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华传浩同志在《我演昆丑》里,曾記他十八岁(1980年)时在“大世界”演出,遇到一个过去演京剧武丑的老者王洪,自动传艺的故事。华传浩同志說,“那时,我年紀轻,薄有声誉,不免自滿”,連续三次失約不去,第四次勉强去了。王老先生叫他趴在椅子上,“一声不响,用藤棍在我大腿上着力打了三下……他訓诫我自滿、不敬重老先生,接着又详细中肯地指出我表演中的缺点……这样天天早晨练功学艺,一起相处了两年”,而华传浩同志由此所得的艺术以外的教益是“虛心”。这一剧坛逸聞,令人想起了《史記》中所載张良遇圯上老人为之纳履的故事;又由此想到了譚鑫培先生某次貼《打鼓駡曹》因唱“张良进履在圯桥”誤字而遇“一字之师”的軼事。当时,有一老者指出他唱錯了,約定日期跟譚討論。至是时,他間譚老唱詞中“张良进履在圯桥”的“圯”字,答以念“吉以”切,上声,老者說是“亦离”切,阳平,随即端出所带之字典多种,当场查閱。并說:“你是当代著名艺人,后辈师法者必大有其人,一字亦不可誤。”譚就躬身下拜,說:“老先生真是我一字师。”从此,这位老先生常为譚
简介:客观地看,如果我们剥去具体的人物和情节,经过高度的抽象,就会发现,军事题材电视剧《突出重围》并未超出近年来当代军人生活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模式,颇有点“旧瓶装新酒”的味道。这种渐趋俗套的创作模式就是:以飞机大炮加坦克增加作品的阳刚与气势;以革命加恋爱甚至三角恋、多角恋展现军人的情感世界;主要人物中总少不了高干子弟兵或大款兵,《和平年代》、《红十字方队》、《昆仑女神》都是这么做的。另外,这部电视剧的字幕中存在着太多的错别字,比如“报道(到)”、“疏(蔬)菜”、“司长(令)”、“陷井(阱)”、
简介:长期以来,如何把硬题材做“软”、做得“好看”、做得有温度,如何在好看的同时,还能保证“硬”信息的到达,一直是摆在电视人面前的难题.特别是有些题材,似乎怎么做都做不“软”,比如政治、比如理论、比如科技尤其尖端科技……但近一段时间,我们的电视人似乎小宇宙爆发,一批硬题材的节目闪亮登场,比如《社会主义“有点潮”》,运用最前沿的全息电视呈现技术,穿越、再现、嘉宾互动等形式,让深奥难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变得可视、可读、可亲近,赢得年轻人追捧与共鸣;《加油!向未来》第二季,紧扣“猜想”,以惊险、趣味、实用、奇特的表现风格,让科学实验惊险刺激,使科学猜想烧脑升级,引发全民“猜科学”的热潮.此外还有《我是未来》《非正式会谈》,12月底又有通俗理论电视节目《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开播……
简介:要敢于打破文艺管理的"路径依赖"与"经验锁定",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对人民的感情、思想和意志有设身处地的体验,不断提高生活和艺术积累,努力提升审美和创造能力。这本来是对作家艺术家的要求,现在也要用来对管理者提出要求。而且,对管理者的要求理当更高一筹,否则哪里来鞭辟入里、明察秋毫的蕴藉和底气?标准从来不应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它应当是透明的,艺术可参照的,经得起时间推排销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