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以便于更好地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11月报告的101例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1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65例,占64.36%;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共70例,占69.30%;临床表现以皮肤反应比例最大。结论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尽量减轻不良反应是首要问题。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表现分析
简介:摘要回顾北京积水潭医院于1966年至2016年治疗的13例16侧尺侧拐棒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上肢骨骼放射学特征,以及肩、肘、前臂、腕及手部的外形与功能情况。通过桡骨截骨矫形、尺骨胚基切除、虎口开大、并指分指植皮,以及屈曲指松解植皮等术式对肢体畸形进行矫正。随访并记录患者或其家长对疗效的主观评价。结果发现,13例尺侧拐棒手患者中,男7例,女6例。双侧3例,右侧6例,左侧4例。平均年龄12.4岁(1~29岁)。根据Bayne分型,Ⅰ型4侧,Ⅱ型7侧,Ⅲ型4侧,Ⅳ型1侧。所有患肢均较正常短小。Ⅰ型畸形患者肘和腕关节稳定,活动度基本正常,手部没有明显畸形。Ⅱ型畸形患者肘关节稳定性差异较大,多伴有手部畸形。Ⅲ型畸形患者肘关节不稳定,多伴有手部畸形。Ⅳ型畸形患者肘关节融合,手部无明显畸形。9侧肢体实施了手术治疗。平均随访22.3个月(8~48个月),患者或家属的主观评价为满意或比较满意。尺侧拐棒手的手术治疗侧重于治疗手及前臂畸形,疗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结节性硬化(TSC)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并了解TSC患者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头皮脑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12月至2019年8月,对就诊于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的43例临床表现为癫痫的TSC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周围血液的提取,采用二代测序的方法对TSC基因进行检测,明确基因突变;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头皮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和磁共振检查,确定其发作起始区域、发作形式及致痫结节部位。结果43例中39例有TSC基因突变,4例未检测出基因突变。其中11例为TSC1型,28例为TSC2型。22个基因突变为新生突变。TSC2型患者比TSC1型患者起病年龄早,结节数量更多,但是两者在智力方面和痉挛病史方面并未见明显差异。发作期头皮脑电图局灶性起始患者28例,其中TSC2型患者中头皮脑电图局灶性起源的比例较高,为24例,占85.7%。结论TSC2型患者往往起病年龄早,虽然磁共振表现为多个结节但是发作期脑电图起始往往为局灶性起源。
简介:摘要人感染猴痘(HMPX)可影响全年龄段人群,通常以发热、乏力、肌肉疼痛、头痛、背痛等全身性症状发病,伴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前驱症状1~3 d后,患者出现皮疹,常从面部开始蔓延到身体其他部位,可累及足底和手掌;皮疹历经斑疹、丘疹、水疱、脓疱、脐化、结痂和脱落等阶段;整个病程一般持续2~4周。但是,HMPX临床表现受感染毒株遗传背景、宿主免疫史、感染途径、混合感染和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可出现以口腔黏膜溃疡、吞咽困难、腹泻等少见症状起病,还可出现无发热等前驱症状、出疹先于发热、仅见局部单一病变和无皮疹等不典型表现,且已证实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只有了解和警惕各种不同的HMPX临床表现,才可能及时诊治患者和控制疫情。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小儿白血病临床表现及疾病类型等因素与误诊的关系。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已确诊为白血病初发期患儿214例,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以及白血病的类型、主要的临床表现与误诊病种等一些因素的关系。结果使小儿白血病出现误诊的原因和白血病的类型有一定关系,其中误诊率最高为ALL,高达57.9%,之后为ANLL(40.3%),最后为CML(50.1%),三种类型误诊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年龄与性别无关(P>0.05);在本次研究中的误诊病种类多达24种,其中风湿类疾病是被误诊率最多的病症(16.7%);在临床表现中误诊率较高的为关节痛病史患者(P<0.05),而误诊率较低的则为出血症状患者(P<0.05)。结论小儿白血病的误诊和类型以及主要临床表现等的变化多样相关,患有关节疼痛症状的患者易出现误诊情况,而出现出血症状则比较容易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bodyweightinfant,VLBW)临床表现和死亡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