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把语言和逻辑绑在一起,最开始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用语言的逻辑分析来研究事物的,所以语言必须符合逻辑的原理,不符合逻辑的讲话不应该存在。这样的认识是在逻辑学刚产生的时候,逻辑学是对人的思维形式的一种总结,所以对人的思维和人的整个知识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后来,把语言和逻辑做彻底捆绑,有两个比较激进的推动者,一位是罗素,一位是维特根斯坦。罗素明确提出"逻辑是哲学的本质"①的观点。在罗素看来,真理就是语言和事实
简介:科学课要上成科学样,既要有科学课的结构、科学课的层次、科学课的活动设计,更要有科学味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功效。”马可连柯也说过:“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的确,语言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对于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讲,更应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师如何把要求、任务科学、艺术地传递给学生,需要推敲自己的语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简介:受某种同质化、单向度的思想视野的制约,当代中国的文论研究形成了独特的“追新求变”的路径依赖。当代中国文论研究如何超越这种“路径依赖”呢?“返本穷源”当是最根本的途径之一。本文遵循“返本穷源”的逻辑程序和方法论要求,重新勾勒文论研究所应具备的问题意识和思想视野,重新论证文论研究所应遵从的方法路径,力图使文论研究真正介入文明转型的时代潮流,实现“理论”与“思想”的交融。
简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笔者发现了吴兴华在燕京大学就读时所写的本科毕业论文,该文系用英文写成,就笔者所知,这可能是目前吴兴华的诗论作品中最为详实和重要的一篇,从中可以看到吴兴华比较全面的诗学观念。
简介:作为新史学特定时期的产物,神话历史的内涵与历史概念的改变密切相关。神话历史这一概念将神话视为历史的叙述性起源,进而消解了神话与历史之间的根本对立。在文明起源研究中,神话历史模式探讨的核心问题为神话如何进入历史,其旨趣在于探究神话在文明生成进程中具有的塑造性功用。在该模式下,多数研究者达成了一种共识:作为元历史的神话是历史发生的叙述性动力机制。
简介:江南一半座山柔光,整座城醉酒一页书的抱负,白马红袖钟声低空呼啸,南风奔走乡愁迎头撞向晚的渔舟
简介:汤汤因鬼童话而成名,鬼童话将她的创作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以一种醒目的方式让她大放异彩。但汤汤并不满足于这样一种固定的写作模式,写完《睡尘湖》和《流萤谷》之后,她就说以后或许不会再写"鬼"了。这说明,汤汤是一个以性情带动写作的作家,一旦失去了创作激情,便会寻找新的方向,她渴望通过自我突破的过程揭去固有标签,在新的领域挖掘自己的写作潜能。
简介:本文尝试将豪夫的作品置于19世纪初期进化论发展、现代民族主义兴起的语境中,着重探讨的问题是:通过对空间问题的文学演示,特别是异托邦与秩序的关系的表现,文本如何展现人对待动物的态度与人类学话语和教育理念的关系。
简介:
简介:庄子对于语言的批判表现出深刻的思想矛盾。他认为语言既是工具也是本体,体现出一定的辨证理性。语言是一种诗性的精神存在并且参与了文化的创造,而《庄子》文本的语言印证了庄子的诗意语言观。
简介:近年来,语言哲学的话题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无论哲学界,还是语言学界,讨论之声此起彼伏,但文学界却不以为然,没有跟风。事实上,对某些作家从语言哲学的层面来思考他们的文本,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说,残雪与卡夫卡。他们是对语言要求很高的作家,他们在作品中运用语言所产生的行动过程远比他们的行动意义要精彩得多。陈嘉映说:“从前不分哲学、科学或思想,对语言的系统思考全可归人语言哲学名下。
简介:呈献给读者的这本论文集,主要是2012年11月在南洋理工大学举办的“尼采与现当代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的结集。尼采第一次出现在中文的出版物里是在1902年,也就是说,2012年是尼采的名字进人中国文化圈的110周年。南洋理工大学重视文化传播交流的研究,以“新丝绸之路”为大学的四大支柱之一。“尼采与现当代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之所以得到支持,并非偶然。
