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伦理属于自然演化过程在社会中得以继续的最佳准则,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既自然又自觉地遵循着的一种关系准则.人类社会面对环境危机,需要环境伦理,环境伦理是人与自然共生的自然法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延伸到自然,参与自然生生不息的共生过程.技术异化的解决,需要科技伦理,科技伦理从人的行为向度考察人类生而面对的危机,涉及危机的极限.'模糊界限'原则阐明了危机极限的内涵及其严峻的现实,这也肯定了科技伦理的意义,从而提出走向生态纪元是地球共同体的未来,也是伦理的追求.

  • 标签: 过程哲学 伦理 环境伦理 科技伦理 模糊界线
  • 简介:河流伦理是从伦理的视角看人与河流的关系,它强调人对河流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种面向河流实践的责任伦理,它要求人们用前瞻性的眼光来对待这种新型关系,同时也能为现实的河流管理实践提供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指导。

  • 标签: 河流伦理 内在价值 权利 河流管理
  • 简介:当代环境伦理思想启发死亡伦理,弱式人类中心论环境伦理启发弱式生存论死亡伦理。弱式生存论死亡伦理智慧在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体现命运共同体战略意义的当代实践智慧。当代意义的“弱式生存论死亡伦理”思想面向死亡焦虑的破解以生存价值来建构智慧,但并不以生存的物质需求和肉体欲望作为核心生存依托,既会尽可能考虑到人与环境和谐生存(甚至敬畏自然),也会时刻提醒自身身体生理的承载支撑力。当代意义死亡伦理智慧在大自然环境观与大生命命运观的结合中作为挑战死亡的大健康智慧。当代人类生存智慧的思考离不开对环境的智慧思考和对命运的智慧思考,而且环境意义的智慧与命运意义的智慧需要结合死亡思考的生存智慧,这种富有意义的命运智慧思考中需要伦理意义的价值智慧,特别需要生死意义或生死价值的伦理智慧。当代中国广义死亡伦理的战略智慧体现了当代命运意义的生死存亡攸关智慧。就当代意义产业社会而言,死亡伦理智慧也正是环境与命运结合的智慧境界。当代中国产业社会的命运与当代中国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以牺牲生存环境为代价,而当代中国环境建设的价值前提就是环境公正的建设,可见环境伦理智慧也与产业社会的存亡命运与共。而且死亡伦理智慧在命运与环境的结合视角中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智慧。

  • 标签: 环境 命运 死亡伦理 环境伦理 战略智慧 命运共同体
  • 简介: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它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需要从多学科综合视角来把握的复杂问题。其中,从伦理维度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就形成了一个新近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气候伦理研究。笔者对当代的气候伦理研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从不同角度对气候变化所引起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概括表述和简单分析。希望通过对这些领域内伦理维度的介绍,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气候伦理研究中。

  • 标签: 气候变化 不确定性 成本—收益分析 历史责任原则 平等主义原则 功利主义原则
  • 简介:当今的时代是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渡时期.20世纪中叶,工业化先进国家首先暴发全球性生态危机,掀起环境保护革命风暴,提出生态文化的重要观念;但是,由于工业文明的道路惯性,没有率先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这时,中国工业化迅速发展,虽然取得伟大成就,但是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应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中国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环境伦理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观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理论支点,现在它只是一种初步的形态.中国环境伦理学将在促进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服务中,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成熟.

  • 标签: 生态文明 环境伦理 道路惯性 社会核心价值观
  • 简介:造成当今世界性森林问题的因素很多,从伦理的视角透视森林问题反映出的人与森林的关系,可能是解决森林问题的症结所在。如下几个方面是造成森林问题的伦理根源:人类重视森林的经济效益,忽视森林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把森林只看作是木材资源;人类通常更少关心诸如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之类的长远性、全局性的问题,而更多地关心自己近期的需要,例如更关心森林生产木材的经济利益;人类常常从个人、小团体、地区的“私利”出发,导致对森林的掠夺性开发和入侵;人们在并没有损人利己的动机下对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集合起来却会造成森林减少,从而破坏环境。

  • 标签: 森林问题 资源观 利益观 伦理根源
  • 简介:河流生命的伦理是对河流观念的一场革命,适应了环境革命发展的时代需要,以及河流世界观、价值观转变的要求,其最终目的是建立起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进行综合研究的河流生命学,其伦理难题在于新的生命的定位和界定及其伦理的本质问题。

  • 标签: 河流生命 环境伦理学 河流科学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家训是我国传统社会中家庭教育的特殊形式,其主要内容是教育子孙后代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家庭伦理思想,其中也包括了环境伦理的教育,如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爱物惜命等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环境伦理教育的民间模式.在教育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家庭环境伦理教育对培养人们的现代环境意识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传统家训 环境伦理 教育
  • 简介:环境美德伦理学是从美德伦理视角研究环境伦理,是环境伦理学的新兴视域。环境伦理学在规范伦理学向度建构的困境和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复兴方面提出了环境美德伦理学问题;环境美德伦理学的主题是"美德与自然",中西方伦理学有一定的思想资源;美德统摄并反映人的存在,环境美德反映人在生态之维的存在,并且共同体孕育人的美德,故而环境美德是反应人的生态存在并由生态共同体生活孕育的美德;根据拓展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路径,环境美德的德目包括敬畏、仁爱、简朴、节约、平等、公正、责任等。乡土教育和日常生活批判中进行环境美德教育是培育具有环境美德人格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环境伦理 美德伦理 环境美德伦理
  • 简介:本文通过对佛教戒律和道教戒律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概括了佛、道戒律的主要内容,揭示了这些戒律的伦理意蕴及其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佛、道戒律与儒家礼教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起着道德教化的作用.

