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CBT)与椎弓根螺钉(PS)进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邻近节段的影像学变化,评价两种内固定方式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北京朝阳医院分别采用CBT内固定与PS内固定进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资料。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时手术融合头侧邻近节段(CAS)椎间隙高度(ISH)、椎间孔高度(FH)、宽度(FW),术前及末次随访MRI扫描椎间盘退变分级。临床症状变化采用患者术前及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同时诊断两组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R-ASD)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S-ASD)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数据比较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共计69例患者纳入研究,CBT组33例(男/女:15/18),年龄(65±11)岁,PS组36例(男/女:17/19),年龄(64±10)岁。末次随访时,CBT组邻近节段的ISH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组邻近节段ISH较手术前显著减小(t=6.78,P<0.05)。CBT组邻近节段ISH、FH和FW的丢失程度显著小于PS组(均P<0.05)。随访期间,CBT组共发现4例(12.1%)R-ASD,无S-ASD,而PS组出现12例(33.3%)R-ASD,显著高于CBT组(χ2=4.35,P=0.04)。MRI显示,PS组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椎间盘显著退变程度大于CBT组(Z=-2.14,P=0.03)。结论相比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技术,单节段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技术在短期内可以有效地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全跟距关节镜下治疗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改良全跟距关节镜技术治疗的46例46足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男28例28足,女18例18足;年龄19~60岁,平均(39±13)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10 d,平均(4.5±2.2)d。术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8分,平均(6.3±1.8)分。所有患者患足无其他合并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跟距关节镜下前外侧、外侧、后外侧入路进行跟骨骨折的复位,并采用全螺纹空心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检测患者足部疼痛的缓解情况及足部外观的满意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系统(AOFAS)及Maryland评分系统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手术前后各指标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所有切口均获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本组46例46足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9)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4±2.3)周。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跟距关节运动理想,未出现跟距关节创伤性关节表现,跟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为0分,AOFAS评分由术前的(58±13)分提高到(96±9)分,Maryland评分(72±11)分提高到术后的(98±8)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t=15.958、12.496,均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全跟距关节镜下治疗技术,骨折复位精确,足部术后并发症小,疗效确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椎前路椎弓根基底部螺钉的最佳进钉区域及进钉方向。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宁波市第六医院行颈椎CT扫描无明显异常的健康体检者完整影像学资料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0~49(32±5)岁。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后进行三维重建。在冠状位平面上,将C3-7节段椎体前缘中线至左侧Z线(作过钩椎关节前缘和上终板交点与椎体前缘中线平行的线)之间的椎体等分为9个区域,再置入直径为3.5 mm的模拟螺钉。分别记录各个区域螺钉的长度(L),水平位螺钉与椎体后缘的角度(α),在矢状位螺钉与椎体前缘的角度(β)。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螺钉最佳区域分布,男性为C3、C4的9区,C5的8、9区,C6的2~3、5~9区,C7的1~9区。女性为C3的9区,C4、C5的3、6、8和9区,C6的2~3、5~9区,C7的1~9区。男女的最佳区域分布大致相同,每个节段的9区都是最佳区域,且螺钉长度最长。C3-7呈逐渐递增的趋势,C3的螺钉区域最少,C4和C5的区域较少,而C6和C7的区域最多。男女的C3-7椎体水平位角度范围在1、4和7区分别为44.0°~47.2°、40.2°~45.3°;2、5和8区分别为35.1°~41.4°、34.6°~38.7°;3、6和9区分别为30.0°~37.2°、30.2°~34.5°,均呈逐渐递减的趋势。男女的C3-7椎体矢状位角度范围在1~3区分别为85.3°~97.4°、80.5°~88.9°;4~6区分别为101.2°~113.7°、101.0°~109.3°;7~9区分别为116.6°~128.8°、119.9°~125.3°,均呈逐渐递增的趋势。男女水平位和矢状位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弓根基底部螺钉是一种可行的内固定技术。其置钉区域较广,且可依据Z线作为置钉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皮质内螺钉技术结合有限切开复位治疗老年31A3型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18例老年31A3型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65~88岁,平均(76±4)岁。在术中C臂机透视证实难复性骨折后,均予以皮质内螺钉技术结合骨折端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评估手术一般情况,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FRS评分等。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3.6个月。手术时间(55±13)min(42~95min)。术中出血(223±26)ml(180~320ml)。术中平均透视(23±4)次(18~32次)。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8±0.7)个月。Kim骨折复位质量评价,Ⅰ级15例,Ⅱ级3例,全部优良。末次随访时FRS评分(84±10)分,和受伤前[(84±1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4,P=0.887)。结论对于老年31A3型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皮质内螺钉技术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可获得高质量的骨折复位和固定,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O型臂导航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骨科72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经皮椎弓根置钉方法分为A、B两组,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为A组,36例患者共置入168枚椎弓根螺钉;采用O型臂导航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为B组,36例患者共置入164枚螺钉。