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双循环”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文化自信起着重要支柱和精神基因的作用。本次课题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针对性提高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帮助青年大学生将文化自信践行于实际,从中国文化中增强自身文化自信,从而帮助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及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简介:摘要:语文是学生要学习的重要科目,语文的学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事物的美妙,还能在语文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习其他科目做好准备。新课改后,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大循环教学背景下,学生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各年级学生特点不同,教师还应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并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案,完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该根据学生年级的差异性,把握学生动态,在循环教学模式中找出学生发展共性,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本文将通过大循环背景下的分析,研究在大循环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适应性。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经了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浪潮,整体的城镇化率已达60%。在新建基础设施和老旧城区的拆迁改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2020年中国建筑垃圾产量高达30亿t,但资源化利用率不足10%,远低于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为此,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到2030年底中国还将新增高速公路4.7万km和普通公路近100万km。以双向四车道为例,每公里路基需消耗土石方100000m3(以中国路基的平均填高3.4m计算),道路建设对于土石等原材料存在巨大需求。但出于环保的要求,政府对开山采石做出了严格限制。可以预见,未来公路建设所需的原材料将面临严重短缺。尤其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城市群的发展使相邻城市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这些地区不但存在垃圾围城的风险,在道路建设中更是无土石料可取。而周边城镇产生的建筑垃圾经处理后刚好可以补充或替代天然土石料。因此,将建筑垃圾再生料用于路基填筑既能缓解垃圾围城的问题,又能有效解决开山采石导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是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绿化和固废资源化的有力举措。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建筑材料的再生循环与利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