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已经知道,无论《金瓶梅》还是《红楼梦》,都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呈现其关于“真”的理念的。首先是在佛道的“真妄”概念上,要求人能够看透尘世生活的幻象,回复无善无恶、无欲无求的澄明与安宁,从而完成对欲望和俗世的超越;其次则是在世俗人情社会的评价方面,让“真伪观”渗入传统的善恶观,并在暗中改变传统道德的定见和教条,重估价值,为精神与道德生活开辟新路。

  • 标签: 伦理学 传统道德 道德生活 《红楼梦》 《金瓶梅》 人情社会
  • 简介:宗教伦理旨在研究宗教伦理关系及其准则的一门科学,它的基本内容主要探讨宗教中的伦理盟约、伦理教导、伦理法律以及因违背这些规则所犯下的伦理罪行。这种学说与聂珍钊教授的文学伦理学说有很多相同之处,尤其是在用宗教伦理研究文学的时候。卡夫卡的小说,具有浓厚的宗教伦理和文学伦理的氛围。卡夫卡对犹太教的弃绝,使他成为了大地上的异乡人。正是这种弃绝上帝后所处的孤独生存境况,使他比同时代的西方人,对"上帝之死"后的现代西方人在精神和灵魂上无家可归的孤独感、恐惧感和绝望感有更深切的感受。因此,在卡夫卡的小说中,主人公对人类失去的精神家园的渴求和寻找更加急迫。在卡夫卡看来,现代西方人的孤独、恐惧和漂泊,根本原因在于违背了上帝的伦理盟约,并犯下了以通奸和弃绝上帝为代表的伦理原罪。

  • 标签: 卡夫卡 犹太教 孤独 死亡 宗教伦理 文学伦理
  • 简介:摘要《伦理》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要吸引学生的投入,只有充分发掘《伦理》教学的魅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路径主要依靠教材的合宜选择、教师综合素质的增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利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考核考试的改革创新。

  • 标签: 伦理学 教学 学生 学习积极性
  • 简介: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讲述了一群克隆人的生活经历和他们作为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故事。本文以文学伦理为研究视角,分析了克隆人的伦理身份、伦理意识和伦理环境。凯茜等克隆人在寄宿学校时就面临着伦理身份的确认问题,渴望寻找自己“可能的原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伦理身份的逐渐明晰,他们的伦理意识日趋强烈,其核心在于他们是“器官捐献者”还是“正常人”。通过对克隆人的伦理身份和伦理意识的逐步揭示,石黑一雄展示了他们的心路历程、成长困惑和命运归宿,展现了他们的伦理困境,折射出克隆技术所面临的伦理问题,也寄寓着对现代人类的生存意义的哲学思考。

  • 标签: 石黑一雄 《别让我走》 伦理身份 伦理意识 伦理环境
  • 简介:同情动物是真正人道的天然要素,这是在思想的昏暗中亮起的一盏新的明灯,并越来越亮。阿尔贝特·吏怀泽1963年4月21日于兰巴雷内在给这篇文章命名时,我不得不重新启用一个被我们文字改革委员会革除掉的一个汉字:“牠”。“牠”以“牛”做偏旁就直观地显示了“牠”指的是与人类一样具有生命活力的“动物们”。中国的文字改革中

  • 标签: 生态伦理学 人与动物 人类社会 史怀泽 文字改革 敬畏生命
  • 简介: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更是一个民族永葆活力的固本之道,是一个民族实现复兴的力量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科学论断和重要论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建设关乎国运兴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而从更深层次去讲,文化自信的本质和根源所在,还是对于中华文化所蕴含、发展、架构、融通的包括“以人为本”的精神价值理念、理性价值与现实实践相契合的社会道德规范、辩证科学地看待世界并由此产生的思想和实践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伦理价值体系的充分自信。这种优秀伦理价值体系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真正的“精气神”,对于这种“精气神”的足够自信,其意义不只是在于对国民性格个社会品格的价值塑造,对礼仪文化志邦的接续和复兴,更是对于人类共同体的价值引领,对于世界人民中国智慧的贡献。因此,尝试将文化自信放在伦理的语境下,将二者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更宽的角度去挖掘、发现和解读文化自信,有着其鲜明的历史与时代的双重价值。