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放射剂量和单枚螺钉透视时间、置钉时间和准确性、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等指标。2组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ODI、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手术时间(99±14)min,B组为(75±10)min;A组单枚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15.8±2.6)min,B组为(11.8±3.3)min;A组的每枚螺钉透视时间为(38.0±2.0)s,B组为(28.5±2.8)s;A组的每台手术室内放射剂量为(563±163)cGy/cm2,B组为(378±70)cGy/cm2;B组上述指标均优于A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8、5.73、16.30、6.25,均P<0.05)。A组螺钉置钉Rampersaud评分分级优于B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P<0.05)。结论O型臂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高清晰度导航图像并实现高精确度导航操作,较传统组置钉准确率更高,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同时能明显减少置钉和手术时间,辐射剂量更少。
简介:摘要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因其术式简单、操作方便、脊髓减压效果显著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行后路截骨矫形内固术的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行后路单节段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术前根据身高、体重计算患儿的总血容量。住院期间记录患儿围手术期显性失血,术后根据OSTHEO公式计算患儿隐性失血。将患儿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术前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矫正的Cobb角及后凸角、手术节段、置钉数量、手术时间、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讨影响围手术期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患儿年龄(7.3±2.3)岁,手术时间(162±56)min,平均3个手术节段,手术矫正率78.4%。患儿围手术期失血总计(568±208)ml,占总体血容量的42.3%,其中显性失血(334±193)ml,隐性失血(234±199)ml,分别占总体失血量的58.8%和41.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Cobb角、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数与围手术期出血量密切相关。术前Cobb角≥40°、手术范围≥4个节段、手术时间≥140 min的患儿出血量明显增加(均P<0.05)。性别、后凸角度、矫正的角度、置钉数量、术前血常规、凝血等指标与围手术期出血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围术期出血量多,其中隐性失血的比例较高;畸形严重、手术节段多、手术时间长的患儿发生大量失血的风险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胃癌D2根治术并于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38例术中应用纳米碳标记者为观察组,44例未使用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淋巴结获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纳米碳注射。观察组手术时间(150±28) min、术中出血量(207±121) ml,对照组手术时间(140±23) min、术中出血量(256±182) ml。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共检出淋巴结1 260枚,对照组共检出淋巴结981枚。观察组淋巴结检出时间(17.2±3.3) min,淋巴结数目(33.2±10.4)枚,第一站(19.8±5.3)枚,第二站(13.4±6.4)枚,直径<5 mm淋巴结数目673枚,阳性淋巴结数目13(1~31枚),淋巴结转移率19.1%(241/1 260);对照组淋巴结检出时间(20.6±4.4) min,淋巴结数目(22.3±6.6)枚,第一站(12.6±4.1)枚,第二站(9.7±3.2)枚,直径<5 mm淋巴结数目432枚,阳性淋巴结数目6枚(1~13枚),淋巴结转移率16.5%(162/981)。观察组在淋巴结检出数目、第一站淋巴结数目、第二站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及直径<5 mm淋巴结数目均多于对照组,而淋巴结检出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淋巴结转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检出黑染淋巴结686枚,淋巴结黑染率54.4%(686/1 260)。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新辅助化疗后胃癌根治术中操作简便、安全可行,能够增加淋巴结检出数目,有利于患者进行化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判定。
简介: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制约着人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研究,生物技术作为 21世纪一项新型高效无污染的技术,在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潜力。论文主要针对环境工程中固定化酶与固定化微生物的应用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指导污染物的防治,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率。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制造的废物垃圾越来越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起着物质转化与降解作用,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微生物应用到环境污染治理中,可以实现垃圾的无害化降解和污染的有效治理,在废水中投入微生物可以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利用微生物进行环境治理保护的目的。 2 固定化酶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2.1 进行环境污染物的监测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水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污染与破坏,极大地危害水体周围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因此,要加大对有关水体的检测工作,保障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固定化酶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环境污染物监测的准确性,缩短检测使用的时间,使检测效率大大提高。利用固定化酶制定的酶反应器可以直接进行环境污染物的监测,也可以在固定化酶技术的基础之上,辅助应用传感器技术提高检测的灵敏性。酶反应器与传统的检测手段相比,成本更低,灵敏度更高,体积小,携带方便,特异性强,在水体环境的检测过程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此外,酶反应系还可以应用于农药的检测,研究人员利用固定化乙酰胆碱酯酶制成检测设备,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蔬菜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 [1]。 2.2 固定化酶应用于有机废水处理工作 水体污染工作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治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科学的废水处理与治理手段,由于废水成分相对比较复杂,波动性较大,只选取一种或单独几种固定化酶往往无法很好地实现水体中垃圾的降解,所以一般采取组合使用的方法,使污染物能够得到有效处理。根据实际固定化酶的应用案例来看,多种固定化酶联用的效果要远远强于单一固定化酶,但从实际污水处理活动中来看,固定化酶处理方法相对来说投入成本较高,而且固定化酶寿命较短,机械强度较差,本身也容易变质,影响固定化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2]。 污水处理中常用的固定化酶包括漆酶酪氨酸酶、辣根过氧化物酶等,这些酶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可以有效降解废水中毒性较强的酚类。