿放权。当时的局势,则让日方抓住"全权"问题不放,刻意促成谈判破裂,这与十年前的天津谈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标签: 甲午战争 议和 广岛谈判 全权证书 国书
  • 简介:自《敦煌古医籍考释》将《辅行诀脏腑用药要》收录其中后,一大批中医医史文献学者认定该书出自藏经洞,源于陶弘景。但从《辅行诀》一书一以贯之的五脏五味补泻、五行五味互含等主体学术思想考察,《辅行诀》不可能是源自陶弘景的藏经洞遗书。

  • 标签: 《辅行诀》 辨伪 学术思想
  • 简介:I.TheproblemoftherelationshipofliandfainancientChineselawBecauseofdifferencesinculture,anindependentlawsystem,theChineseLawSystem,cameintobeingwithitsdifferencesfromotherlawsystemsoftheworld,whicharerepresentedbytheContinentalLawSystem(alsoknownastheCodeLawSystem)andAnglo-AmericanLawSystem(alsoknownasthe

  • 标签: 法律体系 儒家思想 中国 古代 文献 秦汉
  • 简介:南齐武帝萧赜永明七年,竟陵王萧子良感梦佛牙之後,奉和弘法的态度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奉更加虔诚;弘法的愿望也更强烈、自觉,态度更加坚决,并且以弘法为己任,其弘法理念、方式也随之改变。通过对萧子良与刘纠、孔稚珪、何胤等人往还书信的考证(写作时间)、分析(内容缘起)、梳理(次序),对萧子良永明中後期的弘法理念、弘法过程、方式,有了大致的了解。结合《齐太宰竟陵文宣王法集录》、诸僧传以及诸佛经目录等所载萧子良载弘法实践,对他永明中後期的奉与弘法活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 标签: 萧子良 刘虯 孔稚珪 何胤 书信往还 弘法
  • 简介:分藏于法国与英国的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55、IOLTibJ744《十二钱卜》属一卷之裂,可以直接缀合。P.T.1055与IOLTibJ744的缀合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学界对吐蕃民族典籍的认识.而且为今后敦煌古藏文写卷缀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范例。为便于学界利用此件写本.将经过缀合和整理的相关释文予以公布,并作说明和校理。

  • 标签: 敦煌遗书 《十二钱卜法》 缀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