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 a2b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 择我院 2017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收治的 90例婴幼儿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重组人干扰素 a2b 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情况,并对患儿呼吸急促、发热和咳嗽消失时间进 行比较。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 05) 。且观察组患儿呼吸 急促、发热和咳嗽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婴幼儿肺炎可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 a2b雾化吸入治疗,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组人干扰素 α-1b雾化吸入对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儿科收治的 9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 45例为对照组,常规治疗; 50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 α-1b雾化吸入;记录患儿不适症状消失时间,分析其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咳嗽、憋喘、三凹征不适症状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P>0.05)。 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能够加快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不适症状消失速度,无明显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采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干扰素受体(interferon-α receptor,IFNAR)、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3( 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factor 3,ISGF3)、双链RNA依赖蛋白激酶(double-stranded RNA-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KR)、核糖核酸酶L(ribonuclease L,RNase L)的表达水平。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41例CHB初治患者,18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23例患者给予普通干扰素治疗。采用反转录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治疗前,治疗4、8、12、24周时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IFNAR1、IFNAR2、ISGF3、PKR、RNase L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比较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上述指标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24周时,25例患者治疗有效,16例治疗无效。治疗4周时,有效组患者PBMC中IFNAR1、IFNAR2和PKR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748±0.129、1.169±0.125和1.047±0.091,分别高于无效组患者的0.591±0.021、0.689±0.059和0.791±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04、16.482、-5.346,均P<0.01);有效组患者PBMC中ISGF3和RNase L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739±0.159和0.780±0.140,无效组患者分别为0.690±0.035和0.733±0.1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60、-1.443,均P>0.05)。基线,治疗8、12和24周时,有效组患者PBMC中IFNAR1、IFNAR2、ISGF3、PKR和RNase L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基线,治疗4、8、12和24周时,有效组患者PBMC中IFNAR1、IFNAR2、ISGF3、PKR和RNase L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高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采用干扰素治疗后,CHB患者PBMC中IFNAR1、IFNAR2、ISGF3、PKR和RNase L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可升高,其中IFNAR2和PKR在治疗早期(4周)即明显升高。
简介:摘要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是干扰素(IFN)罕见但极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使用IFNα的患者PAH发生时间多早于使用IFNβ的患者,停用IFN和/或接受PAH靶向药物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减轻或恢复,少数为不可逆性PAH,甚至导致死亡。IFN相关PAH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门静脉高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结缔组织疾病、心脏瓣膜病和糖尿病等。IFN相关PAH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使用IFN治疗的患者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运动耐量减低等症状,应及早行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确诊PAH后则应立即停用IFN,并给予PAH靶向药物治疗。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检测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总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儿药物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检测结果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大幅度改善免疫功能指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水平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 手足口病患儿采用 干扰素与 炎琥宁联合 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92 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相同例数的两个组别: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儿各有 46 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治疗组患儿联合应用干扰素与炎琥宁。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91.30% VS 73.9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采用 干扰素与 炎琥宁联合 治疗的临床 疗效满意 ,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快速改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联合应用 干扰素与 炎琥宁治疗的临床 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小儿科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88 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有患儿 44 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联合组患儿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应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联合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95.45% VS 77.2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患儿比较,联合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联合应用 干扰素与 炎琥宁治疗取得 的临床 疗效满意 ,可以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nterferon-γ,MIG)是一种由干扰素-γ诱导的T细胞趋化因子,在多种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MIG在组织中高表达和血清中高水平。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中,在IFN-γ和TNF-α的共同影响下,眼眶成纤维细胞(orbital fibroblasts,OF)和前脂肪细胞分泌MIG。TAO的活动性与循环MIG的存在有关,眼眶炎症的活动,至少可以部分通过MIG浓度的增加来反映。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与对照组和TAO患者的基准值相比,MIG浓度显著降低。由于目前TAO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需要继续研究TAO发病机制中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62-365)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合并 HPV感染的疗效。 方法: 以我院 201 7 年 6 月至 201 9 年 6 月所收治的 90 例 宫颈糜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 45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微波治疗,研究组在采取微波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 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5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 结论: 微波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合并 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较单纯的微波治疗而言,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肛门生殖器周围增生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女性常见性传播疾病。本院采用微波加5—Fu及干扰素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疗效显著。结果:经微波与5—Fu联合治疗外阴尖锐湿疣78例,治愈率84.7%。治疗创面愈合过程中无感染现象,在疣体脱落时,创面可产生轻微不适,愈合时间约2周左右。3个月后门诊随访者仅35例,复发5例,占14.3%。结论:微波加5—Fu、干扰素及奥平栓联合应用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增强,治愈率提高,是临床上治疗尖锐湿疣常用的高效、廉价的治疗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的一致性,从而为实验室选择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同时收集北京大学民航总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96例结核疑诊患者的双份全血标本,分别采用QIAGEN(凯杰)试剂盒和安图试剂盒内提供的样本管进行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试验,开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凯杰)和免疫化学发光法(安图)检测γ-干扰素,并根据各自试剂盒内的说明书进行结果判定。以临床或细菌学证据诊断结核病为标准,比较两种试剂盒判定结果的一致性,并对结核病的诊断效能作出评价。同时选取60份经凯杰试剂盒内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的血浆,分别进行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γ-干扰素,比较两种γ-干扰素检测系统之间的一致性。判定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γ-干扰素组间数据的差异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图显示。结果96份样本中,凯杰诊断结核的敏感度为81.82%(18/22),特异度为74.32%(55/74);安图诊断结核的敏感度为72.73%(16/22),特异度为70.27%(52/74)。两个系统γ-干扰素释放试验判定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47,P<0.05)。其中凯杰诊断结核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95%可信区间:0.702~0.911);安图为0.765(95%可信区间:0.640~0.88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58,P>0.05)。比较两个系统检测同一份血浆γ干扰素的结果,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一致性良好(R2=0.97,P<0.05);但比较同一份患者样本在不同试剂盒刺激后的γ干扰素水平,结果相关性较差(R2=0.41,P<0.05)。结论安图系统与凯杰系统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判定结果的符合性较好,两系统检测γ-干扰素的结果一致性良好。抗原包被量、效价以及试验体系不同可能是导致γ-干扰素释放量不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