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缺血肠病是指结肠和小肠因供血不足发生的缺血肠道损害,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缺血肠病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发现以来,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可是因为其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及特征,因此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手段。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特异性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应激性高血糖指数(SHR)与临床预后的关联。方法入组患者来源于急危重缺血血管再通治疗监测与管理的队列研究(RESCUE-RE)数据库。筛选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发病24 h内、影像学证实为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且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SHR通过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预估的平均血糖的比值计算得来。依据SHR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是Q1组、Q2组、Q3组、Q4组)进行后续分析。主要结局为发病3个月神经功能不良预后[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mRS)3~6分]。次要结局包括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病后3个月内死亡、症状性颅内出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SHR与患者临床预后指标的关联。结果本研究最终入组592例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入组患者年龄(63±12)岁,其中男性患者403例(68.07%)。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表(NIHSS)评分为15(11,20)分,SHR为1.23(1.07,1.47),即Q1组:SHR<1.07;Q2组:1.07≤SHR<1.23;Q3组:1.23≤SHR<1.47;Q4组:SHR≥1.47。SHR水平较高的患者成功血管再通率更低[Q4组再通率(70.27%)低于Q1组(83.67%)],且4组间成功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完全校正潜在协变量后,Q4组患者3个月神经功能不良预后风险是Q1组患者的2.38倍(调整后OR=2.38;95%CI:1.59~3.57,P=0.003)。Q4组患者3个月内的死亡风险是Q1组患者的1.80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HR=1.80,95%CI:0.90~3.62,P=0.098)。结论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较高的SHR与发病3个月神经功能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卒中 缺血性卒中 应激性高血糖指数 临床预后 血管内治疗 队列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证型缺血病人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期为缺血辨证论治提供可能客观指标;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确诊为缺血病人114例,根据阳亢症、血瘀症和痰浊症及气虚症诊断标准分为阳亢组28例、血瘀组29例,痰浊组29例,气虚组28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缺血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血瘀证组、痰浊组Hcy水平高于阳亢组、气虚组(P<0.05);结论Hcy水平升高程度可能为缺血的分型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辨证分型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缺血(IS)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住院的613例特发性D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IS者123例)。总结了特发性DCM患者合并IS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特发性DCM合并I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特发性DCM患者进行1年随访,以全因死亡和心脏移植为不良结局,采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患者的预后。结果在70例特发性DCM合并IS患者中发现,符合大动脉粥样硬化亚型者6例(8.6%,6/70)、心源性栓塞亚型者47例(67.1%,47/70)、小动脉闭塞亚型(即腔隙性梗死)者17例(24.3%,17/70)。高血压(OR=1.617,95%CI:1.049~2.491,P=0.029)、高血脂(OR=1.918,95%CI:1.198~3.073,P=0.007)、心房颤动(AF)(OR=1.617,95%CI:1.016~2.572,P=0.043)、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OR=0.986,95%CI:0.977~0.996,P=0.005)以及心内血栓(OR=6.127,95%CI:3.174~11.827,P<0.001)是特发性DCM合并IS的危险因素。在特发性DCM合并IS患者,1年的累积生存率(70.7%)(即未发生全因死亡/心脏移植)低于不合并IS者(83.6%,P=0.004),死因主要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合并IS者3例、不合并IS者5例)、顽固性心衰(合并IS者22例、不合并IS者18例)。结论在特发性DCM合并IS的患者,心源性栓塞最常见,其次是腔隙性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亚型最少见;高血压、高血脂、AF,更低的eGFR值以及心内血栓是特发性DCM合并IS的危险因素;特发性DCM合并IS的短期预后差,顽固性心衰和恶性心律失常是其主要死因。

  • 标签: 心肌病,扩张型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预后 队列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心肌病在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患者的患病率及其与隐源性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发病7 d内的急性缺血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按照缺血TOAST分型进行病因学分型。采用χ²检验比较心房心肌病在不同TOAST分型患者的患病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隐源性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98例急性缺血患者,男661例,女437例,年龄[M(Q1,Q3)]61(53,68)岁,其中隐源性患者128例(11.7%)。隐源性患者心房心肌病患病率[53.5%(46/86)]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38.0%(63/166),P=0.018]和小血管闭塞组[19.4%(37/191),P<0.001],低于心源性栓塞组患者[97.3%(72/7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心肌病是隐源性的相关因素(OR=2.945,95%CI:1.766~4.911,P<0.001)。结论心房心肌病与隐源性中有关,隐源性患者心房心肌病的患病率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小血管闭塞组患者,低于心源性栓塞组患者。

