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3 个结果
  • 简介:最近几十年来,国际关系学科经历了机构的急剧增长和前所未有的知识拓展。然而,与地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比较文学这些邻近的学科不同,它仍然没有生成能够影响整个人文科学的“大思想”。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形?对此有何应对之策?本文分三个方面予以阐释:首先,回溯了国际关系学作为政治分支的持久性界定问题;其次,指出应依据自身学科相互关联的问题群——即(社会)多样性的重要性来重新确定国际关系学的基础;最后表明重新确定国际关系学基础如何开启了它的跨学科潜力。具体而言,“不平衡与综合发展”提供了国际关系学的“大思想”可以传播到其他学科的一个范例,因为通过把多样性的意义付诸实践,它揭示了“国际”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世界的因果意义和构成意义。

  • 标签: 历史社会学 国际关系学 国际理论 政治学 不平衡与综合发展
  • 简介:那特硿对德国国家学在近代日本的传播和明治政府建立普鲁士式国家官僚政治制度发挥了有力的影响。由其在束京大学的讲议辑录而成的《政治》,对国体与政体、国家概念(Conception)与国家观念(Idea)等概念作了明确的区分,并对各国立宪制度的历史由来、法理与实际及其利弊得失加以论述,具有历史学派国家学的特徵。该书出版後不久就被译成中文,再藉由报刊、新学书目和图书广告的宣传,成为清末宪政运动的一种思想资源.对中国现代政治的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 标签: 那特硿 政治学 国家学 立宪 晚清
  • 简介:地理政治有两种内涵:广义的地理政治指任何专注地理环境和政治现象之间互动联系的研究,狭义的地理政治指基于历史上海权与陆权的相对重要性及由此引申的战略含义阐发的一整套彼此密切联系的理论。作为一种特定的理论形态,地理政治包含两类不同的变量:一类是地理变量,即自然地理变量和人文地理变量;另一类是技术变量,即物质技术和组织技术。地理政治本质上是一门关于两类变量间互动联系及其政治性和战略性含义的科学。

  • 标签: 地理政治学 现实主义 均势论 心脏地带 海洋国家 欧洲大陆
  • 简介:周鲠生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尤其专长于国际公法。他一生服务教育,著书立说;虽然没有以学者身份从政,却利用参与政治献言献策的机会将研究所得应用于实践,促进学理和实务的融合。一周鲠生,名览,1889年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贫寒的教书先生家庭,四岁丧母,十岁丧父,随祖父成长,十三岁时考取秀才。后在谭延闿创立的湖南省立第一小学读书,好学不懈,成绩名列前

  • 标签:
  • 简介:一1945年6月2日,周鲠生乘飞机回国,经纽芬兰、摩洛哥、埃及等地到印度加尔各答转机;候机五天,于12日深夜回到重庆。到渝后,'为讲演、开会、应酬及会客所忙杀,至以为苦'。1945年6月26日,行政院决议周鲠生继王星拱任武汉大学校长,7月周鲠生正式接任,'无日不为武大事操心',

  • 标签:
  • 简介:2006年11月23-25日,东北师大亚洲文明研究院与韩国延世大学政治研究所在韩国首尔共同举办了“亚洲视野下的朝、中历史、文化、政治术研讨会”(Korea,ChinainAsia:History,Culture,andPolitics)。中国、韩国、法国与会学者在会上,就亚洲经验的特殊性与普世性、近代以来中、韩两国的相互认识、日本大众文学在话语层面对文化民族主义的解构、进化论与文化民族主义的关系、亚洲区域主义语境中的实力对比与社会差异、韩国议会和总统选举中的角色认同与代际差异意识、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在美国的投资与全球化对美国汽车工业的影响、东北亚稳定性的要素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坦率的讨论。

  • 标签: 文化民族主义 学术研讨会 政治学 亚洲 韩国现代汽车公司 历史
  • 简介:在清代特有的部族政权统治下,满族统治者通过其内部精英的凝聚力和满汉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强化了封建中央集权,发挥了国家政治行动的力量,维护了满族统治者的特权和利益。在这一系列的政治行为背后,满汉全席这一筵席形式应时出现,并在满族统治者的政治运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种主观构建的筵席仪式,其变化过程表达着满、汉精英之间的权力争夺,体现着清代权力精英结构的变化。

  • 标签: 满汉全席 统治阶级 权力渗透 精英结构
  • 简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南京临时政府和《临时约法》所奠定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相比,是一种反动和倒退,但它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有着根本区别。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应该是军阀专权制度,这种制度本质上是属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体系的范畴。

  • 标签: 北洋军阀 政治制度 新论
  • 简介:中层理论是介于抽象的统一性理论和具体的经验性描述之间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范式,发端于社会学,后被应用于政治。作为政治一级学科下属的中共党史学科,在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大趋势下,需要对自身学科话语进行必要之转换。本文对西方比较政治研究中的主要中层理论在中共党史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和深度的分析,提出要实现中共党史研究的话语转换,需要学者们关注国际研究学术前沿,并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尽最大可能以社会科学概念和框架来分析实证问题。中共党史研究今后的发展应主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而不是以学科区分为导向;要立足于史料,但不能限于史料;要有理论创建的自觉性,但不能空谈理论。唯其如此,才能摆脱中共党史学科只有材料而没有理论方法的尴尬境地。

