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针对风险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数据变化作具体说明。方法:入组样本均选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患儿,筛选其中90例临床数据完整者,进行随机数字编号,采用单双数字分组方法,均分两组,单数组行常规护理并为对照组,双数组行常规护理后+风险防范式护理为研究组,分析总结临床数据差异。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2%)低于另一组(20.00%),患儿配合度(93.33%)优于另一组(75.56%),护理满意度(95.50%)相比另一组(77.78%),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依从性,家属对此护理措施给予高度评价,使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体现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针对风险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数据变化作具体说明。方法:入组样本均选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患儿,筛选其中90例临床数据完整者,进行随机数字编号,采用单双数字分组方法,均分两组,单数组行常规护理并为对照组,双数组行常规护理后+风险防范式护理为研究组,分析总结临床数据差异。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2%)低于另一组(20.00%),患儿配合度(93.33%)优于另一组(75.56%),护理满意度(95.50%)相比另一组(77.78%),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依从性,家属对此护理措施给予高度评价,使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体现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对于神经外科护理缺陷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数表随机择取4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有无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作为分组依据将所有患者划分为两组,风险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普通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风险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相比普通组低17个百分点,护理满意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风险系数,同时患者对于科室的护理满意度也能实现同比增长,建议在临床护理管理中进行大规模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标示的应用对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选择15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均分为两组,每组79例。其中,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则在对比组的基础上联合护理标示。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统计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表明对比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常规护理工作中,护理标示的应用可以明显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性及满意度的应用。方法: 2019年 4月到 2020年 6月,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 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 61例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 61例实施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睡眠障碍、感染、静脉炎及穿刺部位血肿、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安全性,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成人QT间期离散度正常值。方法246例健康成人按年龄分为21岁~40岁、41岁~60岁和≥61岁3个组,记录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R—R间期,QTmax、QTmin、QTd、QTc、QTcd,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及性别的数据测量结果。结果(1)246例健康成人QTd为(34.07±12.41)ms,范围10ms~68ms:(2)21岁~40岁、41岁~60岁和≥61岁组QTd分别为(31.55±10.56)ms、(34.06±11.54)ms和(37.45±12.68)ms,随年龄增加QTd逐渐增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同一年龄组女性QTd小于男性(p<0.05)。结论健康成人QTd范围10ms~68ms:注重心电图描记质量、统一测量方法,可保障QTd测量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简介:1例28岁女性患者,主诉左膝关节肿痛3年,腰背痛及左髋关节疼痛2年.左膝关节肿痛起病,腰背痛伴有晨僵及夜间痛,双足跟疼痛,无虹膜炎及强直性脊柱炎(AS)家族史.化验HLA-B27阳性,ESR36mm·h-1,CRP3.48mg·dL-1,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虫蚀样改变,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给予洛索洛芬钠及柳氮磺吡啶治疗后,患者左髋关节疼痛好转,但腰背痛症状改善不明显,加用沙利度胺(50mg,qn),2周后给药剂量调至100mg,qn.服用4个月后,腰背痛症状明显减轻,晨僵及夜间痛消失,但逐渐出现月经量减少至停经,停用沙利度胺2个月后症状好转.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银抗菌水凝胶在治疗Ⅲ度、Ⅳ度内痔高频电容场痔疮治疗(HCPT)术后疗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Ⅲ度、Ⅳ度内痔HCPT术后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至第7天给予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早晚纳肛,1支/次,用药前均用温水清洗患处,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如改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保持肛周清洁、温热坐浴等,不使用纳米银抗菌水凝胶。分别观察患者用药后48h及第7d疼痛、出血、水肿、分泌物、瘙痒等常见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48h疼痛、水肿、分泌物3项观察指标评分分别为(0.85±0.74)分、(0.90±0.71)分、(0.95±0.75)分,对照组分别为(2.80±0.41)分、(2.50±0.68)分、(2.25±O.72)分,;治疗组7d水肿、瘙痒2项观察指标评分分别为(0.80±0.77)分、(0.60±0.68)分,对照组分别为(1.70±0.98)分、(1.80±0.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7d显效15例(38.5%)与对照组[6例(1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抗菌水凝胶可缓解Ⅲ度、Ⅳ度内痔HCPT术后常见不适症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