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做好民族工作,要靠好干部。他指出,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各族干部与人才队伍,尤其是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优秀干部,是更好更快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因素。一方面要注重在实践中特别是地方和基层一线实践中培养、锻炼和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切实加强少数民族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另一方面要继续有计划、分层次组织安排少数民族干部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民族干部院校进行培训,
简介:法官员额制和法官助理制度的改革,呈现出改革推动高位化、性质定位职业化、管理序列单独化、人员来源多样化、基本职责明晰化趋向,这既为法治人才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又提出了法科学生向“熟手”助理迅速转变的素质需求。《司法责任制意见》对法官助理职责界定为审判业务辅助,为法治人才培养及素质训练提供了标尺基于法官助理所承担的诸多职责,应着重培养和训练法治人才的理念(司法良知、法律信仰和法治思维)、知识(法律知识和社会知识)和技能(法律运用、人际沟通、纠纷化解和文书写作)。在法治人才的培养方式和机制创新上,应推进职业教育的坚持与深化、法院与高效的有效互动、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的有机统一、考核方式的不断丰富等。
简介:地方政府改革浪潮席卷全球,但国内围绕地方政府试点改革与中央精神比较的研究尚不多见。借助内容分析法和网络分析法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J市《试点改革工作方案》进行深入比较,探索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试点改革是否领会了中央精神以及央地改革的异同。结果表明,J市改革作为中央《决定》在地方的缩微版,各项举措反映中央精神的同时,也兼具自身特色。具体表现在:较之中央全面改革,J市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组合式创新"的做法兼顾了改革的均衡与协调;减少审批是促进其他改革持续进行的重要抓手;公众逐步成为地方改革的重要主体。这些改革特色为推动中国其他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实施改革提供启示和方向。
简介:政治组织的"适应性"是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中国共青团自1922年诞生至今的95年里,每个历史阶段的适应性并非整齐划一。它取决于时代潮流的驱动,"母党"的政治要求,青年的发展趋势,来自社会多维度的支持、压力与需求,共青团自身的传统、机制以及领导层的决策取向、各级团组织的执行力等。当代中国共青团的适应性是围绕"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共青团""现代国家需要什么样的共青团"展开的,涉及到五大关系的重构:团与政党的关系、团与政府的关系、团与青年的关系、团与市场的关系、团与社会的关系。破解组织"内卷化",则构成共青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组织适应性的关键之举,可以从多元回归的维度梳理行动思路——回归初心,回归常识,回归理性,回归梦想。
简介:全球化、后工业化把人类引入一个创新的时代.因为全球化、后工业化是一场根本性的社会变革,所以需要通过创新去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在工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社会的组织化,人们是通过组织去开展社会活动的.组织既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也是社会的呈现方式.因此,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的一切创新活动都会发生在组织之中,会以组织创新去推动社会变革.组织创新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行为层面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方面;其二,是模式创新,即创建新型的组织模式.行为层面的创新在官僚制组织中也一直存在,但时常受到官僚制组织模式的约束和限制.从官僚制组织向合作制组织的转变属于模式创新.一旦我们建构起合作制组织,行为创新将不再受到任何限制,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创新.
简介:十八届三中全会及此后的一系列决定和规划都一再强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是'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改革开放创造了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正是有了各地政府的参与,甚至作为主要的推动力量,通过一系列合适的体制机制供给为实体经济发展与产业创新提供了有利的上升空间,最终实现经济长期快速增长。成都面对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新目标,近期出台了'产业新政50条'及配套政策,着力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加快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和发展方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