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的判断及施肥范青慈(省草原总站810008)为了提高草业的生产力,改善草地植被的品质,提高产量,保持群落稳定,使草业走上“一优二高”的发展轨道,必须重视草地植被的管理,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技术措施,加大对草地的投入。施肥是草地的重要...

  • 标签: 草地植被 植物营养元素 缺乏症 草业 重过磷酸钙 籽粒蛋白质含量
  • 简介:为了解释青海湖北岸草地中矿物元素分布格局及蓄积分异性的成因,通过青海湖北岸退化与封育草地中矿物元素分析比较,发现生物矿物元素饥饿效应现象,提出生物矿物元素饥饿效应假说理论,阐释了草地矿物元素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具有蓄积分异性等科学问题,为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草地生态系统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对策。

  • 标签: 草地矿物元素 饥饿效应 蓄积分异 青海湖北岸
  • 简介:为了解释高寒草地植物中矿物元素的蓄积性,以盆栽垂穗披碱草中定期喷施矿物元素液体混合肥为试验,并进行样品采集与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喷施矿物元素液体混合肥,能有效增加盆栽垂穗披碱草中所施的各种矿物元素营养(P〈0.05),而使盆栽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降低较小(P〈0.05),即定期喷施矿物元素液体混合肥的盆栽垂穗披碱草,由于饥饿效应而使相应矿物元素营养蓄积增加,也就是说饥饿效应是驱使矿物元素营养蓄积增加的内动力之一。

  • 标签: 盆栽垂穗披碱草 矿物元素 蓄积性 液体混合肥
  • 简介:通过对青海天然草地牧草混合草群营养成分分析,总结了青海天然草地的几个营养类型。结果表明,青海天然草地主要营养类型为氮碳型草地面积最大,其次是氮碳一灰分型草地。两营养类型草地面积为3902.60×10^4hm2,占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的93.10%。从而构成了青海天然草地的主体。

  • 标签: 青海 天然草地 营养类型
  • 简介:用6种微肥浸种对红豆草的根瘤形成期、根瘤形状大小、数量、颜色,重量以及株高、分枝数、产草量和种数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钼、硼、铁处理,根瘤出现早,数目多,颜色红,且较对照增产鲜草20.3%~23.2%,种子增产22.2%~28.8%;铜、锌、镁对红豆草根瘤性状的影响不明显,鲜草产量仅较对照增加了2.4%~7.5%,种子产量增加3.3%~6.0%。

  • 标签: 微量元素 红豆草 浸种 根瘤
  • 简介:对克什克腾旗主要草地类型牧草营养成分含量和营养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地草甸类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为温性草甸草原类和温性草原类较高;无氮漫出物则普遍较高;粗纤维含量为温性草原类和温性草甸草原类较高;粗灰分的舍量较高的温性草甸草原类和温性草原类均较高;磷和钙的含量最高为山地草甸类和低平地草甸类最高;克什克腾旗草地主要营养类型属碳氮型(CN)。

  • 标签: 牧草营养含量 营养类型 克什克腾旗
  • 简介:在碳源含量为1%、氮源含量为0.2%的培养基上,采用PDA平板固体培养方法,研究了黄伞对碳源、氮源的利用。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碳源为葡萄糖,最适宜的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黄伞菌丝营养对双糖、多糖的利用比单糖差,黄伞菌丝营养对有机氮的利用比无机氮强。

  • 标签: 黄伞 PDA平板培养 碳素营养 氮素营养
  • 简介:在碳源为2%,氮源含量为0.2%,生长因子含量为0.01%条件下,采用液体静置培养方法,研究了金针菇Fq-19菌株对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生长因子的利用。试验表明,金针菇Fq-19对碳素营养、氮素营养的利用都很广泛,对红糖利用最好,白糖、葡萄糖、蔗糖也是理想的碳源。菌丝的营养生长利用最好的氮源是酵母粉和蛋白胨;黄豆粉、硫酸铵是理想的有机氮源。添加生长因子可促进菌丝的生长。

  • 标签: 金针菇 碳素营养 氮素营养 生长因子
  • 简介:本文论述了光合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以及开发应用前景.认为光合细菌是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利用光合细菌对发展青海农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光合细菌 生物学特性 营养价值 开发应用
  • 简介:通过对青海天然草地牧草4大类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天然草地牧草具有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即"三高一低"的特点。与全国同类型草地牧草营养成分相比,粗蛋白质高2.61个百分点,粗脂肪高0.4个百分点,无氮浸出物高4.92个百分点,粗纤维低20.42个百分点。

  • 标签: 青海 天然草地 牧草 营养成分
  • 简介:对柴达木盆地地产育肥饲草料进行了营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地产饲草料育肥家畜的日粮配方,与省内其他地区育肥家畜日粮配方的营养水平基本相当,只是磷含量较少,应适当增加磷比例.

