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学名:彩石鳑鲏PseudoperilampuslightiWu别名:鳑鲏、点鱼、牛粪鲫、红目鲫、死王皮、盼盼皮、旁皮鱼、婢鱼、妾鱼、青衣鱼、葫芦子鱼、苦死片、菜板鱼、火片子、鳑鲏石、蒙紫眼等。

  • 标签: 观赏鱼 彩石 学名 别名 牛粪 葫芦
  • 简介:将由从患病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肝脏中分离的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QHD-1菌株,在盐离子浓度为0%~8%NaCl、温度为4℃、10℃、15℃、20℃、25℃、30℃和35℃、pH1~10(间隔1单位)、添加0%~2.0%(NH4)2SO4和0%~8%MgSO4的50mLTSB培养液中常规培养,采用改良微孔板法研究盐离子浓度、温度、pH、NH4+、Mg2+对哈维氏弧菌QHD-1生长和生物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上述因素均影响菌株QHD-1的生长,在盐离子浓度3%、30℃、pH8时,菌株QHD-1生长最好;NH4+、Mg2+能促进QHD-1菌株生长;菌株QHD-1能在聚苯乙烯板上形成生物,且受初始菌液浓度等上述因素的影响;生物形成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0℃、pH8、盐离子5%、初始菌液浓度1.0×109cfu/mL。本研究结果可为生物形成机制与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哈维氏弧菌 生物被膜 理化因素
  • 简介:唐鱼最早是1930年,生物学家林书颜等在广州北郊的白云山黄婆洞旅游时,偶然发现的,并加以报道,后来人们称之为白云山金丝鱼,当地人则称它为红尾鱼。因其产自中国,在西方,人们尊称这种鱼为“唐鱼”,目前这一名称已被国际学术界广泛采用。唐鱼为我国特有的品种,仅分布于广东白云山、花县以及广州附近的山区溪流中,但日前已难于在自然界中找到其踪迹。由于唐鱼种群小,野外繁殖能力不强,加之人类的开发活动,造成它所分布区的山林毁坏,水土流失,山涧断流或改道,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 标签: 唐鱼 中国 国际学术界 白云山 生物学家 繁殖能力
  • 简介:原生斗鱼旁纳克斯(bettapugnax)跟我们平常看到的泰国斗鱼(bettasplendens)是非常接近的“亲戚”。从泰国南部,贯通马来半岛,甚至在新加坡的一些蓄水池,都可以见到旁纳克斯野斗鱼的踪影。

  • 标签: 斗鱼 蓄水池 新加坡 泰国
  • 简介:【分类地位】隶属于鱼纲,辐鳍亚纲,鲟形目,鲟科,鲟属。【个体大小】中华鲟个体较大,成年中华鲟可长达四米以上,体重可达近千斤,不仅是所有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的鱼之一,也是鲟鱼种群中的较大个体的种类,号称“鲟鱼之王”、“长江鱼王”。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这里说的“腊子”即是说的中华鲟,中华鲟寿命较长,最长命者可达40龄以上。

  • 标签: 中华鲟 观赏鱼 个体大小 鉴赏 分类地位 淡水鱼类
  • 简介: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bleekeri)体侧上部呈浅黄色,腹部棕黄色。头背灰黑色,体背部有6~7个大的黑色横斑,背鳍前有三个,背鳍后3~4个;体侧中部还有一列不规则的斑点,一般6~9个;背鳍和尾鳍上有许多黑色小斑点,其它鳍为浅棕黄色。

  • 标签: 高原 观赏鱼 鉴赏 背鳍 黄色 黑色
  • 简介:中华鳑鲏学名Rhodeussinensis,俗称鳑鲏,鲤科,体侧扁,略呈椭圆形。体长约4-15cm.头小,眼大,口端位,麟圆,侧线不完全。

