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学生的厌学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特别是我们这类生源较差的学校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课,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下降,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因此,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理诊断:学生厌学是心理疲倦的反应,必须对学生厌学作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分析产生的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指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变厌学为乐学。一、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1.由于持续努力的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学习引起不适和厌倦状态。科学研究表明,
简介: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使我认识到要想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素质,必须按照心理反映的客观过程指导作文。文章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这个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这样,我们可以把构思,写文章的过程简单地表达为这样一个公式:客观现实—心理—语言文字。先得有客观存在的“境”,客观现实的“景”,人的心理才有所反映,再把所反映的内容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我在指导作文时,用“课内素描”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基本训练,这是符合心理反映过程的。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让学生观察各种静物、陈设、动作、外貌等。抓住特点作“单项”素描。例如,教师站在讲台前,手拿教具表演几个有意义的动作,或者态度严肃,突然点几个同学到黑板前背书并解答问题;或者提出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之间辩论等,紧接着指导学生把它“临摹”出来。这一些内容由于从实际出发,是当堂遇到、记忆清晰,历历在目,学生兴趣盎然,易于取得实效。原因在于作文指导是否符合学生心理反映的客观实现过程。先有“物”或“境”,才能成为“意”,这“意”就是内部言语,最后通过思维的整理加工,表达为外部的口头言语或书面言语。古人所说的“意在笔先”、“意能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