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魏郑公谏录》是记载初唐名臣魏徵谏诤奏对的专录,在唐史研究中一直是作为重要的史料加以利用。本文考证了其版本流传,辨析了作者署名情况、在宋代得以重新校正和梓行的过程,借此管窥宋代谏书流传广泛的政治背景和时代风貌。
简介:本色语文,近年风靡大江南北,在语文界刮起一阵“黄旋风”。本色语文已成为语文界不可忽视的力量,黄厚江已成为一种现象。学习黄厚江,研究黄厚江,则显得非常有意义。黄厚江现象背后究竟掩藏着什么密码?本文谨从以下几方面对黄厚江现象作一破译。
简介:美术点评傅抱石的《过黄泛区》是一幅水墨淋漓、大气磅礴的水墨军史画,生动艺术地再现了1947年夏刘邓大军风雨中涉过黄泛区,挺进大别山开辟新区的情景。淡墨皴擦表现出暴雨淋漓,浓墨点染表现出解放军勇往直前。画面并不注重具体形象的描绘,而着重于整体意境的把握和渲染,
简介:由于辅辰之性格使然,恼怒了吏部最高长官——尚书恩桂,于是辅辰在吏部供职9年虽恪尽职守却不得升迁。而恩桂在病危之际番然悔悟,对身边之人说道:“黄君贤者而久淹滞(得不到升迁),此吾过也!”。
简介:西北的黄色,是专属于敦煌的颜色。这样的颜色总让我念念不忘,吸引我的再次到来。大地的黄,天空的蓝,形成一幅极具对比感的画面,苍凉有力,硬朗无比,这也是我对西北一直印象很深的色彩。
简介:推荐理由:四月的古镇如同一本千年的诗集,被人遗忘在图书馆僻静的收架上。当人们不经意地走过,翻开这美丽的篇章,古朴而幽雅的格调立即征服了人的心…主题:春游知悉黄姚,是因为南宁有位好友知道我喜欢串古村古镇,多次与我提起它,久而久知便在记忆里埋下种子。黄姚古镇素有“梦境家园”的小桂林之称。它位于广西昭平县,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镇,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
简介:黄裳先生藏书甚富,而且喜好在自己的藏书上撰写题跋。其所藏书题跋大多已收录在今出版著述中,而散失在各地图书馆黄裳藏书中的题跋则未能收录,本文将黄裳漏收题跋汇辑一束,并对藏书及题跋详加考释,为来日汇辑黄裳题跋全集提供便利,亦为同好者研究参考。
简介:黄麟书,又名林祥,男,清光绪十九年(1893)十月出生于龙川县黄布镇马岗村,1997年12月病逝于香港.享年105岁。这位百岁寿星曾经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提起老隆师范学校和龙川教育.不能不提到黄麟书的名字:提起广东教育,
简介:《鲍子鼎》铭中的“仲勾姒其获皇男子”被吴镇烽先生解释为仲句姒获配了美好刚强有为的丈夫,实际上该是说仲匐姒生育“得男”;“仲匐姒及子思其寿君毋死”句乃作器者祈祝仲匐姒与子思能享高寿并长期掌握族权力。另外,本文还对《鄂公典盘》的“及’字进行了再讨论,坚持其为“往嫁”之义,而非并列连词。
简介:河南济源新近甄别出一通祭祀济水神的石碑。本文对其牟号详加考订,确认该碑属于五代时期的后汉王朝。同时,对祭祀的原因、典仪以及主祭官身份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简介:黄裳先生藏书甚富,所藏天一阁藏书亦多,其所藏书题跋大多已收录在今出版著述中,而散失在各地图书馆黄裳藏书中的题跋则未能收录,本文将黄裳漏收题跋汇辑一束,并对藏书及题跋详加考释,为来日汇辑黄裳题跋全集提供便利,亦为同好者研究参考。
简介:宋元易代之际,婺州成为重要的文化分中心,在元代特有二元政治秩序之下,精英阶层的作用得以向地方扩散。黄溍青年游学时期,广泛与婺州精英群体接触,其交游网络以婺州地区为主,并逐步展拓至江浙行省。砥砺向学、激荡风义的群体活动,使黄酒形成了不名一师、和齐斟酌的思想特色,体现出婺学的包容和会特征。在尝试适应现有政治秩序的游宦经历中,黄溍初步形成了随意任运、出处无累的观念,既表现出对政权的认可,又显示出一定的疏离样貌,反映了元代江南士人在政治活动中的特定心态。