  • 标签: 伦理学,文化自信,阐述
  • 简介:摘要发展临终关怀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它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发展临终关怀是时代所趋,未来临终关怀在医学界必将形成一个重要、完整的体系。而医学伦理为临终关怀的发展提供着一定理论基础,对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临终关怀则为伦理的发展提供实践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本文将从医学伦理角度分析临终关怀,以期对临终关怀的发展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临终关怀 病患 医学伦理学
  • 简介:文学伦理批评之于入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作用是显见的,它从道德伦理之域对文学存在所作的价值判断与阐释,以及由此生成的思想理论成果,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入文精神的内涵,而且促进了入文精神的历史变迁。在入与社会关系上,以求真为切入点,历史具体地传承整体社会的道德伦理状况;在入与自然关系上,以求美为切入点,张扬了自然和谐的入伦理想;在入与他人关系上,以求善为切入点,真实地呈现善恶之间入际关系的复杂样态与伦理意义;在入与自我关系上,以求圣为切入点,内在地传达着终有一死的入由凡入圣的道德伦理欲求。从而使文学伦理批评成为入文精神建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入文精神
  • 简介:文学伦理批评是一种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它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文学不是语言的艺术而是文本的艺术。文学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审美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借助文本存在的物质形态。教诲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审美是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服务的,是文学的第二功能。文学伦理批评就从本质上阐释文学的伦理特性,从伦理的视角解释文学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及其存在的道德原因,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伦理、乱伦、伦理禁忌、伦理蒙昧、伦理意识、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等,都是文学伦理批评的核心术语。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意识 伦理禁忌 伦理环境 伦理身份
  • 简介:文学伦理批评,是一个很古老而又非常现代的话题。聂珍钊等先生倡议举行一次学术会议,专门讨论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批评。聂先生在他发表的论文中,以大量外国文学史实,论证了目前提出这一问题的根据和现实重要性与必要性,其中特别是“文学伦理批评的对象和内容”,可以说是第一次如此全面、系统、周密地思考的结晶,令人钦佩。本文结合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实际,就文学伦理批评的地位、作用、准则和局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准则 意义 局限性
  • 简介:摘要:《包法利夫人》是居斯塔夫·福楼拜在十九世纪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该小说自连载在法国杂志起便吸引了法国学者的关注。小说描述了农家女孩爱玛在嫁给乡村医生包法利之后,不满于平淡的生活,向往奢华生活以及传奇式的爱情。由于非理性欲望和道德失范的驱使,爱玛经历了两次注定无结果的婚外情。最终,她不仅要面对一片混乱的家庭,还要承受高额的债务,一步步走向了悲剧结局。国内外学者对小说的研究集中于它的叙事技巧、现实主义观点、人物塑造等,然而鲜少有人从伦理角度详细分析这部小说特别是其悲剧结尾的成因。本文以康德的伦理为基础,致力于借助康德的伦理探究小说中所包含的伦理因素以及带给读者的伦理道德启示。

  • 标签: 康德 伦理学 《包法利夫人》 悲剧
  • 简介:18世纪的英国戏剧集中思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典型的资产阶级戏剧伦理,即重商主义的经济伦理、利己主义的生活伦理、感伤主义的自然伦理。这些颇具现代意识的伦理向度,驱动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车轮,同时整合了新时代的人际关系,通向了未来的生态社会主义。

  • 标签: 18世纪 英国戏剧 伦理学
  • 简介:在文学生涯的开端,阿乙就把自己囚禁在即使搏命也无法挣脱的母题之中,他必须专注地叙述“上帝不要的人”①。然而,一个小说家,一个始终能够意识到自己处在低于写作的位置上的小说家如何能够凝视“上帝不要的人”这个黑暗的群体?因为这种疑问的存在,对于阿乙来说,写作本身就内含着一种恐惧感。

  • 标签: 上帝 伦理学 文学生涯 小说家 恐惧感 写作
  • 简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都是民生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食品安全不仅直接影响国民的生命健康,更是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密切相关。而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导致我国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非常严峻。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需要不断被认识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而从道德层面来看,它同时还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本文从伦理的角度,分析食品安耠的概念意义、表现形式、问题成因等,提出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化对策。

  • 标签: 食品安全 伦理 企业道德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人对自然和未来的生命的伦理责任就在于,约纳斯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种与传统和现代的各种伦理截然不同的技术时代的责任伦理,这种技术悲观主义和自然生命神圣论就是约纳斯的责任伦理的基本精神

  • 标签: 伦理学汉斯·约纳斯 后现代伦理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本文对中国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版权思想,在翻译伦理的行为准则下进行了审视,从而管窥中西文化在交流对话中的交锋,并以此思索了翻译中,如何实现翻译伦理行为准则的理想。

  • 标签: 翻译伦理学 中国翻译版权思想 跨文化交流
  • 简介:文学伦理批评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来针对道德沦丧和世风日下的社会语境,借鉴吸收伦理思想,融合以往的文学研究方法而形成的文学批评方法。自2004年聂珍钊提出文学伦理批评方法以来,国内的外国文学批评现在已是方兴未艾。本文主要从中国文学伦理批评理论的建构与发展、学界对这一理论的实践与应用、文学伦理批评的研究特点与方法,以及中国文学伦理批评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文学伦理批评的总体情况做出评述。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理论建构与发展 存在问题
  • 简介: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红字》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文学伦理批评的角度来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的伦理身份,并进一步探析影响人物悲剧命运的伦理因素。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185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红字》,以其深邃的思想、丰富的象征意蕴等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红字》虽然选择爱情这一永不衰竭的主题,但却没

  • 标签: 《红字》 纳撒尼尔·霍桑 浪漫主义小说 文学伦理学 伦理因素 海斯特
  • 简介:鲁迅伦理观之成因及其性道德观——兼述鲁迅藏书中的伦理著作●姚锡佩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即热衷于伦理问题的探讨,显然与他生活在一个被封建伦理束缚的大家庭中有关,使他从小就对人际道德行为的准则发生了种种怀疑和不满。鲁迅在《二十四孝图》、《父亲的死》等散文中曾...

  • 标签: 鲁迅博物馆 鲁迅藏书 伦理观 伦理学 性道德观 伦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