  • 标签: 佛教戒律 道教戒律 儒家礼教 社会伦理
  • 简介: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靳凤林教授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基金会资助项目“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结构性转型研究”基础上完成的《制度伦理与官员道德——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结构性转型研究》一书2011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历次改革中屡屡被推迟的最为棘手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然成为制约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国在21世纪的基本走向,甚至于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世纪初前30年我们对这一问题所做的思考、选择和作为。

  • 标签: 人民出版社 中国政治 转型研究 伦理结构 官员道德 制度伦理
  • 简介:在生态文明新时代,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宣扬伦理道德,以新的价值观———生态伦理的价值观,重新认识并构建人与河流的新型关系,唤醒人们自觉呵护河流、关爱河流的意识;实施河流伦理的主要原则、水利工程生态伦理的原则和规范,提高我们水利水电工作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这对于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完全必要的。

  • 标签: 生态文明 河流伦理 水利生态工程伦理
  • 简介: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已经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这三次科技革命,一次比一次突显了人在人与自然伦理关系中的主体性,同时也强化了自然的社会-历史性.当代人与自然这一伦理关系之所以被人们所意识,是由于人们面对了一次次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等.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向度、非协同发展的模式,实现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多向度的协同发展.

  • 标签: 科技革命 人与自然 伦理关系
  • 简介:随着景观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但是,设计行为本身包含着形成社会体系的因素,因此,设计人员在关注目前的功能和形式的同时,也更应该考虑社会的综合性因素及其伦理性。

  • 标签: 伦理学 生态伦理 人文精神 景观设计
  • 简介:规范与诱导人类行为的传统社会伦理隐含的结构与水平性缺陷,催化生态危机;须对传统社会伦理原有两个价值取向(获取资源能力取向、分配资源公平取向)维度的规则进行生态化“洗礼”,使社会伦理结构增加生态价值取向维度,作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整体性生态化之变。

  • 标签: 生态危机 伦理缺陷 伦理生态化
  • 简介:以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原则所建立的现代城市造成了众多的城市环境问题,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逐渐发展到二元对立的状态,促使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边缘。在对现代城市环境问题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生态城市是为了解决当前城市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城市与环境伦理具有内在一致性,它蕴含着非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公正的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引导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首先,环境伦理价值观、环境伦理道德规范和环境伦理信念等环境伦理价值理念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其次,生态伦理文化、生态道德教育、低碳经济模式和生态伦理法制等环境伦理实践行为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实践支撑。

  • 标签: 生态城市 生态意识 生态道德教育 低碳经济 绿色消费 环境伦理法制
  • 简介:全球化的倡导者们将全球化称为一种能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世界主义价值观、持续发展的理想和更高层次生活水平的方式.然而,批判者们则认为,全球化是一种富国和跨国公司向世界其他地方实施的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在这种(殖民)过程中,关于持续及平等发展的言论无法与对(他国)人民和自然资源的利用及摧毁这一现实取得一致.本文揭示了由于同样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导致的贫困和环境的恶化是如何的频繁,并建议,应该从本土固有的传统科学和医学惯例中存在的环境的同一性和重要性着手,去寻找抵御全球化负面影响的对策.

  • 标签: 全球化 爆发与爆裂式增长趋势 地方伦理
  • 简介:十九世纪的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阶段,面对充斥着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工业社会,亨利·梭罗(HenryDavidThoreau)以超前的眼光预见到了工业社会精神失落的后果,并毅然选择在瓦尔登湖畔度过为期两年的“与禽兽相伴,与飞鸟为邻”的农耕生活.《瓦尔登湖》(Walden)一书便蕴藏着梭罗批判现实社会、回归自然的渴望和探索内心的呼吁.他强烈反对以牺牲自然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以及用物质享受来代替精神进步的做法,深切地希望像守住瓦尔登湖那样守住人类的精神家园.梭罗呼吁人们勤劳节俭,褪去华丽的装饰,过质朴的生活,找回人类最本真的东西.人类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梭罗认为改变人类心灵深处的价值倾向,可以提升社会风气,最后实现社会整体道德品质的升华,从而使人类自觉地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责.他呼吁人类减少对欲望的过度关注,将疲于奔命的时间用在思考人类应当如何正确发展,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上,减少一些自己给自己的束缚,让肉体和精神共同回归自由.这种深刻的人性复归的生态思想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可以使我们从物质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做大自然的旅居者而不是占有者,放慢脚步去探索内心深处的瓦尔登湖.

  • 标签: 《瓦尔登湖》 生态思想 精神家园 简单生活 人性复归
  • 简介:2011年6月1日,江苏省伦理学会2010—2011年年会暨“环境伦理与低碳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林业大学召开。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美国北得克萨斯州大学的131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会议,共提交论文96篇,涉及了环境伦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与现实热点问题、环境伦理学与低碳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学术研讨会 社会建设 江苏省 研讨会综述 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