简介:此文是外交部部长杨洁篪为《黄华画传》撰写的序言,黄华夫人何理良推荐在本刊发表。
简介:二十世纪早期,国际国内时局变换,新旧政权的鼎革益愈推动了历史的变革,值此国家多事之秋,如何维系清季以来之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关乎当时“五族共和”①的民国政体。黄慕松②作为代表当时国民政府的中央特派大员,以致祭专使③的身份进藏,
简介:黄葵,四川资中人。1939年生。1973年至1984年任广西大学中文系教师。曾任中共巴蜀书社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多年从事编辑、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被聘为四川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四川大学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名誉研究员。参加过校点《二十四史》、《辞源》的工作。主要著述有《马援》、《孙子兵法辞典》、《基础汉字字典》、《辛弃疾词精华》、《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的谋略应用》等。主编《中国文化知识备要》、《四书五经》现代版、《资治通鉴》现代版等。
简介:从20世纪40年代末李世瑜调查黄天道以来,学界已经注意到,黄天道不仅是明中叶民间教派的代表,而且对众多明清华北民间教派以及江南的斋教,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笔者从多年调查所获口述资料、民间传说、乡村戏剧,以及大量珍贵黄天道文献入手,首次澄清黄天道在华北乡村社会400多年来的历史脉络。本文不仅是对李世瑜调查的再研究,而且从微观上考察了民间教派“地方化”的历史状态。
简介:1933年12月17日(藏历水鸡年十月十三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西藏地方报禀中央政府,依照历史的惯例,国民政府决定特派黄慕松任专使人藏致祭。黄慕松于1934年8月28日抵达拉萨,于当年9月23日在布达拉宫举行了致祭大典及国民政府册封十三世达赖为“护国弘化普慈国觉大师”的典礼。
简介:为纪念福建省地方志工作机构成立三十周年,《福建史志》从本期起推出“我心中的方志”人物访谈栏目.通过口述历史的形式,还原修志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及品质,反应我省方志人的精神面貌.以此表达本刊对无怨无悔地为方志工作奉献青春乃至毕生精力的群体的崇高敬意,让朴实的声音留存他们甘苦自知的记忆……
简介:章太炎在《黄先生传》中对黄以周的学术作了较为全面的评断,指出黄氏是四明之学的代表人物,治学不喜陆王。其说具有鲜明的个人印记,经学者转引后,多有误读之处。黄以周之学深受其父黄式三及杭州诂经精舍学风的影响,实事求是、汉宋兼采、不分今古。四明之学在南宋之后有一发展变化的过程,而浙东学派则是后人建构学术谱系的结果,因此都难以全面地概括黄以周的学术特征。
《魏郑公谏录》成书刊印释疑
本色黄厚江
《过黄泛区》
刚正贤能黄辅辰
走西北感受敦煌之黄
黄姚古镇,细数光阴的故事
黄裳著述中未收古籍题跋考释
黄麟书先生对广东教育的贡献
鲍子鼎铭文别解--兼谈邿公典盘铭文的"及"字
关于五代后汉《陇西公奉宣祭渎记》碑的几个问题
黄裳藏天一阁藏书题跋辑释
地域、学派与士人网络:论黄溍的师友渊源
黄华:永远铭刻在新中国外交丰碑上
浅谈梅州名人黄慕松进藏致祭二三事
成都夜访“向阳人”——黄葵、李孝佩夫妇回忆干校岁月
明清民间教门的地方化:鲜为人知的黄天道历史
试论客家先贤黄慕松人藏致祭的治边策略
从事修志工作是很幸运的——访老修志工作者黄启注
关于黄以周在清代学术定位中的几个问题——以章太炎《黄先生传》为中心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