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古往今来,"象""意"之辩一直争论不休。在哲学中,《道德经》有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种理解是美妙的音律不能用声音来表达,真正的大道没有形式的束缚;在文学创作中,有讲究"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意思即不能过分拘泥于文字与现象,而应直达其背后的意义;同样,在绘画中也有对形式之美与抽象表现主义的思辨。

  • 标签: 立意 抽象表现主义 《道德经》 文学创作
  • 简介:革命战争历史巨片《大决战》以其恢宏的气度,雄奇的画面,艺术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震惊了影坛。适逢《大决战》摄制组进行艺术总结,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热情支持下,摄制组创作人员应邀与本刊编辑部进行座谈。这里刊发的这组文章,是他们的创作体会,也是很可贵的研究资料。我们把它奉献给读者和文艺理论研究者,以期对繁荣中国社会主义电影艺术创作有所补益。

  • 标签: 毛泽东 电影艺术创作 军事指挥艺术 电影制片厂 创作人员 中国社会主义
  • 简介:一、戏曲剧本的立意及其呈现每一个导演创作的立足点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思维。我也有我的一些习惯,比如在选择剧本的时候,首先要看它有没有精彩的故事.有没有鲜明的矛盾冲突以及有没有一两个、两三个性格突出的人物。情节、冲突、人物这些是前提。剧本没有一个像样的故事.很难吸引观众的:没有一个鲜明强烈的冲突.戏剧性的营造就容易受影响;没有鲜明的人物性格,人物就会没有行为动作、没有独特性,导演在舞台上处理起来,就很难表现出一个戏的个性.很多时候.对于剧本,只有在“这个故事很吸引我”的基础上才能做更“深入的思考”。

  • 标签: 戏曲创作 立意 人物性格 戏曲剧本 结构 逻辑
  • 简介:潘天寿的画,气势刚健,笔力雄强,特别善于将平常的花鸟题材营造出险绝、奇特的效果。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松鹰图》,即是潘天寿匠心经营的上乘之作。潘天寿大多数的画,多以巨石占据主要空间,画面内容充实且概括,而《松鹰图》则以大面积的留白成为另一种类型的代表。《松鹰图》画面上部三分之一位置以泼墨法画一只雄鹰,背对观者,侧头睥睨而视。重墨画就的松针衬出银灰墨块表现的羽毛寒光闪现,

  • 标签: 潘天寿 重读 立意 中国美术馆 画面 笔力
  • 简介:从歌剧《费黛里奥》的整个剧情发展来看,很难逃脱那个时代的崇尚,一切美好与理想的实现都寄希望于某种强大力量的出现,尽管,这不同于以往对救世主的企盼,但正义的面颊、善良的愿望还是要被拼贴在某一大人物的身上。但当我们仔细地聆听贝多芬的音乐,以及他在创作中所赋予不同角色的热情与关注时,却发现其戏剧性的重点与高潮都已不同于原剧本的昭示,实际上是在用音乐不断地颠覆着这一因循守旧的素材,将重点集中在小人物身上,使之爱成为全剧的主导;爱是实施拯救的前提:爱是剧情构筑的核心。歌剧主角莱奥诺拉不仅拯救了爱人,同时也拯救了她自己,这是爱的一次伟大升华。

  • 标签: 贝多芬 《费黛里奥》 拯救
  • 简介:马勒的《第五交响曲》创作时正值作曲家创作生涯的风格转换阶段,在音乐材料的使用和结构的整体、局部布局等维度都有其独特的意蕴,本文通过该交响曲所表现出的两种立意为出发点,进而考察立意的实现方式,以这一路径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在不脱离历史语境的前提下,凸显每部音乐作品的独特价值,从而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指向、艺术品位进行深入地诠释与解读。

  • 标签: 马勒 第五交响曲 众赞歌
  • 简介: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情感是一个人素养的体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学科教学来培养儿童的核心素养。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核心素养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 标签: 小学音乐 核心素养 教学 情感
  • 简介:破题的意思,就是把整首词的含义在结尾处予以明确揭示。或称在命题扣题的基础上做出答案作为歌词来说,每一件作品都有它各自不同的基本思想和中心内容。全部作品均围绕或通过它来进行和发展。从命题、扣题、破题这三个层次来说,命题是为了确立中心;扣题是为了说明中心;而破题是为了解决中心。

