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据报道,中国铁路总公司负债自2009年开始,从1.3万亿直线上升至2015年4.14万亿,占铁路总资产的60%以上,尽管负债额度已经让人惊讶,但是丝毫不影响我国大力发展髙铁的步伐.据中铁总公布的数据,2016年一季度,国家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27.43亿元,同比增长14.65%.2016年,中铁总计划完成投资8000亿元以上.

  • 标签: 高铁 成就 前景
  • 简介:中国高速铁路前期论证、国务院作出决策以及规划安排,建设战略设想、建设战略安排及建设组织多方面,回顾了中国高速铁路前期和规划研究、建设发展历程。分析了高速铁路在推动都市发展,形成交通圈,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转移,促进旅游业,带动房地产,缩小城乡差距发挥的巨大作用。对中国高速铁路未来发展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

  • 标签: 高速铁路 铁路建设 建设回顾 发展思考
  • 简介:中国铁路是一支重要的运输力量,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避轻重的作用。GSM-R技术在促进铁路专用移动通信技术进步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近日喜讯传来,西门子通信集团以其世界领先的GSM-R技术解决方案赢得了北京-天津客运专线通信网络合同。据此合同,西门子还将提供包括INMS、光传输、数据通信、调度以及交换设备在内的一揽子通信相关设备和工程眼务。京津线是铁道部的新高速铁路网络示范项目,因此被视为中国客运专线的关键性工程。京津线从北京南站到天津站全程约116公里,为复线,并设有运营调度中心。铁路基础设施将达到设计时速350公里,运营时速300公里。该线路将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前准时投入运营。

  • 标签: GSM-R 中国铁路 通信发展 西门子 2008年奥运会 国民经济建设
  • 简介:文章阐述了铁路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铁路系统发展中国邮政带来的影响,从客列运邮、行邮专列及其他运邮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邮政在未来发展中应采取的对策.

  • 标签: 铁路 公司化 客列运邮 邮政专列 集装化运输
  • 简介:中国铁路移动通信在铁路运输指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铁路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建设新一代中国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国际铁路联盟UIC为满足欧洲21世纪铁路一体化进程推荐了欧洲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GSM-R(GSMRailway),它是在GSM蜂窝系统上增加了调度通信功能和适合高速环境下使用的要素组成,能满足国际铁路联盟提出的铁路专用调度通信的要求。

  • 标签: 专用移动通信 蜂窝系统 移动通信系统 GSM-R 调度通信 功能
  • 简介:阐述了中国高速铁路大规模、高标准、快速度的建设发展的内在原因、实现过程和建设成就;分析了中国高铁技术高起点、大跨度、全方位技术跨越的国内基础、发展策略和实现方法;展望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前景与重要作用。

  • 标签: 高铁 建设 技术 特点
  • 简介:全国铁路顺利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标志着中国铁路在扩充运能、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上又一次实现了新的实破,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提供了运力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铁路部门要密切跟踪分析提速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管理,及时改进工作,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 标签: 中国 铁路运输业 快速运输网络 运输能力 煤炭运输
  • 简介:自1825年9月17日英国第一条铁路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铁路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铁路发展大致经历了迅速兴起-衰退-复苏三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后,由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激烈竞争,世界铁路发展曾一度陷入艰难境地,铁路甚至被某些国家称为"夕阳产业".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世界范围内受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的困扰,铁路的价值被重新认识.

  • 标签: 中国 铁路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技术指标 运行速度
  • 简介:针对目前社会和学术界存在的关于我国铁路产业发展态势的各种争论。从铁路效益发展的基本规律入手进行研判。从经济学理论来看,铁路效益存在着二律背反规律、业务增值规律、精益生产规律、技术进步规律、制度创新规律、国家扶持规律等六大规律,认为我国铁路产业处于运输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有着良好的客货运输需求支撑,发展基本面良好。我国铁路需转变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业务,提高增值收益。国家需改变交通运输公共政策,加大对铁路产业的必要投入,由铁道部统筹铁路改革与发展方案,推进我国铁路产业稳妥渐进变革。

  • 标签: 铁路效益 二律背反 公共政策
  • 简介:以1997—2011年中国6次铁路提速和高铁开通为背景,在β趋同模型中加入用可达性度量的铁路交通发展因素,并用频次加权平均旅行时间衡量可达性,从全国、区域和城市3个空间层次分析了中国铁路交通发展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结果显示:铁路交通发展对全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提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的β趋同均有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β趋同有阻碍作用,而铁路交通发展对非提速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β趋同的影响甚微,对中部地区铁路沿线城市经济增长的β趋同的影响不确定。

