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9 个结果
  • 简介:审判、执行是现阶段我国人民法院所共同具有的二项权能,这是由我国的司法体制所决定的。众所周知,民事执行的合理配置对整个强制执行体制、机制以及方式的设计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人民法院应对其在民事执行中行使的权力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合理的配置,改革执行体制,完善执行机制,规范执行活动,最终解决“执行难”和“执行乱”。本文以民事执行的配置为中心,从我国目前民事执行配置存在的问题谈起,通过对民事执行性质进行分析,将其所包含的具体权能划分为执行实施和执行裁决,并考察国外的民事执行的配置,提出了结合审判与执行相分离,将执行裁决从执行局剥离出来,建立单独的执行员序列,以中级人民法院为基本单位,统一管理执行案件,统一指挥、调度执行实施力量,案件分段集约执行,形成法院执行工作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格局。

  • 标签: 民事执行权 合理配置 分离模式 审判权 中级人民法院 执行裁决权
  • 简介:政府与法院基于宪法和法律定位,理应各行其职并由此形成国家权力的有效运行机制.相对于政府的行政权而言,法院的独立审判具有终局意义,政府应尊重和遵从法院的判决,不应有任何妨碍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并因而害及法院的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的行为.

  • 标签: 法律适用 权力边界 司法权威
  • 简介:在刑事审判领域改革以及媒体形态发展的背景下,媒体介入刑事审判活动的广度及深度逐渐扩大。媒体通过对刑事审判活动的报道帮助社会公众实现了舆论监督的权利,促进了刑事审判活动的公开与透明,然而媒体的不当报道及评论亦损害了审判的独立性、司法的权威性。因此,探讨媒体监督与刑事审判之间的关系,挖掘媒体监督刑事审判背后的矛盾根源,推进媒体监督与刑事审判关系的良性发展尤为必要。

  • 标签: 媒体监督 刑事审判 言论自由 审判公开
  • 简介:在实行法官员额制改革过程中,必须一并考虑法院审判人员的分类管理和优化配置问题。在民事诉讼中,为保障公民的裁判请求,对于民事纠纷案件的审理,必须配置入额法官;对于非讼案件的审理、诉前或审前的法院调解以及立案登记等程序事项的处理应交由司法实务官进行,从而让法官专注于民事纠纷案件的审判,以更好地落实公民的裁判请求保障之宪法理念。司法事务官不同于助理审判员,其不能审理所有的民事案件;司法事务官也不同于法官助理,司法事务官不是法官的助手,其可以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司法事务官不是宪法意义上的处理民事纠纷的法官,司法事务官不必进入法官员额。

  • 标签: 法官员额制 分类管理 司法事务官 裁判请求权
  • 简介: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函求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意味着将“十四年抗战”概念上升到国家层面。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本刊专访了原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民法经济法教研室主任、沈阳特别军事法庭审判二战日本战犯亲历者德源①。鉴古知今,通过老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一次成功的针对国际战犯改造与庭审历史案例的回顾、分析与借鉴,推动我们进一步审视当下中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国家治理理念。引发学者们深入思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中国应当如何书写大国担当。

  • 标签: 法庭审判 日本战犯 二战 军事 沈阳 专访
  • 简介:我国警察在国家权力框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警察既带有行政执法的性质,又不乏刑事司法的色彩。就监督国家权力的角度而言,外部监督比内部监督更具有约束力。然而,目前对我国警察仍然缺乏一个相对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其中,构建对不依法履行警察的机关的罚款和晋升考核机制、国务院对省级投资和拨款机制是警察外部监督制度选择进路的两架"不可或缺的马车"。同时,从机制上对警察权实行外部监督可以将法治警察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 标签: 警察权 有效外部监督 机制选择 进路
  • 简介:行政权有其天然的泛滥和扩张的特性,甚至会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除权力机关监督外,社会监督对行政权的监督也应该是重要的法律监督。我国社会监督对行政的监督尚有许多不足,影响了监督的效力与效果。因此,应从提高信息公开化、强化监督机制、细化相关立法、加强舆论监督、培养公民先进的法制观念等方面予以完善。

  • 标签: 社会监督权 行政监督 立法滞后 法治观念 制度建设
  • 简介:一个妙龄少女不断给男友发信息催他自杀,结果患抑郁症的男友真的自寻短见。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催命女友'算杀人凶手吗?最近,美国马萨诸塞州法官对此给出了答案。追魂夺命的'情话'2014年7月,一个静谧的夏夜,在距波士顿市约96公里的停车场里,18岁的康拉德·罗伊正在自杀。致命

  • 标签: 催命女友 审判催命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监督的实质在于履行法律监督功能。实践中,人们对检察监督的定位存在争论,认为检察监督可为司法权或行政权或准司法权。实际上,检察机关既不是行政机关,也不是司法机关,而是法律监督机关,检察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独立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检察监督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历史发展,是一种良政。

