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包括社会制度、制度体制和法律体系。社会制度反映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权性质和社会关系实质,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基本经济制度。制度体制是关于个人或集体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社会生活领域的活动方式、组织方式。法律体系则是社会制度和制度体制的公共性、权威性和秩序性特性的外在表现,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
简介: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的路很不平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极不平凡。这10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跃升到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精彩答卷。
简介: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实践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群众性、继承性、创新性、开放性以及相对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科学把握这些特征。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突破。具体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它立足于基本国情,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它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所有这些,构成了对“苏联模式”的全面突破。
简介: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化命题,是指文化建设主体对待文化发展的理性思维和实践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初步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整合的结果。新世纪新阶段,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要做到对自身传统文化“批判继承”之自觉,对外来文化“博采众长”之自觉和对未来文化“建设创新”之自觉。
简介: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国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简介:宪法政治即指依照宪法来规范政治或依照宪法来治理国家的政治,它立足于宪法对政治的合法性限制,强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范性,坚持政治行为的实施以宪法为体。宪法政治是人治走向法治的成果,它的科学内涵、本质和特征是什么,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政治体制的价值是什么?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因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条件下,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总结改革开放新时期司法实践经验并进行理论概括的基础上,在反思国内外各种司法理论并借鉴其科学成分的基础上,我国基本形成了概念明晰、系统完备、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体现社会主义司法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的司法理论体系。从理论认知与实践导向的双重角度,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体系划分为核心理论与基本理论两大层面,核心理论包括司法本体论、司法价值论、司法政策论、司法程序论、司法文明论,基本理论包括司法制度论、司法职业论、司法模式论、司法改革论、司法公信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