  • 标签: 营养成份分析 柴达木盆地 饲草料 育肥 家畜 日粮配方
  • 简介:2014年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氮肥(N)、磷肥(P)、有机肥(A)配施对该地区产草量和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最高产量的施肥组合为氮肥(15g/m~2)+磷肥(22.5g/m~2)+有机肥(1500g/m~2);(2)牧草的粗蛋白含量以N_3P_2A_3组合最优;牧草粗灰分最优组合为N_4P_2A_2;牧草粗脂肪含量最优组合为N_4P_3A_1;牧草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优组合为N_3P_2A_3;牧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最优组合均为N_3P_4A_3。本试验所测牧草营养成分含量与不同施肥种类和水平之间直观比较结果无明显规律性,说明该地区植物营养与氮肥、磷肥、有机肥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有待今后深入探讨。

  • 标签: 荒漠草地 施肥 营养成分 产量
  • 简介:为研究不同淋雨量对苜蓿干草品质及其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雨淋试验。以鲜样未雨淋(CK)、鲜样受雨淋5mm及鲜样受雨淋10mm3个处理进行营养品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受雨淋鲜样相比,受雨淋鲜样中性洗涤纤维(NutralDetergent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eidDetergentFiber,ADF)含量随淋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粗蛋白质(CrudeProtein,CP)、粗灰分(CrudeAsh,CA)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FeedingValue,RFV)显著减少(P〈0.05);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FattyAcid,VFA)浓度和干物质消化率(drymatterdigestibility,DMD)随淋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各处理体外培养液pH值则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淋雨量大的苜蓿营养物质流失严重,品质较差。雨淋处理降低了苜蓿干草的品质,基于此,应尽量避免苜蓿收获时受雨淋影响,在苜蓿抢收时节,可在雨中进行收获作业,以减少苜蓿在干燥过程中雨淋的影响。

  • 标签: 紫花苜蓿 淋雨收获 营养品质 体外消化
  • 简介:为了解释高寒草地植物中矿物元素蓄积增加的机理,通过盆栽垂穗披碱草在干旱和水胁迫影响试验处理,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和水胁迫影响下盆栽垂穗披碱草中矿物元素均具有蓄积增加的趋势,且Cu、Cr、Cd等微量元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是其对干旱或水胁迫等环境变化的适应与响应,也是矿物元素饥饿效应假说理论的再检验,而生物矿物元素饥饿效应是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发生的内动力之一.

  • 标签: 盆栽垂穗披碱草 矿物元素 蓄积性 干旱 水胁迫
  • 简介:本试验以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区域4个地区(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盖、锡林浩特市、正蓝旗)14处天然打草场为研究时象,测定牧草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和磷(P)6项营养指标,利用相对饲用价值RFV初步评价了14处天然打草场牧草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8月上中旬,温性草甸草原区的试验样地牧草营养价值高低顺序为2〉4〉11〉3〉1〉10;温性典型草原区的试验样地牧草营养价值从东到南呈明显递增趋势,各样地高低顺序为13〉12〉9〉8〉7〉5〉6。

  • 标签: 天然打草场 牧草 相对饲用价值RFV
  • 简介: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旗3个牧业旗县的9个地区,2种类型草原的打草场牧草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得出,试验样地天然打草场牧草营养价值排列顺序为:(1)温性草原类天然打草场牧草营养价值排序为:CQ1〉XYQ1〉XYQ2;(2)温性草甸草原类天然打草场营养价值排序为:EQI〉CQ3〉EQ3〉cQ4〉cQ2〉EQ2。从而得出:温性草原类,陈巴尔虎旗1号样地打草场牧草营养价值最高,新巴尔虎右旗1号样地牧草营养价值次之,2号样地营养价值较差。温性草甸草原类,鄂温克旗1号样地打草场牧草营养价值最高,陈巴尔虎旗3号样地牧草营养价值次之,鄂温克旗2号样地营养价值较差。

  • 标签: 呼伦贝尔市 灰色关联度 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