  • 标签: 繁殖技术 中华 饲养 生鱼 中国 椭圆形
  • 简介:中国地大物博,江河众多,鱼类资源十分丰富。仅以长江为例,长江共有近300余种鱼类,但其中已被开发利用的仅50种左右,剩下的大量资源尚未利用,特别是作为观赏鱼对象的野生资源几乎是一块处女地,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马来西亚的龙鱼、泰国老虎鱼、非洲的雷龙等外来大型鱼的价格动辄成千上万,可是在中国,类似的品种还只是大家的盘中之物,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它们的观赏价值。笔者今天就介绍四种极具观赏价值,并且正在开发中或已经开发的中国原生大型观赏鱼,希借此激发相关人士加大对中国原生观赏鱼的开发力度。

  • 标签: 观赏鱼 中国 开发利用 鱼类资源 观赏价值 野生资源
  • 简介:[学名]宽鳍,Zaccoplatypus(TemmincketSchlegel),英文名:Palechub.[别名]桃花扳、桃花郎、双尾鱼、红车公、红翅子、白糯鱼、快鱼、石鱼、七星仔、红鳞子、红刺子等。

  • 标签: 桃花鱼 观赏鱼 鉴赏 英文名
  • 简介:根据1981~1983年的调查材料,对广西17条江河的原生动物、轮虫生态作了初步的研究。鉴定出原生动物、轮虫共计162种(属),其中原生动物74种(属),占45.68%,隶属于29科;轮虫88种(属),占54.32%,隶属于10科34属。生物量以桂南防城河最高,为2100个/L、1.3735mg/L。推估16条江段年产鱼力为156.2t。

  • 标签: 轮虫 原生动物 水域 江河水 生态 生物量
  • 简介:指有生物栖息的地球外壳部分,它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统称为“生物圈”。它是在出现活的有机体时候形成的,至今大约15—40万万年。大气圈的厚度约800—1000公里,其中活的有机体的分布上限为10—15公里,但大多数生物都集中在50—70米的气层中。在离地一公里处就已经很少了。地面上的生物之所以能够生存,

  • 标签: 生物圈 有机体 地球外壳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 简介:生物安全是指预防感染因子进入猪场生产中的每个阶段或场区或猪舍,控制疫病在猪场中传播,减少和清除疫病的发生等所采取的一系列的规则和步骤。它是一个畜群管理策略,通过它能尽可能减少引入致病性病原的可能性,从现有环境中除去病原体,是一种系统的,连续的管理方法,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控制疫病发生、流行、传播、扩散的方法。

  • 标签: 生物安全 猪场 畜群管理 疫病发生 病原体 防感染
  • 简介: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大陆,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养殖周期短、一年即可养殖成商品鱼等优点。罗非鱼自1957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内地以来,现已成为我国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 标签: 养殖试验 池塘养殖 罗非鱼 干旱地区 防渗膜 成鱼
  • 简介:现在,进行海产鱼类种苗生产,其育苗的初期的生物饵料是不可缺少的。然而,在生产上生物饵料的大量培养存在很多问题,往往在育苗季节生物饵料培养不出来,影响种苗生产。

  • 标签: 生物饵料 育苗 种苗生产 利用 季节 鱼类
  • 简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渔业生物近缘种及产地的判别由形态学深入到了蛋白质和DNA水平。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经应用于水生生物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色谱、免疫学判别以及蛋白的电泳、DNA的序列分析、PCR-RFLP、RAPD、AFLP、SNP、SSRI、SSR、Real-TimePCRs、pecies-specificprimerPCR和PCRlab-on-a-chip等)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把握了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分子生物学 水生生物 近缘种 产地 判别
  • 简介:鼋(Pelochelysbibroni)隶属龟鳖、鳖科,俗称绿头龟、癫头鼋、黄沙鳖、烂团鱼。暖温性淡水爬行动物,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以浙江的瓯江分布数量较多,国外分布于东南亚的缅甸南部和菲律宾等地。

  • 标签: 生物学特征 摄食方式 生污习怪
  • 简介:官能团的存在对于物质的性质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用乳酸,树枝形聚合物,糖类,冠状醚和环状糊精对壳聚糖进行改性的过程,以及所得到的衍生物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 标签: 壳聚糖衍生物 合成 官能团 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