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院审查大学行行为时,既应尊重大学决策的自主性,又应保障大学生等相关人权利,而确立有限学术遵从的立场。这要求法院在对涉案大学行进行合法性审查时遵循法律解释的一般方法,并在学术规律的约束下展开解释。对于涉案事务是否属于学术事务而需遵循学术规律,法院可从该事务的固有价值与功利价值予以论证,并对大学学术判断给予较大程度遵从。在合理性审查中,则应以比例原则尤其是必要性原则为标准衡量涉案大学学术利益与大学生等相关人权利,建立有条件的优先关系。核心技术即审查大学是否严肃且善意地考虑了可行的替代性措施;审查该大学行是否遵循了以专业竞争力为基础的同行评审要求。对此,大学不能获得司法遵从。

  • 标签: 权利 学术遵从 法律解释 比例原则
  • 简介:编辑部:刚满12岁的张豆豆,为了买一双乔丹鞋,在跟爸爸妈妈索要钱款未果的情况下。竟把妈妈王红价值万元的钻戒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邻居李某(25岁)。王红夫妇知道后即与李某协商,要求李某返还钻戒,而自己则退还李某的1000元钱。但李某声称张豆豆有卖钻戒的权利,而且他们之间的买卖行为已生效,不同意返还。问:张豆豆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

  • 标签: 买卖行为 钻戒 豆豆 编辑部 妈妈 王红
  • 简介: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是人民法院判定某项法律行为是否应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标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颁布民法典,人们在审判实践中对此认识往往难以一致,掌握上也难相同。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确保公民或法人的民事法律行为达到预期目的,探讨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十分必要。

  • 标签: 民事法律行为 有效要件 社会主义法制 法律保护 人民法院 审判实践
  • 简介:何胜交给小林2元钱的行为应属于赠与行为,也就是说小林等于用自己的钱摸奖。小林虽然只有11岁,但已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法通则>适行的若干意见》第三条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可以从行为

  • 标签: 摸奖行为 儿童 民法 赠与行为 案例分析 中国
  • 简介: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法制化存在的问题,必须在规范政府行为、指导企业转换机制、出台有关地方性行政法规、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或条例规章、维护社会治安、搞好社会福利事业、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政府行为的法制化。

  • 标签: 政府行为 法制化 途径
  • 简介:<正>我系今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86、87、88三个法律学籍管理组共管理143,500名学员,占全校学员总人数(不含89级)的三分之二。平均每人管理4000人左右。2.组织85、86两个年级毕业考试和发毕业证工作。发考卷11万份,发证103,631份。3.组织87级30,100名学员第一学年年终考试,经评卷发出成绩单25,510份,同时进行25,046人第二学年的

  • 标签: 学员 法律系 学籍管理 法律知识 毕业考试 学习
  • 简介:近来,经常从传媒看到、听到这么种说法,在医院里,患者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与照料,与在商场、饭店,人们接受服务人员的服务是等同的,医疗行为即为消费行为。病人就医把自已看作消费者,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损害赔偿,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医疗行为是否应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值得探讨、商榷。一、医疗行为以治疗为目的,消费行为以消费为目的医疗行为指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疾病的预防、畸形的矫正、助产堕胎及各种基于治疗目的及增进医学技术的实验行为.凡以治疗、矫正,或预防人体疾病、伤害、残缺或保健目的,所为之诊察及治疗,或基于诊察,诊断结果而以治

  • 标签: 医疗行为 消费行为 法律关系 归责原则
  • 简介:<正>一、区分宪政行为与行政行为的必要性本人始终认为,作为法律部门的宪法和行政法是两个不同的部门法,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是法典、是各部门法的根本渊源。这在大陆法系国家,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们在设置行政法院、建立行政诉讼机制的同时,几乎都设置了宪法法院(或者宪法保障机构),建立了宪政诉讼机制。法国著名公法学家狄骥也明确指出,公法有三个部门,即宪法、行政法和诉讼法。他说,公法的第一个部门是宪法,"所包括的规则决定统治者的活动范围,统治者各种势力的代表方式,以及他们代理人的地位,他们

  • 标签: 抽象行政行为 宪政权 行政法院 参与行为 利益关系 诉讼机制
  • 简介:某市公安局扣押李某财产的行为是滥用职权的行政行为而非刑事司法行为,对某市公安局的扣押行为是刑事司法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某市公安局的扣押行为是刑事司法行为

  • 标签: 司法行为 扣押行为 行为司法
  • 简介:我国《民法通则》一方面以民事法律行为要件的形式概括规定了民事行为有效要件,另一方面又列举规定了民事行为无效、可变更可撤销的具体情形的立法模式存在严重的逻辑空白。这种立法模式有违意思自治,也与各国立法的普遍选择相悖。民事行为有效具有先验性,是不能被“证实”而只能被“证伪”的,立法不应从正面规定民事行为有效要件。民事行为一经成立即应推定为有效,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 标签: 民事行为 效力 意思自治 推定
  • 简介:资源利用的获利机会是人们自发倡导、组织和实施制度安排的动因.诱致性的行为选择方式需要强制性制度安排对他进行规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制性制度安排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重建所有权的排他性,以消除资源利用中的外在性.通过建立将资源作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制度安排,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 标签: 资源有效利用 诱致性制度安排 强制性制度安排 资源利用 政府行为
  • 简介:依法行政必须建立在科学行政的基础之上.当前我国科学行政的实现程度比较低,落后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构成了阻碍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主要矛盾.二者的冲突主要表现为职权法定化原则与管理权限实际界定的非规范性的冲突,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优先原则与"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冲突,责权统一原则与权限界定模糊的管理体制之间的冲突.为此必须从实现职权界定的科学化,正确处理垂直管理与地域化管理的关系,强化对抽象政府行为的审查等来实现依法行政与科学行政的统一.

  • 标签: 科学行政 依法行政 行政管理体制
  • 简介:1998年6月,A商店法定代表人B因资金周转困难,向有多年业务关系的C个人借款。C借款24200元给B,B出具亲笔书写、签名且盖有A商店业务专业章的借条一张。后A商店法定代表人变更,C多次找A商店索款未果,遂以A商店为被告起诉到法院。在审理过程中,A商店以借条上的业务专用章不是其单位公章、B的借款行为系个行为为由,要求驳回C的起诉。

  • 标签: 起诉 借条 法定代表人 职务行为 审理过程 借款行为
  • 简介:行政行为与司法行为的区别金志华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组织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基于行政职权所实施的一切能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单方法律行为。它有三层含义:第一,实施行政行为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的组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标签: 行政行为 司法行为 法律行为 司法机关 法律授权 法律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家之间的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商家用赠品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本文首先用商行为理论来界定商业赠与的性质,在此基础上,从产品的定义出发来分析商业赠品与主商品之间的关系,确定商业赠与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关键词】商业赠与赠品主产品产品责任

  • 标签: 商业赠与 商行理论 探讨商业
  • 简介:文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建设管理模式。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与学分制改革进程中实施文化管理,应注重加强制度激励、领导感召、文化建设与团队协作,形成学院、系部与师生发展的共同愿景,激发师生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努力创建工作上心、学习用心、师生齐心、创业顺心、就业舒心、生活开心的和谐进步校园。

  • 标签: 文化管理 制度激励 领导感召 文化建设 团队协作 职业行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