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将来自嗜酸乳杆菌K1的胞外阿魏酸酯酶应用于糖化过程,以释放游离酚酸进入到麦汁中.该酶在生物反应器中制成,并部分纯化从而获得单酶.在52℃时,游离阿魏酸和香草酸释放到麦汁中(糖化醪中酶的用量为4.09-14.60U/L),在62℃能检测到阿魏酸(酶的添加量为14.60个单位/L).在26℃时,酶的任一浓度都能使游离P-羟基安息香酸和丁香酸得到有效释放;在52-74℃,游离的P-羟基安息香酸也能释放(酶使用量为14.60U/L);在26-52℃时,游离儿茶酸也能被酶制剂(酶用量为8.75U/L和14.60U/L)有效水解;起源于绿原酸的游离咖啡酸在26-62℃也能有效释放.在糖化过程中,虽有细菌酯酶的活性,但没有P-香豆酸释放出来.而由于其较低的热稳定性,在62℃或74℃时,嗜酸乳杆菌K1的阿魏酸酯酶不能释放酚酸.综上所述,嗜酸乳杆菌K1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产生阿魏酸酯酶的来源物质,在糖化初期可用于抗氧化酚酸的释放.
简介:连续发酵回收酵母泥在贮存期间的质量稳定性对发酵过程中酵母性能的表达至关重要。对此提出了所有酵母菌株在3-4CC贮存都有利于发酵这一假说。为了验证这个假说,选择large酿酒酵母菌株W34170在"啤酒"这种厌氧条件下进行贮存温度(4CC、10CC和25CC)的差异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贮存在4CC和10CC的酵母泥在酵母活力(采用拧橡酸亚甲基紫和oxanol进行坪估),细胞内肝糖和海藻糖水平,以及细胞膜饱和指数上没有区别。贮存在4CC的酵母与10CC的相比,葡萄糖诱发质子流减少。尽管这些实验没有大生产规模进行,也没有考虑到酵母泥在4CC和10CC贮存|时的发酵情况,但是却预示最适合的酵母贮存温度可能比酿酒工业中应用的典型温度要高一些。
简介:为建立红枣中氯吡脲(4-CPPU)和赤霉酸(GA3)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方法(HPLC-MS),用甲醇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经Sep-pakRVac3cc(200mg)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使用AgilentSBC18色谱柱(50mm×2.1mm,1.8μm)分离,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离子扫描模式下做HPLCMS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建立的检测方法条件下,氯吡脲和赤霉酸均在10~100ng/mL检测范围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氯吡脲和赤霉酸的检出限均为7ng/mL,定量限分别为22ng/mL和25n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5%和93.3%,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和3.8%,达到检测要求。该方法可用于红枣中氯吡脲和赤霉酸的残留测定。
简介: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甘肃武威博物馆馆藏大藏经用纸的纤维、填料以及染色、书写、绘制材料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观察和测试,旨在探明其相关工艺和保存状况。分析结果指出,该大藏经用纸以亚麻、苎麻、构皮及棉花等纤维为原料,经过石灰浸沤及切割、舂捣加工,并以高岭土为填料,制成用于书写经文的纸张。再以靛蓝染色,并以石墨涂敷纸张、赭石描框,最后,以银泥书写经文。该大藏经的保存状况不甚理想,粘连、虫蛀等损害和破损程度都颇为严重,亟待修复保护。此项工作为元明时期河西地区宗教用纸的研究以及该批大藏经的修复和保护提供了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