用固定化酶也可以有效处理受污染水体中的农药,利用聚丙烯负载二氧化钛膜固定农药降解酶,可以有效降解农药中的甲基对硫磷,减少农药对水体环境的污染。随着人们对固定化酶降解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化,固定化酶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各種新的固定化酶废水处理技术层出不穷,进一步扩大了固定化酶的使用领域。比如当前正热的污染水源修复固定化酶复合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工程,材料成本较低,经济性强,具有综合交叉学科创新集成的优势,弥补了原有固定化酶的不足,具有极大的应用空间和发展潜力 [3]。 2.3 固定化酶技术用于大气治理活动 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烟气、汽车尾气以及秸秆燃烧等都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而且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能源资源消耗量逐年加大,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多,其他污染物质的比例也相应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利用固定化酶技术可以减少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碳的量,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比如以还原型烟酸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为电子供体制备的一种新型海藻酸,可以把二氧化碳催化成甲醇,或者催化二氧化碳水化。 2.4 固定化酶技术在清洁生产中的应用 固定化酶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反应条件相对比较温和,因此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清洁生产过程中,并随着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化,在清洁生产工艺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比如在造纸厂生产过程中,使用木聚糖酶和漆酶可以防止生产过程中产生氯代有机物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解决该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固定化酶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各种新型固定化酶技术和联合固定化酶技术在污染治理和污染防护过程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和环保价值。 3 固定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运用 3.1 处理废气 我国对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晚,虽然发展速度快,但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针对固定化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于 20世纪 90年代,但只有数量很少的研究人员进行该项目的研究,相关的实践与理论知识较少,例如通过滴滤塔反应器对含硫化氢的气体进行处理,通过海藻酸钠和氯化钙交联法可以达到硫化氢气体 80%的净化效果。比如通过固定床反应器可以对固定化微生物的作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究,通过使用海澡酸钠包埋的活性污泥对含有氨气的臭气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表明氨基的去除力能够达到 90%以上。使用固定化微生物也可以对含甲硫醇的恶臭气体进行处理和过滤,处理效率高,能够除去 99%以上的甲硫醇气体,而且处理速度快。只要在反应塔中停留十几秒便可实现大多数甲硫醇气体的去除,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3.2 固定化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有较高的生物量和比较高的生物活性,在进行废水处理过程中,固定化微生物通过生物育种的形式固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避免废水中微生物的繁殖和变异,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4 固定化酶技术与固定化微生物的前景和展望 固定化酶技术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都是一种相对比较新的污水处理技术,虽然在其他领域有比较广泛的应用,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仍然没有实现规模化的使用。在利用固定化酶技术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进行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污染情况和污染物的种类,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合理处理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保证投入使用的效果,推进环境工程的发展进程。从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固定化酶技术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质监测和水污染的治理方面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水体质量,减少水体污染。同时,这两种技术在其他领域尤其是环境监测领域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包括对水生物的处理,二氧化碳的处理以及土壤条件的改善等。因此,固定化酶技术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领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前景,相应的技术人员与研究机构要不断加强对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研究,大力开发针对性强、灵敏度高、成本低的固定化酶与固定化微生物治理技术,有效推进环境工程污染治理工作,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有效降解环境污染物中的有害物质,在环境工程领域有十分关键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的应用进行探讨,指出二者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效果,希望能为环境工程污染物治理与污染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 1】李德昆,林洪,江洁,等 .利用固定化草酸氧化酶快速检测河豚毒素 [J].中国水产科学, 2005, 12( 05): 638-642. 【 2】王建龙 .生物固定化技术与水污染控制 [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4, 291-292. 【 3】李贵宝,周怀东,郭祥云,等 .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水利技术监督, 2005( 03): 57-60.
简介:【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以及创造性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则对于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策略的探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简述空间观念的含义及其培养目标,着力于列举低年级的教学例子论述其培养策略以分享个人对小学生空间想象观念培养的见识。
简介: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将阅读贯穿于整个课堂,重视阅读,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把阅读当作语文教学的根,应着重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阅读中的期待视野,培养学生阅读受挫后的创造力。
简介:摘要: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正在不断的革新,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阅读教学聚焦语言,扎实语言之根 , 着力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落实语言训练,提高阅读教学实效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