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30年代是从西欧造型方法的传入到稳定的发展阶段。本文论述并探究了近代韩国绘画从西方导入到本土意识萌生的发展过程,如果导入期的第一代画家主要起启蒙作用的话,这时期登场的第二代画家则主要是通过发掘题材进一步探索造型的本质。通过鲜展的作品,反映在倾向和理念的分派,是发展阶段的一种现象。

  • 标签: 绘画 画家 造型方法 作品 题材 发展期
  • 简介:<正>与近代传奇杂剧和地方戏的研究比较起来,近代话剧的研究有两个明显的优势:其一是资料较为丰富,其二是出现了一些类似专史性质的论著。自然,近代话剧研究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长期各执一说,至今未形成较统一的意见;对近代话剧的起源、兴盛和衰落的研究几乎取代了对剧本、剧人和团体的研究;一般性地陈述史料多而深入的学术评论少。但是,当我们把近代话剧的研究放在整个近代戏剧研究的背景上进行考察时,应该说,近代话剧的研究成绩大体上还可以说是差强人意!

  • 标签: 早期话剧 现代话剧 近代传奇杂剧 春柳社 中国话剧 研究者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1-04
  • 简介:    二、近代社会艺术的唯一功能就是审美    艺术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艺术的功能 审美 康德 艺术概念与艺术家的地位    引言    我们可以看到,  审美是近代社会艺术的唯一功能

  • 标签: 社会艺术 艺术功能
  • 简介:上海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1843年开埠以后就迅速成为一个五方杂处的国际性大都市。以广府人为代表的广东人随着洋行及外商的北上而大批移居上海.形成与江苏、浙江鼎足的三大移民群体。大约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粤剧随着广东人的足迹来到了上海。起初只是散兵游勇式的小规模演出,到了光绪十五年(1889),广东八和会馆建成,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接戏,

  • 标签: 近代上海 粤剧 原因 繁荣 国际性大都市 五六十年代
  • 简介:在1930年代,中国先后兴起了两波文化思潮运动:“中国科学”运动(1932年始)、“中国本位文化”运动(1935年始),运动的影响延及至1940年代。在当时的音乐界,与此相照的反应是产生了两篇重要的音乐评论:陈觉玄的《中国音乐科学》(1942年)和张沅吉的《中国本位音乐》(1937年)。本文基于这两篇乐论,结合相关史料,梳理了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思潮的来龙去脉,并以“位”与“”为学术范畴,利用“互文性”的学术原理,讨论了两篇乐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阐述了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中的目的与手段之时代特征。

  • 标签: 中国音乐 近代 本位 科学化 互文性
  • 简介:近代艺术史学领域,从社会学、传播学的角度解读近代美术与社会变革、文化建构的内在关系的研究正在受到关注,以《点石斋画报》《良友》等上海画报为样本的个案研究已经取得若干成果,而针对北方地区综合报刊的专门研究则较为少见。19世纪60年代,天津成为北方最早向外国开埠的城市之一,又因其紧邻政治与传统文化中心北京的地缘形势,逐渐形成了华洋杂处、新旧混融的奇异世相。

  • 标签: 北洋画报 地区综合 史学领域 上海画报 个案研究 文化中心
  • 简介:本文以近代乐歌制作为题,试图通过乐歌作家对"音性"技艺操作的经验,求其歌谱形态、音世界中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思想价值,辩其历史合理性。文章研究发现:乐歌入主中国,是音乐家的主动选择。他们在全球文化濡染的前提下,从自身音乐文化发展需要出发,为寻求人类文化行为的"统一标准",向西乐取经,开启了"新音乐"思维最早的情感体验和学理探索,为西乐价值理念和音技语言在中国社会道统层得以全面渗透乃至形成"霸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乐歌作家 歌谱制作 音技演绎 形下释义
  • 简介:书法是一门艺术,要学好这门艺术有很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笔。用笔包括执笔和运笔。执笔有沈尹默先生提出的捩、押、钩、格、抵五笔执笔法。这里不加讨论。先看看诸哲先贤对运笔一法的实践和理论。沈尹默主张腕、肘并悬,通过悬起的臂、肘来运动腕,通过腕的动动,使笔颖在墨迹的中线上行走。他在《马叙伦书法选》序言中解释腕肘并悬这个方法时说:“深信腕若不悬,即仅腕悬而肘不同起,则腕与未悬等,致令用笔使转不灵,无由尽意,安能使点画四面俱到,圆健流美。”

  • 标签: 执笔 用笔 沈尹默 运笔 书法
  • 简介: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涌现过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他们距今虽仅百年上下,并不遥远,而艺术生平史料的搜辑,有时欲已非易事.笔者近年来在美国国会图书馆读书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若干叙写近代京剧大师的作品.这些尘封已久的史料,实颇具文献价值.因愿问加按语、转录于此,以乡同好.

