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财务报告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制定关系到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和认定,也是内部控制合理评价的重要环节。文章以2011-2015年沪深A股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公司为样本,考察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定量认定标准的制定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影响。结果显示:定量认定标准制定越严格,上市公司当期内部认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越多、外部根据重大迹象认定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越少、同时出现企业内外部重大缺陷认定差异的概率越小。
简介:论文基于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间具有的相互替代作用和互补作用,研究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审计定价的关系,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间具有相互替代作用,即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进一步基于产权性质的视角,研究表明审计师对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企业设置更高的审计定价,而且与非国有企业相比,该现象在国有企业更加显著。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直接决定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投入程度和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进而影响到外部独立审计师的审计定价。论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审计师基于风险导向原则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从而降低所面临的风险和审计投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简介:本文研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分析师跟踪及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相关性。以2014年度有分析师进行业绩预测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披露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发生财务重述、被监管机构针对财务报告处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定义为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样本,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控制内生性,本文的回归结果表明,分析师倾向于跟踪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时,分析师的预测错误更大,预测偏差更大,但预测偏差更大并非是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造成的,而是诸如规模、财务杠杆等公司特征造成的。
简介: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潜在的私人收益(例如,更加便利的盈余操控)相关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有隐瞒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强烈动机。本文通过贵糖股份的案例揭示了在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控制,且股权集中的"壕沟效应"压倒"利益协调效应"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可以通过控制董事会、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人选而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督机制失效,导致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无法得到及时的识别、披露和整改。但高质量审计师的引入,能够发挥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治理功能,揭露被隐瞒不报的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监管者应高度关注大股东控制对于内部控制规范有效执行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为高质量审计师有效发挥治理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