  • 标签: 词心 首词 起句 曹火星 云南民歌 龚爱书
  • 简介:内容松散令人烦,主题集中受人赞。写词和做文章一样,讲究命题、扣题、破题。在命题确定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狠抓立意、紧扣主题的事了。扣题,也叫解题,顾名思义,就是如何把这首词的中心内容通过比较具体的描写把它表现出来。做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要像凤头那样靓丽引人;内容要像猪肚那样丰富多姿;结束要像豹尾那样干脆有力。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中心内容—猪肚。好的作品仅用短短几句词就击中了要害、阐明了内容,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标签: 词心 凤头 首词 一幅画 听像 句词
  • 简介:《炎黄颂-源》是周湘林2018年创作完成并在当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式上成功首演的一部管弦乐作品。文章以该作品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立意、手稿研读、技法表达等角度切入,探究该作品创作技法特点以及技法手段在实现文化立意和形象塑造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 标签: 周湘林 《炎黄颂》 《源》 技法表达 文化立意 形象塑造
  • 简介:和余其伟合作已整整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的主要作品,几乎都是为他而写,不论是创作的、改编的、编配的,无一不是共同合作的结晶。作为高胡演奏艺术家的余其伟,他的突出成就是继承和发展了广东音乐的演奏艺术。因此,我的创作与编配主要也就是致力于广东音乐这方面。在这篇短文里,我想着重谈谈编配方面的体会。余其伟演奏的广东音乐曲目,绝大部分是家喻户晓的传统曲目。长期以来,这些传

  • 标签: 余其伟 编配 演奏曲目 创作思维 演奏艺术 传统曲目
  • 简介:在由中国音协创委会、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联、湖南友谊阿波罗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1弘扬湘绣艺术全国歌曲征集评奖活动中,由李雅萍作词、连向先作曲的《红颜湘绣》,在众多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在此,我表示热烈祝贺。

  • 标签: 湘绣 内涵 歌词 意味 立意 评奖活动
  • 简介:歌剧《彼得·格莱姆斯》是英国著名作曲家布里顿的代表之作,其中包含六首间奏曲,均与全剧的戏剧性有着千丝万缕且无可忽视的联系。通过分析可以认为,六首间奏曲是充分体现该部戏剧立意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揭示社会的腐败、人性的扭曲,反映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二是唤醒社会意识、凸显人道主义精神。

  • 标签: 布里顿 《彼得·格莱姆斯》 间奏曲 戏剧立意
  • 简介:本章主要研究三个问题。一、在谈如何画水之前,先来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宋代以降,山水画总是以"山"为主体,而很少以"水"为主体呢?究其原因,大致有四:第一,古代先民总擅以山水属性表现人的内在精神品格。如第一章所言,孔子《论语·雍也》曾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是

  • 标签: 山水画 三个问题 立意 宋代 精神品格 古代先民
  • 简介:歌剧《佩利亚斯与梅里桑德》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谱写的五幕歌剧。歌剧反映着作曲家所处的世纪转折期社会文化及当时人们的一种精神状态。本文从歌剧人物性格、心理角度出发探讨其中的象征性因素。

  • 标签: 德彪西 《佩利亚斯与梅里桑德》 象征性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提出一种可行的怍品分析一研究方法和音乐理解一鉴赏途径,呼应钱仁康先生在作品分析一研究学科方面所做出的学术努力,并以此向钱先生表达九十华诞生日祝贺。作者首先对“音乐理解”的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界定,随后阐明以分析“立意”来解读作品这种理解途径的理论来源,并分析和解读了巴赫、贝多芬、舒伯特三人的纯音乐作品予以验证。最后,作者对该理解途径中蕴含的有关问题和几点优势做了讲一步的说明。[本文(上)发表于《黄钟》2004年第二期]

  • 标签: 作品研究 音乐美学 音乐批评 音乐分析 音乐鉴赏 钱仁康
  • 简介:<正>刘正维在《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一书中指出:"戏曲音乐创作从20世纪后半叶起,一反历史的陈规,普遍走向专业化。音乐的一度创作逐步地由演唱者转向作曲者(家)承当,演员逐步成为二度创作者。于是,以演员为中心形成的流派

  • 标签: 戏曲音乐 音乐创作 论音乐 论戏曲 音乐传统 刘正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