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司法能动主义'是一个不合中国司法语境的、含义混乱的标签,不足以正确反映我国司法权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应当用'司法权的能动'来替代相关的论述。当下中国司法能动的发挥对于应对诉讼量激增的客观形势、充分利用司法资源、完善司法程序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司法权也必须在宪政框架内恪守其本分,遵循应有的界限。

  • 标签: 司法能动主义 司法权的能动性 司法能动性的界限
  • 简介:司法过程中法官在法律适用中的自由裁量权体现了司法能动。我国主要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大量抽象司法解释的方式来指引法官在个案审理中的法律适用,这种司法能动的行使方式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发了一定的争议。我们应当客观地看待我国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权,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应当在纯化现有司法解释体制和审级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辅以判例,并逐步扩大法官在个案审理中的法律解释权。

  • 标签: 司法能动性 司法解释 规则创制 判例
  • 简介:<正>科学认识主体能动的实现,体现在科学认识成果即知识体系中。由于科学认识活动本身固有的二重化过程,主体认识活动的结果不可能总是与其目的相符的。由此产生了科学认识主体能动之二重实现的问题,即积极实现和消极实现的问题。因此,在科学认识论的研究中,有必要考察科学认识的二重化和科学认识主体能动的二重实现,阐明科学认识主体能动之积极实现的条件。

  • 标签: 科学认识主体 能动性 二重化 科学认识论 认识活动 知识体系
  • 简介:司法能动主义在我国司法领域以司法能动运作为核心,以法院和检察院分工和协作为基础成一体两翼式的展开。检察能动是指检察机关在涉及社会整体利益的领域,不拘泥于现有法律的规定,积极主动地行使检察权,通过以不同方式参与司法审判的形式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实质公平的司法理念。检察能动的发挥是经济法案件的特殊所决定的,经济法案件中发挥检察能动的合理性显而易见。当然,检察能动的发挥,应当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既要明确检察能动的向度,也要明确检察能动发挥的限度。

  • 标签: 司法能动主义 检察能动性 经济法案件 公益经济诉讼
  • 简介:认识和实践法官裁量权以及理解和践行能动司法遭遇多重困境,客观上需要从法官办理案件行为及其过程的本质属性出发,认识法官在司法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动能动的革命反映论、法律规则的知识与非自足性理论以及诉讼认识的历史与诉讼过程的动态性理论,是认识和发展法官能动的理论依据。法官能动在本质上是作为“主体”的法官对作为“客体”的案件,应当具有的有差别的能动行为及认识活动过程。相对于法官裁量权和能动司法而言,法官能动在根本上属于认知范畴,其内容更为丰富,产生和发展以及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都具有特殊

  • 标签: 法官能动性 人的主体性 诠释
  • 简介:<正>前些年,我国哲学界就实践唯物主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讨论中,大家尽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表述和概括存在着分歧,但通过多方面的考察、比较和论证,对以实践为核心的自觉能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对以往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机械论缺陷,逐步有了深刻的认识。本文试从这个角度对毛泽东关于自觉能动的重要思想作些探讨。

  • 标签: 毛泽东 自觉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思想 哲学教科书
  • 简介:在美国的政治传统,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及联邦制精神下,联邦司法机构得否逾越其就人民权利内容与实施条件等确认之被动角色,与司法权是否受有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牵制的职能分责,特别是对立法机构所通过之法律条文是否具备司法审查与违宪审查权,以及能否以该司法审查与违宪审查权就行政机构之措施行为进行干预,成为美国宪政发展与研究美国宪法立宪真意之争论焦点。其中由司法至上或司法优位的支持者所形成“司法能动主义”成为该主张最为著名与有力之论述。然而,未如美国具备此政治传统的我国中国大陆地区(以下简称“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是否便于援引司法能动主义作为司法机构积极介入人民权利实现或彰显司法权存在的积极性,除了有必要对司法能动主义一词之源生定义上进行商榷,也需要为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致力司法机构及司法权与涉及人民权利保障之具体化二者之间的主动及积极性作为觅得更加适宜诠释之词。为此,本文针对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的起源与不断转变之定义的内涵,将其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卡西案提出检视是否遵循先例的四项原则所标志美国判例法具备的特征,结合归纳自美国司法裁判过程主要考虑的五项要素,就其关系进行相互整合,尝试建立起一简洁而易于明了的分析框架模型,以为展示美国司法实务界与司法能动主义之间的结构关系。

  • 标签: 司法权 司法能动 美国宪法
  • 简介:能动司法"从理论逻辑上说有成立和存在的合理性,但在不同的政治法律传统下,能动司法不仅有不同的形态,而且实际效果可能南辕北辙。能动司法既可以成为法治秩序的一部分,也可能成为人治在司法领域的代名词。对于缺少法治传统的中国法律实践,必须格外强调把能动司法限定在法治的框架内,特别警惕借能动司法之名行司法人治之实。在形式主义、规范主义的法治观尚未扎根的情况下,法社会学作为"能动司法"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可能向人治社会的政法理论传统回归,能动司法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追求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

  • 标签: 能动司法 法治 人治
  • 简介:我国的“能动司法”具有服务、主动、高效的特点,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司法能动主义”涵义不同。在我国,“能动司法”与政治是不可分割的,但司法不能“政治化”。“能动司法”与“司法克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司法运作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共存于司法活动当中。在能动司法的过程中,要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 标签: 能动司法 政治 司法克制 社会效果
  • 简介:<正>近年来,随着法理学研究领域对"能动司法"、"司法能动"、"司法能动主义"等问题的深入研讨,一些学者也开始在刑事司法领域倡导能动主义,并引起了一些争论。笔者认为,在刑事司法领域倡导能动主义,既超越了我国目前的法治发展阶段,同时更忽略了刑事司法活动的特殊。如果将之施行于刑事司法实践,必将严重阻碍我国刑事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刑事司法活动必须坚持司法克制主义的基本立场。