  • 标签: 铁路交通 交通条件 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 经济趋同
  • 简介:1、报酬递增理论知识经济的兴起,特别是它的报酬递增特点向传统的经济学提出了挑战.传统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报酬递减.这个理论对马歇尔时代大规模加工业、重工业的经济是有效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按照这个理论,经济系统将趋于普遍的平衡,而这种均衡也正好标志着资源的最佳利用和最优配置.但是,这种均衡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现实中却失衡了,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讲,所谓报酬递增,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投入的不断增加,其边际产出会越来越大.知识经济为什么具有报酬递增的特点呢?经济学家正在用精密的科学工具对此进行论证和完善,我们也可以从知识的经济特征略知一二.知识具有互补性,当两项知识加在一起或者当知识和其他生产要素结合时,会产生"1+1>2"的效应;同时使用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边用边学产生新的知识,新知识又不断促进生产率的提高,而生产率的提高又使得更多的人创造出新的知识,这样就形成了正反馈循环,其结果就是报酬递增.报酬递增是这样一种趋势:谁领先谁就会进一步的领先,谁失去了优势谁就会失去深一层的优势.报酬递增产生的不是平衡,而是不稳定.报酬递增经济学并不是对传统经济学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其在新条件下的补充和发展.任何时代的经济不可能是纯粹的物质经济或知识经济,而是"混合经济".在"混合经济"中,基于物质的部分遵循报酬递减规律,而基于知识的部分遵循报酬递增规律.

  • 标签: 报酬递增理论 中国 铁路货物运输 发展战略 铁路运输企业 管理体制
  • 简介: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对城市交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市域客运铁路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模式,符合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需要,有利于转变铁路发展方式、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推进市域客运铁路建设必须重视与城市规划配套,科学合理选择线网构架,加强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衔接,注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 标签: 城镇化 铁路 市域客运铁路 发展 模式
  • 简介:发展战略的确立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探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发展战略,认为中国铁路总公司要实现“经济社会大动脉,现代服务领导者”的使命,须集中做强客货产品,逐步发展现代服务业,把运输产品创新放在主导地位,切实转变企业运作的文化、体制、机制环境。分析中国铁路总公司未来发展政策需求,认为迫切需要解决债务处置政策、灵活运价政策、财务清算政策、调度指挥政策、运输代理政策、差别薪酬政策。展望我国铁路产业未来改革路径,认为我国需借鉴“德国模式”,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剥离模式”。

  • 标签: 中国铁路总公司 发展战略 政策需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历史将会记下这一天:2004年4月18日,铁路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对中国铁路来说,这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将给中国铁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铁路提速总里程将增加到16500公里,其中时速160公里及以上的铁路7700公里.而在此以前,从1997年开始的四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时速160公里及以上的铁路里程是1104公里.时速160公里及以上的铁路里程数倍增加,铁路的运输组织、劳动组织也相应发生深刻变革.大面积提速调图,催生出一系列运输产品的新品牌,其中19对点到点的直达特快列车,尤其为社会所关注,堪称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的标志性品牌.这些运输产品的新品牌,将使"中国铁路"这个大品牌,更加引人注目.

  • 标签: 中国 铁路运输业 铁路运输能力 直达特快列车
  • 简介:中俄珲马口岸铁路是依据中国吉林省人民政府、沈阳铁路局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政府,远东铁路局签订关于修建珲春至马哈林诺铁路合同由中俄双方修建的。该路由中俄边境长岭子接轨,西经图们站进入中国国家铁路网,可通往中国国内各地,东自俄罗斯卡梅绍娃亚站进入俄罗斯国家铁路网,向东通往俄远东各港口出入日本海,向北可通往俄国内和欧洲各地。由中国东北经这条铁路进入日本海驶往新泻、束草等日、韩各港口,其陆运和海运距离最近,是最便捷的运输通道。

  • 标签: 中国 俄罗斯 珲马口岸 铁路建设
  • 简介: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大规模融资马健(国家开发银行信贷管理局副局长):为了使铁路运输能力适应全社会的运输需求,2003年,铁道部党组提出铁路实施跨越式发展.这意味着在铁路新建规模、投资规模等方面超过既有水平.不解决铁路发展的体制、机制约束,很难满足铁路发展的资金需求.

  • 标签: 投融资体制改革 中国铁路 发言摘要 高层论坛 北京交通大学 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