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肉鸡孵化、养殖、屠宰加工和配送分销各环节的沙门菌污染状况,确定易受污染的环节和样品类别,为预防和控制由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济南市肉鸡孵化场、养殖场、屠宰场(点)和配送分销点设置16个监测点,按不同的季节和环节定期随机采集监测样本。检验方法按照《2012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执行。结果监测17种样品共1204份,13种样品检出沙门菌202株,总检出率为16.78%。除1种不可分型外,其他分属4群28种血清型,以印第安纳血清型沙门菌最多(37.13%);4个环节中,以屠宰加工环节沙门菌检出率最高(23.14%);四个季度中,以第二季度沙门菌检出率最高(21.74%);17种样品中,以屠宰环节的褪毛后整禽样本沙门菌检出率最高(42.19%)。结论济南市肉鸡相关行业的沙门菌交叉污染严重,应加强肉鸡生产链全过程的监管和监测,并针对各污染环节和工序,确定不同的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以减少沙门菌的交叉污染。
简介:通过传统玻片凝集试验对78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检测,结果将这些沙门氏菌分成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主的21种血清型,其中沙门氏菌SJTUF10023证实为自凝菌,无法鉴定血清型.利用MLST可以较精确地预测、区分不同血清型菌株,聚类的各个分支与血清型基本呈对应关系(96.2%,75/78),其中有3株沙门氏菌(1株阿贡纳、1株阿伯丁和1株斯坦利)聚类结果与血清型不一致.根据O抗原(rfb基因簇)、H1抗原(fliC基因)和H2抗原(fljB基因)分别设计引物进行PCR反应,并与测序相结合,对78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测定,结果仅l株伤寒沙门氏菌的H2抗原出现假阳性结果,准确度达98.7%(77/78),且编号为SJTUF10023的自凝菌被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说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快速检测沙门氏菌血清型,有望在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中成为替代传统血清分型的方法.
简介:目的调查肉鸡屠宰场加工环节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方法采集肉鸡屠宰场的入厂活鸡肛拭子样本,宰杀褪毛后整禽样本、预冷后整禽样本、预冷池水、分割刀具和案板、冷冻鸡肉样本以及工人手涂抹样本,按《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方法检测沙门菌。结果2011—2012年共检测样品896份,检出沙门菌293株,检出率为32.7%;鸡胴体的检出率高于鸡活体。2011年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为印第安纳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2012年优势血清型为印第安纳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宰杀后样品中印第安纳沙门菌的构成比有所下降,而鼠伤寒、肠炎等其他优势血清型的构成比相对增加。结论沙门菌广泛存在于屠宰场各环节样品中,宰杀环节易导致沙门菌的交叉污染。
简介:目的结合不同标准和规范要求,对Petrifilm^TM沙门菌测试片(以下简称3M测试片)进行评价。方法用53个血清型的64株沙门菌及30株不同种属的非沙门菌,对3M测试片的包容性和排他性进行评价;针对12类食品样品,通过与我国国标方法的平行检测,对不同沙门菌检测系统的检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株沙门菌在所测试4种分离培养基上生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沙门菌分离培养基对30株非沙门菌抑制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沙门菌选择性增菌肉汤-选择性培养基组合可影响食品样品中10^-1cfu/25g染菌水平沙门菌的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RV(R10)-3M测试片组合检出率最高,而两种选择性增菌肉汤-选择性培养基组合(如国标法)可提高不同种类食品样品中人工污染低浓度沙门菌的检出。结论3M测试片以其快速、方便、易保存,且准确性与国标方法相当的特点值得在食品微生物检测行业推广。
简介:目的概率评估上海市非伤寒沙门菌(以下简称"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负担,为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60个街道/乡镇,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得居民急性胃肠炎的人年发病及就诊情况。随机抽取上海市23家监测医院,获得患者采样率、检测率、阳性率等数据。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得沙门菌感染病例的报告率。根据疾病发病与报告金字塔建立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从主动监测和被动报告两种方法估计上海市沙门菌流行病学负担。结果上海市居民急性胃肠炎人群调查获得年发生率为23261例/10万,患者就诊率为20.47%(26/127)。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采样率为21.66%(5974/27587),沙门菌阳性率为3.53%(211/5974)。沙门菌阳性的报告率为81.04%(171/211)。根据被动报告病例直接计算的年发病率仅为5例/10万。被动报告概率估计的上海市沙门菌年发病率为270例/10万[95%可信区间(95%CI):185~399],估计每年发病人数6.21万(95%CI:4.25~9.18),总低估系数为60∶1。主动监测估计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为686例/10万(95%CI:549~843),估计每年发病人数为15.78万(95%CI:12.64~19.42),总低估系数为154∶1。经过比较,主动监测估计结果为被动报告估计结果的2.54倍。沙门菌感染具有较明显季节性,每年5~8月是沙门菌感染的高发期。结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估算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远高于被动报告估算的年发病率,说明主动监测在掌握疾病发病、就诊和流行病学负担估计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同时发现患者就诊率是影响沙门菌感染总病例数估计的最大因素。本研究进一步证明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在我国食源性疾病单病种疾病负担领域的可行性。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市2009—2011年旺兹沃斯沙门菌的耐药及分子分型特点。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6株旺兹沃斯沙门菌进行10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CLSI2010年版标准判断结果;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6株旺兹沃斯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6株旺兹沃斯沙门菌中只有1株对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甲氧苄啶和四环素耐药,其他菌株对这10种抗生素均敏感;6株旺兹沃斯沙门菌共产生5种PFGE带型,其中2株表现为同一PFGE型别。结论2009—2011年旺兹沃斯沙门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部分菌株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
简介:为控制由沙门氏菌污染鸡蛋引起的食物中毒,对我国带壳鲜鸡蛋的沙门氏菌污染引起人群感染的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估.带壳鲜蛋沙门氏菌定量危险性评估模型模拟了从农场到餐桌(即从生产到消费)由于消费带壳鲜鸡蛋引起沙门氏菌病的危险性.模型计算每年因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带壳鲜蛋而引起沙门氏菌病的人数平均为5.3×107人(5th~95th百分位点值:4.0×105~2.2×108).与全国疾病监测点的监测数据预测的沙门氏菌病例数据吻合,表明该模型可以合理地预测危险性.通过改变该模型的重要参数,评估了几种降低危险性措施的效果,发现控制鲜蛋贮存的温度与时间是影响危险性结果的最重要因素.该评估方法的框架为我国今后进行其它类似的定量危险性评估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