简介:西藏这一中国"人类学余地",值得所有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者庆幸,在我看来,未来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学若能走向繁荣,或者说民族地区的文化能够从人类学的眼光发掘,抱着各种研究西藏目的的研究者们,无论是探奇还是想象西藏,都见证着西藏研究中的特殊地理学文化景观。
简介:一、引言马克·吐温既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文学家、社会批判家,又是一位杰出的幽默大9币。他擅长将幽默与讽刺、现实主义刻画与浪漫主义抒情相结合,以夸张、对比、第一人称的叙述等方法记录美国社会中种种可笑又可泣的事件,无情地批判揭露现实社会中的丑陋现象,并引导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马克·吐温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独特语言特色,不仅对当时的美国文坛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美国后世文学创作乃至世界文学都具有重大影响。
简介:由于受中国美学“抒情言志”的主流传统的熏陶和二十世纪前期西方流行的表现主义关学的影响,朱光潜很难认同西方的摹仿论美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美学,却创造性地把西方的表现论美学和中国固有的意境论融为一体。我们应调整对于中国当代美学基本框架的理解,在李泽厚已从过去的客观社会派改称实践派之后,朱光潜因强调情感表现,应称之为表现论关学,蔡仪深受摹仿论的影响,强调艺术的认识功能,应称之为再现论美学,这样更为贴近意识形态外衣包裹下的中国当代多元美学的真实内涵。
简介:当代绘画正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艺术史上绘画传统的深厚积淀为当下绘画语言与表达方式的更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另一方面则是伴随着艺术媒介的无限拓展、艺术创作手法的多样化,让今天的绘画在艺术世界的存在空间受到了大幅的压缩。尽管,当代的绘画已经成为了艺术创作多样化选择中的一个普通选项,但却并没有因为语言和表达方式的停滞而丧失存在的价值,艺术家们在时代的变化与生活环境的转型中也探索着当代绘画新的表现方式与内容。
简介:1991年阎连科谈“平民意识”(文论下载)阎连科(1·124)1993年阎连科小说的人格力量(文论下载)黄献国(1·126)农民情节:难圆的梦(阎连科小说漫评)徐国俊(4·84)
简介:本文从语言和形象处理角度剖析了英语中的成语如何译成汉语,简要说明了英语中的成语所指的范围、分类,并从五种翻译方法深入细致地描述了成语的翻译过程,即:直译法、借用法、意译法、直译兼意译法、解释翻译法。
简介:策展人语:反图像是西方现代主义的特点,其基本意图在于与图像式绘画保持必要的距离,以此捍卫绘画的纯粹性与精英性。对叙事性的反对,使得现代主义结束了传统绘画的再现功能,而后现代主义则是利用图像,这也是一种反现代主义的策略。中国当代绘画面对“图像时代”的挑战,批评家何桂彦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发展现状,质疑了中国当代图像式绘画所导致的媚俗化、图像化等现象,在学理上作了严谨的追问。而李昌龙一文中对于当代艺术的视觉呈现,沿用康德的“共通感”,分析了当代视觉绘画的一种表述方式——感觉的逻辑与不可见的世界。
非逻辑的逻辑——诗意与语言游戏
“科学味”的语言,让课堂教学更完美
论文论研究的范式转型
吴兴华毕业论文的诗学旨趣
论文明起源研究的神话历史模式
信赖祖先的思想和语言
“变身”背后的逻辑和情感——论汤汤的“奇异童话系列”
威廉·豪夫的《作为人的猴子》中的空间秩序逻辑
大海的语言(外二首)
非默,或承受语言的天命
工具和本体:庄子美学的语言观
残雪卡夫卡作品的语言哲学
《尼采与华文文学论文集》序
“西藏文学”与人类学的构思——以1976—1986年《西藏文学》的小说研究为例
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应用特色刍议
朱光潜与表现论:中西美学融通的另一条逻辑线索
感觉的逻辑与不可见的世界——当代视觉绘画的一种表述方式
《当代作家评论》发表的阎连科评论文章目录索引
从语言和形象处理的角度谈成语的翻译
反图像与利用图像:现代绘画的逻辑与当代艺术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