  • 标签: 政治学 中层理论 中共党史 社会科学研究 学科话语转换
  • 简介:古代的教化理念,既有实践性的一面,更有理想性、超越性的一面,其间包含了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与道德精髓。教化是一个社会精神风貌整体保持向上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时代形成“向善的力量”的根本途径。各种教化理念与政治和现实生活的全面解构,是中国当代思想文化状况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教化理念的积极重建,应该是当下和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 标签: 教化 德性 社会化 文化传承
  • 简介:明代的儒学生员具有双重身分。一方面,生员是正式在政府注册,并由政府官员提调、学官课业的官学生;另一方面,生员又是一种“科名”。从生员到进士,犹如科名阶梯,而生员仅仅是科举考试各级阶梯中最初的一级有关明代生员。生员是地方乡绅的一部分,而乡绅的产生、延续,主要依靠科举制度与学校制度。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适当的总结是必要的,但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须给以深入的讨论:一是士与仕,即士的理想化人格,以及科举的客观现实导致士行、士习的堕落;二是青衿与缙绅,即生员与在乡士大夫的关系;三是生员在地域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地位及其作用。

  • 标签: 明代 学校 科举 乡绅 生员 地域社会
  • 简介: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近现代以来,大量学者对客家文化及客家人起源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广泛的研究,但因为文史资料、实物的缺乏,研究结果有争议:存在多种说法。

  • 标签: 起源问题 客家人 分布范围 客家文化 文史资料 近现代
  • 简介:本文揭示两项重点:其一,文选学当有“选注”与“选学”之别。此二目可谓自清人徐攀凤《选注规李》与《选学纠何》二书始,其由选注而选学之分界点,当即“选评”,以康熙年间之选学大家何焯居关键地位。直至晚近黄季刚始厘清此二词之概念。黄氏认为何焯治《选》之方法兼合文义与文章评赏,即合一炉而冶之之选学,有别於清儒诸家“摭拾琐碎,支蔓牵缀”之选注。其二,选注当有“古注”与“今注”之别,而《文选》善注所保留之旧注,又当有“古注”、“旧注”之别。此中究竟,不惟关系善注真貌以及古注真相,尤关系《文选》宋本刊刻之源流考辨。本文试举扬雄《羽猎赋》之古注为例,并参之其他第二十三例古注现存之貌,略探《文选》古注与今注、古注与旧注相混之课题。

  • 标签: 选注 选学 何焯 尤本 李善注 羽猎赋
  • 简介:民族角色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规范性与创新性统一。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角色规范性研究较多,而相对忽视了角色的创新性。事实上,伴随现代化、城市化、市场化与全球化,民族角色创新不可避免。它不仅反映在角色规范的创新上,而且反映在角色期待与扮演的实践中。角色创新是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传统民族角色的现代重构、丰富与发展。

  • 标签: 民族角色 民族史化 创新
  • 简介:2008年广西高校研究生“唤醒思考,传承创新”语言文学学术论坛征文活动,已经落下帷幕。经过专家、教授严肃认真的评审,获奖项目也已揭晓。收入这本《语言文学新论》的30多篇文章,虽然只是参加征文活动的部分作品,不免有遗珠之憾,但它涵盖了语言文学的各门学科,内容丰富多彩,文风清新可喜,不乏新颖独到的见解,总的来说具有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特点,基本上达到了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要求。我在阅读这些青年同学的论文后,忽然想起孔子说过的话:“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 标签: 语言文学 征文活动 学术论坛 获奖项目 青年人
  • 简介:“宾贡”一词自《周礼》中出现直至唐代,其意涵不断演变和丰富。在唐代,“宾贡”既指外邦纳贡献方物和地方荐举人才时所行礼仪,又指地方贡荐士子。唐代出现留学生以后,“宾贡”又指宾庭贡士,也成为专为留学生设置的宾贡科的简称。唐代宾贡科针对留学生的“每自别试”并非另行考试,而是阅卷时区别对待,放宽判卷标准。宋代仍设宾贡科,但因实行糊名誊录制度,单独举行考试。“附名榜尾”的放榜方式,唐宋没有变化。唐代宾贡科及第留学生有多种去向,既可在唐为官,也可回归本国,甚至充任唐朝使者,愿意终老唐土者朝廷也不作干涉。

  • 标签: 唐代 留学生 宾贡科 教育
  • 简介:一黄老学成为传统思想研究中的一个兴奋点始于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土和被确认。在这批发掘出的古书中,《老子》甲乙本及乙本卷前四篇分别标示为《经法》、《十六经》、《称》和《道原》的古佚书最受学界关注。尤其是后者,唐兰先生考为《汉书·艺文志》道家类中的'《黄帝四经》'。~①尽管有不少论者对此持有异议,认为不能轻易地判定四篇古佚书即为《黄帝四经》,但在对其思想内容的认定上却大体相同,都承认它们属于黄老学的著作,承载着黄老学的思想内涵。为稳妥起见,本文倾向于采用'《黄老帛书》'之名。无论如何,帛书的称名尚不构成帛书研究中的最大分歧,倒是关于《黄老帛书》的成书年代,由于关涉着黄老学形成与发展和帛书思想的时代背景等关键问

  • 标签: 帛书成书 年代新论 成书年代
  • 简介:一、蜀是秦国对付合纵方略的牺牲品秦灭巴蜀,《华阳国志》所述起因是巴蜀两国闹矛盾,巴苴竟向强秦求援,以致引狼人室。但若从整个历史背景来看,这只能算是个偶然因素。自秦孝公下求贤令以来,秦就不分国籍招贤纳士,信用卫人公孙鞅变法图强;经过半个世纪的改革,国力超过三晋,给战国诸侯造成威胁。因此在秦惠王更元七年(公元前318年),韩、赵、魏、燕、楚五国组织联军,西北戎族义渠也出兵参加,共同谋秦。此举虽被秦军的谋、力兼用而被粉碎,

  • 标签: 秦朝 巴蜀地区 中国 历史研究 张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