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刘颜涛,1956年生,河南省安阳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安阳市书协副主席,安阳市政协委员。书法作品入选1999年中国书法年展,世纪华人书画艺术大展,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全国第七届书展,全国第四、五、六、七(提名奖)届中青展,首届、二届正书展,首届扇面书展,第二届楹联书展(银奖),河南第三届墨海弄潮展等。获中央电视台主办第三届书法电视大赛二等奖,第三届国际文化交流赛克勒杯中国书法竞赛一等奖,中国书协、美协主办“孺子牛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中国文联组联部主办魏都云冈中国书画大赛一等奖,文化部文化艺术中心主办中华世纪之光中国书画大赛金奖。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书法之友》、《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书法导报》等多家专业报刊作专题介绍。
简介:篆书中的“艹”部、“竹”部和“双手”部,书写规则都用六笔合成,而隶书只须三笔。这种六笔法是怎样变成三笔法的呢?根据过去文字演变的理论,在篆书中、“草篆”中找,都无法找到可以将两者衔接起来的依据。然而跨越东周时空,直入三代吉金,纵观殷墟龟甲,却可发现早期隶书中“艹”部、“竹”部的写法与甲骨文、西周金文的写法完全一致(图1,图2)。又如“兴”、“兵”、“戒”、“举”、“丞”、“共”之类文字的“双手”部,在东周篆书中找不到“隶变”的依据,在西周反而可见到许多写法与隶书完全吻合。西周《兴鼎》、《簋》、《戒鬲》铭文的“兴”、“兵”、“戒”的“双手”部,不仅“双手”合一,且弧势已逐渐变小(图3)。这类字例还可在西周几十种铜铭中找到,商金文中亦已有数例。可见“双手”部的三笔法不仅形成早,且字例很多,弧势已很小,这当然为“隶变”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问题是,为什么篆书体系继承六笔法,而隶书体系则继承三笔法?隶书时代与东周是连续的,为何笔法不能衔接?隶书时代与三代相隔甚久,为何笔法反而相遇?对此,我个人有以下一些观点:一、篆隶分流早。分流从西周就已开始,所以篆、隶渐成两条脉络,两种书写模式。时间愈久,两者差异也愈大。故东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