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糖缺失性转铁蛋白(CDT)及其相对值(%CDT)、γ-谷氨酰胺基转移酶(γ-GT)联合检测在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6例酒精性脂肪肝(AFL)病人、7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病人、100例健康人血清中CDT、转铁蛋白TRF(并计算其%CDT值)及γ-GT的浓度。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CDT、%CDT较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和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8,F2=8.55,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CDT、%CDT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66,P>0.05);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γ-GT均比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0,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DT、γ-GT对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用于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血清降钙素原(Procalitonin,PCT)是近年来在临床实验中新发现的一种炎症标志物,血清降钙素可在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患者的炎症感染严重程度及其病情预后密切相关。老年细菌性肺炎(bacterialpneumonia)占各类病原体肺炎总数的60%,进入抗生素时代以来,细菌性肺炎的预后曾一度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该病的病死率居高不降,所以,在临床上急需医生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创新。有研究发现,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和老年细菌性肺炎的特点,对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治老年细菌性肺炎中的临床观察进行探讨,以此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探讨酒精性肝炎护理方案。方法将60例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护肝治疗,如多种维生素、复方丹参、还原性谷胱甘肽等治疗;治疗组采用对照组同样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程一月,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组肝功能各项指标、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的治疗方案加上良好的护理对酒精性肝炎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简介:目的评价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4月行肝切除术32例,分别采用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法(se-lectivehemihepaticvascularexclusion,SHVE)20例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12例,比较出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半肝血流阻断法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方面与Pringle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ingl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SHV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VE组术后1、3、5、7天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明显低于Pringle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能够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残肝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血流阻断方法。
简介:摘要分析比较非变应性鼻炎患者与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的差异。方法2013年1月~12月在门诊首次确诊的NAR患者102例与AR患者130例,指导患者使用100分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鼻、眼及胸部症状作客观评分,并分为成人、13~17岁儿童、≤12岁儿童三类人群,评估并比较非变应性鼻炎患者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无差异。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成人组中NAR组与AR组相比,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NAR组内,各项症状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20.89,P<0.01),“鼻堵”为首要症状。②13~17岁儿童组中NAR组与AR组相比,VAS中“鼻痒”、“喷嚏”、“鼻涕”、“眼痒”及鼻部总VAS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喷嚏”、“鼻涕”及鼻部总VAS评分三项有显著性差异(P<0.01)。NAR组内,各项症状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7.12,P<0.01),“鼻堵”为首要症状。③≤12岁儿童组中NAR组与AR组相比,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2012年6月,对我科收治的22例肝硬化肝性脑病(HE)患者,观察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在预防肝昏迷方面的效果。结果对22例肝性脑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可促使肝硬化肝性脑病昏迷患者苏醒,降低病死率。
简介:文化消费是利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国文化消费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但增长的非均衡性趋势明显,主要表现在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结构差异及群体差异等方面。大众文化消费与历史传统、文化环境、社会意识紧密相关,而个体文化消费行为受到文化产品供给、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和消费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一定的消费大众与个体差异。文化消费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文化消费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文化强国伟大目标的实现,是文化消费由非均衡向均衡增长靠拢的过程,实现文化消费的均衡增长与升级,是一个包括政策支持、经济支持、金融支持、技术支持、管理支持等多方面支持在内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as蛋白、FasmRNA的表达及Fas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2例(鳞癌16例,腺癌26例),收集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重亚硫酸盐修饰及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Fas蛋白、FasmRNA的表达情况及Fas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形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Fas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5.71%,FasmRNA阳性表达率为45.24%,明显低于其在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率(Fas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04%和85.71%,Fas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9%和90.48%)。非小细胞肺癌组织Fas基因甲基化率64.29%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30.95%和21.43%)。非小细胞肺癌Fas蛋白、FasmRNA分别与Fas基因甲基化呈显著负相关(Fas蛋白r=#0.471,P<0.01;FasmRNAr=#0.469,P<0.01)。结论与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显著的Fas基因高甲基化,FasmRNA及Fas蛋白表达下调。非小细胞肺癌Fas表达与Fas基因甲基化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Fas基因高甲基化可能导致Fas基因失活,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凋亡,导致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及免疫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