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刑罚是最严厉的国家制裁手段,因此,原则上刑法所处罚者,是那些已经现实上造成侵害的不法行为。现代刑法的核心领域,依然是实害犯。不过,为了更周全地保护法益,立法者将刑法的防卫线向前推置,例外地也处罚一些尚未造成实害的行为,这些行为只是有可能造成实害而已。另外,古代实行的……

  • 标签: 危险犯 法益 保护法 实害犯 现代刑法 立法者
  • 简介:法国的准备程序主要由当事人及其律师实现证据开示(Discovery)和审前会议的功能,要使审前准备程序发挥整理争点和证据的功能,德国初步审理和书面诉讼准备发挥着美国证据开示和审前会议的功能

  • 标签: 制度比较 审前制度 比较建构
  • 简介:法国的准备程序主要由当事人及其律师实现证据开示(Discovery)和审前会议的功能,要使审前准备程序发挥整理争点和证据的功能,德国初步审理和书面诉讼准备发挥着美国证据开示和审前会议的功能

  • 标签: 制度比较 审前制度 比较建构
  • 简介:思维方式是思维主体(个体、群体)经过长期社会实践,逐渐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那种反映思维客体的样式(模式)或程序.可以说,世界各民族思维方式是社会历史和生产方式动态的定格,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与该民族的原始背景结为一体的.从总体上讲,绵延中国几千年历史的过程,左右着世代炎黄子孙实践活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一样,是一种整体而朴素的辩证思维.但在中国古代哲人和古希腊、罗马哲学家那里,

  • 标签: 现代思维 传统思维方式 民族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 中国古代哲人 中国传统思维
  • 简介:主张教唆犯的成立要件分为主观要件(教唆故意)如客观要件(教唆行为和被教唆者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即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即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

  • 标签: 成立要件 教唆犯概念 概念成立
  • 简介:思维形态作为一种特定文化主体固定了的思维习性的基本状态,反映着特殊的思维结构、价值取向、认知传统和民族个性。它根源于文化的基本模式,取决于不同社会条件下的民族化特征。就现代化而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其许多深层次的文化本质无不与思维形态发生着密切联系,因此,研究两种思维形态,比较其差异与分殊,无疑对了解人类文化,承袭优秀成果,光大民族精粹,将产生现实而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思维形态 中西文化 中国文化 中西方文化 价值取向 思维偏向
  • 简介:反思我国现行成年人监护制度,参考国外立法动态,我国应废止家长式的行为能力宣告制度,引进尊重被监护人的自我决定权的任意监护制度与法定监护制度并存,拓宽成年人监护制度的适用范围,增加监护方法以构建适应客观需要的成年人监护制度。

  • 标签: 监护 保佐 辅助 成年人监护
  • 简介:把马克思的价值概念锁定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上面是对《资本论》的误读.与斯密的价值概念多种定义相似,马克思的价值概念包含劳动价值、生产成本价值(生产价格)、供求拉动价值(市场价值)和要素竞争价值等多重形态.与斯密相异的是,马克思价值概念的多重形态是相互转化的,而不是相互平行的.从方法论角度来看,这就是辩证法和科学方法在定义概念上的差别.

  • 标签: 劳动价值理论 价值概念 马克思 斯密 比较
  • 简介:某日,笔者偶然在网上看到一则被网民们多处转载的贴子,好奇心驱使我耐心地读完了贴中的内容,读后深受感动、感慨颇深,进而促使笔者不自量地撰写此文。以为从事法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们提供一个共同探讨的空间,促进法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尽些微薄之力。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维 硬币 思想政治工作 好奇心 工作者
  • 简介:大陆法系各国民法中留置权的概念并不完全统一。就现有理论模式来看,留置权大致被区分为债权的留置权和物权的留置权,但这种区分是将留置权人为地置于物权和债权系统中予以认定,容易产生语义学上的混淆,在理论上仍欠合理,本文认为,我国民法中的留置权概念与其他国家难以接轨,因而应在考察留置权实质的基础上,妥善处理我国的留置权立法。

  • 标签: 留置权 立法 民法 留置权人 物权 债权
  • 简介:通过以奥斯丁和丘汉平为个案的中西比较,对法律理论的周边语境进行分析,是新型知识社会学在法学中的一种探索,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近代法学理论的历史发动,进而深入理解发展至今的世界法学运作的内在隐蔽含义。

  • 标签: 语境分析 近代法学 比较 法律实践
  • 简介:劳动实际上有三种时态。传统劳动价值论只论述了现在时态劳动和过去时态劳动,印流动状态的活劳动和凝固状态的死劳动,而疏漏了对商品及其价值极为重要的将来时态劳动即冻结状态的潜劳动的概念,因而在解释经济现实时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事实上,将来时态的潜劳动有其客观实在性,它在解释经济现实的应用中能够为深化劳动价值论开辟一条新的生路。

  • 标签: 劳动时态 活劳动 死劳动 潜劳动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即,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监听等特殊技术侦查措施的制度建构,而监听制度更是重中之重。作为一种与公民宪法权利和个人隐私密切相关的诉讼制度,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配置的平衡、能否实现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标。从世界各国立法及实践来看,对监听进行明确立法和规范,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家预防、打击犯罪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明确刑事诉讼中国家公权力和公民个人权利之间的界限、防止对公民宪法权利和个人隐私的

  • 标签: 兼论我国 制度基本 基本建构
  • 简介:在社会学视野中,将习惯视为与国家法并列的'民间法'.其实,'习惯'乃是物质生活条件中生存并制约着法律创制,具有民族特性的'法权关系'.遵从这种'习惯法权'实则是一种'恢复理性原本意蕴'之真实的理性思维方式.权利确认的逻辑告诉我们,国家欲颁行'良法',就必须关注并遵从具有'先在性'意义的'习惯法权'.

  • 标签: 习惯法权 习惯民间法 法律制度 国家法
  • 简介:<正>一、法人犯罪概念的历史发展法人犯罪概念是从犯罪概念分化出来的。原来的犯罪概念,是专指个人(自然人)犯罪,法人犯罪出现之后,法人犯罪概念才逐步地从犯罪概念中分化出来,成为区别于自然人犯罪的独立的犯罪概念。法人犯罪概念的确定与发展与法人刑事责任在各国刑法上的确定和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

  • 标签: 犯罪概念 法人犯罪 职业犯罪 自然人犯罪 法人刑事责任 犯罪主体
  • 简介:在特定的近代中西交往时期里,参与交往的主体的“法律”概念的使用,不可避免地是“策略”性、“目的”性的,而非“一般语言化”的。在这一特定时期里,交往中的“法律”概念的涵义表达是具体语境化的、而非“中西对立”化的。在区分“法律”概念的“感性使用”和“探讨使用”的条件下,这一时期的“法律”概念使用,从某种角度暗示着从近代演化而来的现代及当代法律话语实践本身的相对自主的发展道路,在和近现代政治经济相互纠缠的过程中,甚至在融入近现代政治经济的过程中,中国近现代法律实践反而在一些基本方面依然可以是“独立”的.于是,发现一个认识历史的“法律行动者”的视角是必要的。

  • 标签: 法律用词 话语实践 中西想像 策略目的
  • 简介:权力是一定社会中的公共机关或居于管理和统治地位的人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合法地行使的强制性控制和支配力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维系力量。权力包括非国家形态的公共权力和国家权力两种形态。通常所谓的权力,是指国家权力,即以阶级压迫为基础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力量。

  • 标签: 国家权力 概念 公共利益 社会存在 国家形态 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