  • 标签: 卒中 心房心肌病 隐源性卒中 N端脑钠肽前体 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常累及心、脑血管,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IS)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常与冠心病(CHD)同时并存。与未合并CHD者相比,合并CHD的IS患者多数病情更严重,死亡风险更高,预后更差。本共识根据病因和临床特点,将其分为脑-心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关IS/TIA、动脉粥样硬化性IS/TIA与CHD共存三大类,并制订了相应的诊断标准。在急性期治疗时间窗内针对中进行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针对CHD则视情形采取分期或同期颈动脉干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心肌血运重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并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在二级预防方面给予危险因素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措施,并积极进行心脏和神经康复治疗。

  • 标签: 卒中 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冠心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脑卒中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提高对调脂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选择2005~2007年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8例(观察组)与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共30例(对照组),将两组进行对照分析,比较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及对两组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脂异常发生率47.4%,对照组13.3%,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78例血脂水平达二级预防的目标有27例(34.6%)。结论血脂异常是缺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急症入院时绝大多数需要调脂治疗,而调脂治疗在缺血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脂异常 调脂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缺血视乳头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1)针对所伴全身病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等。(2)扩血管药物治疗,包括眼部球后注射妥拉苏林注射液25mg,1次/隔日;口服烟酸50mg、芦丁20mg、地巴唑20mg,3次/d。(3)降眼压治疗,常用噻吗心安眼水,点眼,2次/d即可。(4)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包括口服B组维生素,肌注维生素B1、B12,静点能量合剂。(5)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6)应用复方樟柳碱2ml做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d,本组病例79眼治疗后,显效57眼(72.15%),有效14眼(17.72%),无效8眼(10.12%),总有效率89.87%。结论对于缺血视乳头病变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掌握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用药疗程,对治疗缺血视乳头病的患者提高视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脑卒中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提高对调脂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选择2005~2007年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78例(观察组)与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共30例(对照组),将两组进行对照分析,比较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及对两组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脂异常发生率47.4%,对照组13.3%,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78例血脂水平达二级预防的目标有27例(34.6%)。结论血脂异常是缺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急症入院时绝大多数需要调脂治疗,而调脂治疗在缺血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脂异常 调脂治疗
  • 简介:摘要远隔缺血适应是通过对某一器官或组织进行反复、短暂的缺血刺激,使得该器官或组织以外的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对缺血的适应,进而提高其对缺血损伤的耐受能力,该方法具有便捷无创、经济实用、不良反应少、易于普及等优点。近年来,远隔缺血适应在缺血脑血管病患者的应用不断增多。本共识是结合我国脑血管病防治特点,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围绕远隔缺血适应的概念和分型、作用机制、临床实施方法、适用人群、禁忌证及治疗前评估、未来研究和应用建议等临床常见问题制定,旨在引起广大神经科医生重视,以期为我国缺血脑血管病患者的规范化防治和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

  • 标签: 脑梗死 颅内动脉硬化 颈动脉狭窄 远隔缺血适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房增大对于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入院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患者左房大小,将患者分为左房增大组和无左房增大组;对入组患者进行电话/门诊随访;以1年内缺血脑卒中复发、3个月功能独立、良好预后作为预后指标;分别对两组患者一般变量及左房大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构建Cox风险比例模型,评估左房增大对于急性缺血脑卒中预后的风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7例患者,其中男135例,女52例,年龄(66.6±13.4)岁;43.3%(81/187例)的患者左房增大,11.2%(21/187)的患者在1年内出现复发;87.7%(164/187)的患者具有3个月的功能独立;78.6%(147/187)的患者具有3个月的良好预后;左房增大组患者1年内复发比例明显高于无左房增大组(18.5% 比 6.6%,P=0.020);在3个月功能独立及良好预后方面,左房增大组与无左房增大组比例相当;矫正年龄及性别因素后,具有左房增大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的1年内复发的风险(HR=2.739,95%CI:1.100~6.816);在3个月良好预后及功能独立方面无明显影响;矫正所有潜在变量后,具有左房增大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仍具有较高的1年复发的风险(HR=2.449,95%CI:0.948~6.326)。结论在急性缺血脑卒中人群43.3%的患者存在左房增大;具有左房增大的急性缺血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

  • 标签: 脑梗死 左房增大 预后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延续性护理用于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依从性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在护理工作的依从性,缺血脑卒中复发率明显降低。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依从性 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