  • 标签: 刑事司法活动 法理学研究 刑事法治 罪刑法定原则 刑事司法实践 国家刑罚权
  • 简介:[本刊讯]2009年5月27日,"第一届长三角地区人民法院司法协作和发展论坛"在杭州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致函祝贺,沪、苏、浙三地高院院长应勇、公丕祥、齐奇出席论坛并发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利明、张志铭等专家学者及三地法院的资深法官参加论坛。

  • 标签: 最高人民法院 长三角地区 发展论坛 司法协作 社会经济发展 司法能动性
  • 简介:<正>"司法能动"这一概念俨然成了近来学界最热门的概念,许多学者和实务专家也对司法能动本体论及周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有些看法颇有见地和深度。也许是笔者理解不够或视角的原因,总觉得这些议论还有未点到之处或没有达到应有的点上,依然有隔靴搔痒之感。毫无疑问,"司法能动"这一概念是一个西方法制语境下的概念。其意向是相对于"司法被动"的状态而言的。无论是"司法能动"还是"司法被动",在西方法制语境下都有多重指向和相对。指向之一是特定于司法与立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架构状态,是针对与立法权、行政权的相互关系而言,是指司法权的作用导向。司法能动表达的是对立法权、行

  • 标签: 中国语境 现实主义法学派 超越法律 诉讼体制 诉讼效率 立法原意
  • 简介:毛泽东指出,作为人的根本特性的主观能动的发挥作用不是自发的而是自觉的,有特殊内部启动机制和外部启动机制,人的需要和利益、精神追求是主观能动发挥作用的内在启动机制。外部启动机制又包括目标、竞争、奖励等外部激励机制和客观规律外部约束机制。

  • 标签: 主观能动性 内部启动机制 外部启动机制
  • 简介:中国司法能动在内涵、主体、能动的范围及程度、表现形式上均有自己的特色。考察中美两国司法能动的差异,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对中国司法改革沿着自己的进路推进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司法能动 中国 美国 特色
  • 简介:<正>罗宁生同志对主体能动构成的研究(《论主体能动的构成和层次》,载《求索》1991年第3期,以下简称罗文)颇有见地,给人以启迪。但是,笔者认为主体能动构成包含着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必须加以拓展和深化。罗文指出:“主体能动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更准确地说,是由能动认知、能动情感、能动意志和能动行为所构成的一个复杂动态系统。”笔者认为,

  • 标签: 主体能动性 意识能动性 质能 法国兵 历史主体 实践主体
  • 简介:在中国法治语境下,能动司法强调在依法司法的前提下,司法审判活动要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个案公正与普遍公正的统一,依法裁判与案结事了的统一,因而体现了坚持服务大局与依法司法的统一,坚持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坚持回应关切与综合考量的统一,坚持开放引导与协同司法的统一,坚持规范司法与制度建设的统一。能动司法蕴含着促进和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对于社会正义问题,思想家们众说纷纭,各具见解。实际上,讨论社会正义问题,必须密切联系社会主体赖以生活及其发展的社会条件。从本体论意义上讲,社会正义乃是社会主体权利要求的制度化实现,是人类意识的载体形式。由此,社会正义拟可区分为制度正义、程序正义和行为正义三种类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必须始终高度关注和重视解决社会正义问题。维护社会正义,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能动司法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内在要求。促进和实现社会正义,不仅构成了司法权的本质属性,而且已经成为能动司法的价值目标。在当代中国司法审判活动中,必须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维护和实施社会正义的能动作用,深入推进能动司法制度与机制建设,从而更加有力地维护社会正义。

  • 标签: 能动司法 社会正义 实质法治
  • 简介:现代西方法治关于司法被动和中立的历史源头在于资产阶级先哲们提出的分权制衡的思想,这一特征具有历史的阶段和特殊。从整个司法发展的历史看,能动司法则是司法的基础和一般。在中国现实的社会条件下,能动司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强烈愿望和广大民众的普遍需求。司法机关应当对这一需求做出积极的回应。能动司法应当坚持法治原则、服务原则和有限原则,既要避免消极中立、无所作为,也要避免司法盲动。人民法院应当在为中心工作服务、推动司法的大众化、实施司法救济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司法能动作用。

  • 标签: 能动司法 原则 法理基础
  • 简介:作为一种司法理念或司法方式,中国的能动司法与西方司法能动主义既有知识上的缘脉关系,也有现象上的同质,但由于各国政治及司法制度的不同,两者亦有一定区别,总体上应将中国能动司法视为世界法治语境中司法能动主义的一种特殊形态。西方司法能动主义是以司法独立较强、全社会规则化意识较为明确、法官职业化制度较为成熟为基本条件的,因此,对于国情差异较大的中国来说,能动司法在实践形态上对西方司法能动主义应既有保留,又有创新和发展,同时应从多方面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亦即:宏观上,建立良性的司法与政治的互动机制;中观上,建立有效的最高司法机构指导机制;微观上,建立合理而有序的法院内部审判运行机制。

  • 标签: 能动司法 司法能动主义 约束性条件 保障机制
  • 简介:主观能动思想是毛泽东哲学中最有特色和最精髓的部分。文章分析了毛泽东主观能动内部结构层:从感性认识能动、理性认识能动、实践能动、意志能动显示出从低到高的层次,并对这一层次的理论意义作了分析。

  • 标签: 主观能动性 层次 认识 实践 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