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CS CABG)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147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其中69例采用MICS CABG方式治疗(微创组)、78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患者血清心肌酶学指标及肾功能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微创组和传统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6.9±5.8)岁和(68.2±7.0)岁,男性比例分别为60.9%(42例)和51.3%(40例)(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无患者发生中转开胸手术。术前,微创组和传统组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8 h再次复查,微创组的血清cTnI为(3.109±0.664)μg/L,CK-MB为(18.03±3.27)U/L,均低于传统组的(3.438±0.715)μg/L、(20.63±4.28)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随访中,微创组和传统组的再发心肌梗死、心房颤动、脑卒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栓形成、心源性死亡、MA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微创组与传统组患者累积MACE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39%和26.92%(P=0.171)。结论MICS CABG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较好,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患者心肌功能恢复具有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冠心病的诊断依赖于形态学及功能学的综合评估。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能够从一次CCTA扫描中获得形态学及功能学信息,实现冠心病的“一站式”评估。CT-FFR是一种评估局部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影像学检查,其适用于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或狭窄程度较轻但伴有其他高风险特征的患者,能够辅助判断病变是否引起缺血,并能够指导临床决策以及预测心血管事件风险。CT-FFR的应用需要保证良好的CCTA图像质量,需要放射科医师、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的协调合作。本文从CT-FFR的测量与分析、CT-FFR的诊断价值、CT-FFR辅助临床决策及预后价值、CT-FFR与其他心血管影像功能学成像技术的比较以及未来展望方面进行阐述。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获益仍然存在争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CTO-PCI可以改善心绞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未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亦未能改善反映左心室整体功能的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应变作为一个反映局部心肌功能的敏感指标,能够早于LVEF发现心肌功能的恢复。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采用心肌应变对CTO-PCI术后局部心肌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了评估,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循环血流动力参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多中心前瞻性登记注册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住院期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右心导管术的ACS患者,以全因死亡作为主要研究终点,采用Lasso回归筛选具有预测价值的肺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将参数纳入全球ACS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中分析,比较纳入前后模型的预后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251例患者,年龄(63.7±11.5)岁,其中男198例(78.9%),女53例(21.1%),中位随访34.7个月。右心导管术所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HR=1.068,95%CI:1.015~1.123)、肺动脉收缩压(sPAP,HR=1.033,95%CI:1.002~1.065)和舒张压梯度(DPG,HR=1.094,95%CI:1.008~1.187)是ACS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均P<0.05)。251例患者的中位GRACE评分为123分,预测全因死亡的C指数为0.703(95%CI:0.615~0.791)。在GRACE风险评分的基础上分别加上mPAP或DPG后,模型预测全因死亡的C指数分别提高至0.715(95%CI:0.629~0.801)和0.711(95%CI:0.625~0.797)。比较纳入mPAP或DPG前后的模型,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分别为4.3%(95%CI:0.2%~13.5%,P=0.030)和3.0%(95%CI:0.2%~11.1%,P=0.020)。结论肺血流动力学参数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可提高现有ACS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100 kVp碘流率降低至120 kVp水平60%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2年2至7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因临床怀疑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受检者205例,其中男105例,女100例,年龄23~87(60±13)岁。根据受检者体重分成5组,分别为<50 kg、50~59 kg、60~69 kg、70~79 kg、≥80 kg。所有病例均采用100 kVp管电压扫描并联合混合迭代重建技术(KARL 3D)重建,碘流率注射方案设置为120 kVp碘流率标准的60%(在指南基础上降低了10%),各组碘流率分别为0.9、1.0、1.1、1.3及1.4 gI/s。比较5组受检者CCTA的主动脉根部、左前降支近段及右冠状动脉远段管腔的CT值及噪声(SD值),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冠状动脉主观评分及有效辐射剂量(ED)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分析以上指标的组间统计学差异。结果5组主动脉根部、左前降支近段及右冠状动脉远段管腔CT值及SD值,左前降支近段及右冠状动脉远段管腔SNR和CNR,以及冠状动脉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组间CCTA检查对比剂用量和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比剂用量分别为30、34、38、43及48 ml,ED[M(Q1,Q3)]分别为2.24(1.88,2.56)、2.62(2.24,3.17)、2.70(2.48,3.20)、4.13(3.85,4.40)及4.44(4.01,5.02)mSv。结论CCTA100 kVp碘流率注射方案降低至120 kVp碘流率的60%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好语文及其它学科的基础。在教学中,只要我们针对新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以兴趣为引领,充分利用一切生活资源,巧妙运用识字方法,就能为学生识字铺好路架好桥,拓宽学生的识字通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大量的识字任务,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简介:摘要:文言文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题。利用“合意困难”理论,在学习时故意给自己制造麻烦,它造成了短期学习难度的提高,但从长期看能提升学习效果。
简介: 摘要:跳仓法施工工艺是指在一些大的建筑物地基或者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按照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施工原则,由于混凝土浇筑以后的5~10天之,其性能尚未稳定,此时可以充分将其水化热内应力释放出来,从根本上减少混凝土开裂的问题,这就是混凝土跳仓法施工的基本原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的开裂
简介:摘要:当前,在我国建筑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多。而如何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成为行业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跳仓法是近年来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一种新兴工艺,是处理施工缝较为先进的一种方法,本文将结合工程实际,介绍跳仓法的原理、管控要点以及跳仓法施工的优势及意义,以期对类似工程的现场管理提供可行的参考和借鉴。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建筑的建设规越来越大,建筑纵深化建设趋势明显,深基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项目越来越多。如若釆用设置伸缩缝、后浇带等传统的施工设计方法,依然存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性开裂的问题,并存在工序复杂、费用较高、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的弊端。而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性,缩短建设工期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本文结合某工程基础底板跳仓法施工的具体实例,从跳仓法施工原理、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等方面阐述跳仓法施工质量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