  • 标签: 近代艺术 梅兰芳 史料 程砚秋 中国近代史 文献价值
  • 简介:1.鉴藏的门类和特色美术品的鉴藏赏玩之风,渊源可追溯至很久远.但兴盛的状况,却以明以后为尤.明董其昌《骨董十三说》,曾列举了种种收藏赏鉴把玩之好,这颇能代表当时之好尚——“人之好骨董,好其可悦我目,适我流行之意也.充目之所好,意之所到,不先于骨董也,至骨董而好止矣”.入清,这种流行已久的赏鉴收藏之风更盛,而且门类和品种远比前代扩大,除了以往固有的品类,连蟋蟀盆、香料之类有特色的物品,也成了一些人热心收藏的物品,当时鉴藏的门类约略有以下几大类:一、绘画仍为鉴藏把玩的大宗.清朝建立以后,逐渐收集到不少前代流散的名作.历朝皇帝都喜好书画.康熙皇帝特别钟爱董其昌作品,乾隆则花几十年时间搜觅宋代马和之《国风图》,到手后庋藏于学诗堂,收到唐韩滉《五牛图》,又专门筑“春藕堂”收藏之.内府各类收藏品到乾嘉时已至为可观,因此才有《石渠宝笈》及《秘殿珠林》的大规模编撰.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董其昌 青铜器 乾隆 陆心源 景德镇
  • 简介:古典时期的很多作曲家经常被后人遗忘,其原因并非是这些作曲家不够优秀,而是因为我们常说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太优秀。在这些被后人“遗忘”的作曲家中,相比萨列里、胡梅尔来说,

  • 标签: 钢琴演奏 维也纳古典乐派 近代 作曲家 古典时期 贝多芬
  • 简介:图像是人们认识外部世界、展现内心情感的视觉形态,从远古的岩画到当今的数码图像,它始终以特有的表意功能,记录和传播信息与知识,传递着人类的思想,它与文字相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阅读对象。

  • 标签: 画报 近代 数码图像 外部世界 视觉形态 内心情感
  • 简介:太文着重分析1868年至1999年,日本水彩画艺术发展和重新调整。在理论上,日本近代水彩画史应该始于1868年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中的"脱亚入欧"运动,成为日本水彩画从近代走向现代的关键一步。至此以后的一个多世纪,西方艺术的大潮予以日本压倒性的冲击,在绘画材料、技法、手段、题材、主题,尤其是观念上,与日本民族性产生碰撞,进而推动日本水彩画的前讲。日本水彩画的近代发展直接影响了20世纪整个东亚地区水彩画的创作与传播。

  • 标签: 日本水彩画 近代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这类歌曲在当时的学堂乐歌中数量不算多,一方面由于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最初就是参照日本早期学校歌曲的经验发展起来的,这可能是当时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受了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 标签: 中国音乐 乐歌中国 学堂乐歌
  • 简介:中国近代小报作为近年来学术界新的研究领域,为研究近代小说史、社会史、新闻史等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小报研究对中国近代城市研究、风俗研究和文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小说史 近代城市 历史资料 邸吏 上海小报 三日刊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内燃机、电灯、电话、火车、照相机等的发明及其应用,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物质生活的改变也带来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反思,绘画领域的“印象派”、设计上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等相继登上了历史舞台,引发了人们对新艺术的兴趣,

  • 标签: 新艺术运动 中国近代 设计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物质生活 工业革命
  • 简介:本文从乐器声学研究、音乐听觉心理研究、动态音乐测量技术研究、录音制品及重放系统音响效果的研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保护民族乐器音响的研究等方面概述了我国音乐声学研究状况,并指出目前在音乐声学领域存在的问题

  • 标签: 声学 音乐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