  • 标签: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权 法治监督
  • 简介: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实践中典当行业操作混乱,审判实务中典当纠纷问题较多、争议较大,裁判结果各异。现拟通过我省法院审理的五宗典当实务典型案例对当前典当纠纷审判实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典当行业 审判实务 法律规范 裁判结果 典型案例 法院审理
  • 简介:违法建筑不能获得房产初始登记,购买人也因不能办理过户登记而无法获得法律认可的房产所有权。但违法建筑物买卖事实就在那里。那么,在违法建筑购买人死亡后,其继承人能否继承该违法建筑,以及继承人继承了该违法建筑的什么权利?进而,如果违法建筑被无权占有,继承人又是依据什么权利请求返还?对此,某法院的两审判决结果截然相反,值得学界认真探讨。

  • 标签: 违法建筑 违法建筑继承 无权占有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指出,“要加快建设‘智慧法院’,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 标签: 最高人民法院 审判能力 现代化 体系 智慧 信息化
  • 简介:审判中心制度的构建定位于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相关举措是在保持现行司法体制不变情形下展开的,这只是一种技术路径的改革。技术路径的改革由于缺乏系统环境的支持,往往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实践中的困难正印证了这一点。审判中心的本质是确立审判威,而审判威的树立仅靠审判环节难以实现,需要放在更大的司法体制系统视野下,在三机关职权关系上做出调整,即确立法院中心、树立法院权威,这是审判中心乃至审判威得以实现的外在基础。未来审判中心或者审判威的真正建立需要在对相关原则、制度加以修改完善基础上,围绕系统和技术双重路径立体化、复合式展开,方能真正实现审判中心。

  • 标签: 审判中心 法院中心 审判权威 系统路径 技术路径
  • 简介:审判团队在弱化案件审批、强化专业审理、推动领导办案、优化人力配置等方面已取得成效,尤其在“去行政化”促进法官独立审判,重“集约化”强化团队办案力量上体现出显著的制度优势.同时,该项改革也存在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的问题,包括司法责任制难以完全落实、增加管理成本、削弱审判合力优势、审判庭长“有权无力”导致履职困难等.对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应强化制度自洽,重视既有制度对接和给未来制度留下接口,另一方面应加强改革的协同落实,通过顶层设计统筹安排、启动释法或修法,对审判团队制度做出更为系统、整体和可行的完善设计.

  • 标签: 审判团队 制度完善 司法责任制 《人民法院组织法》
  • 简介:构建以抗诉为中心的刑事审判监督格局,是刑事司法领域发展与完善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在给基层检察机关抗诉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向审判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以抗诉为中心的刑事审判监督格局的发展与完善,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克服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阻力,实现抗诉数量、抗诉质量双提升,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 标签: 抗诉 刑事审判监督 基层 困境 应对措施
  • 简介:监督在我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建立监督运行的长效机制,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探索监督的系统架构,可以为治国理政与政党建设中监督的具体运用提供方向;厘清监督运作的制约瓶颈,有利于更好地革除弊端,发挥治国理政与政党建设中监督的作用,为进一步优化监督的实践路径,进而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从严治党 监督权 系统架构 制约瓶颈 优化路径
  • 简介:农村土地“三分置”的目标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此,须对土地经营进行物塑造。其途径是在土地承包经营之上,通过合同与登记创设“次级土地承包经营”。次级土地承包经营在物权法定意义上仍然是一种“土地承包经营”,权利人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可将该权利设定抵押或作其他法律处分。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应将次级土地承包经营纳入“法律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不动产权利”,作为土地承包经营的负担在登记簿中加以记载,并颁发不动产权属证书。

  • 标签: 三权分置 土地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次级土地承包经营权
  • 简介:实体物之物观之僵化,减少了私法(自治)体系之融贯性,从而使概念不经济了。科斯界定无体电波之财产权利作为市场交易之前提条件,在于定分而已。土地使用相邻关系之界分,不是以物理疆界为标准。物权法定作为私法自治之例外说法,并不能成立。对于占有,不应由现实管领独占而排除其它指涉。侵权法中的实体物之物观之结果不法说,造成了过失客观化,违反了私法自治之过失责任原则。“财产利益”应取代物作为财产权利之分析起点。概念之经济性在财产法律之表现,不是单一概念之闭锁,而是其概念与法律体系是否融贯。

  • 标签: 物权观 私法自治 物权法定 过失责任 财产利益 概念经济性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逐渐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实现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虚假诉讼在民事网络审判中出现的次数日益增多,主要是在对视听技术利用的基础上,忽视了对案例本身的分析,极大程度上损害了实际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影响了司法部门的权利和威严。为进一步明确民事远程审判中的虚假诉讼问题,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民事远程审判虚假诉讼的特征展开分析,同时研究民事远程审判中关于虚假诉讼的问题。

  • 标签: 民事远程审判 虚假诉讼 立法模式
  • 简介:由于我国司法实务中存在着审判对侦查卷宗过度依赖,而产生了"先定后审""先判后审"的现象;司法裁判行政化对司法原则及功能的破坏,而产生了"陪而不审""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现象。上述问题深刻制约着"审判中心主义"的良好诉讼制度格局的形成。有必要从司法实务层面,对制约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形成的原因加以探究,以期开拓理论视野。

  • 标签: 侦查中心主义 司法裁判权 司法行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